◎熊红玉
通过布置作业,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树立极具个性的化学知识吸纳体系,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提升。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有些高中化学教师仍然沿用“题海战术”、习题训练等方法布置作业,使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倍感压力,甚至出现抄袭作业、不交作业、忽视作业等消极现象,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思考化学作业设计“切入点”,继而发挥“作业”价值。
高中化学教师若要有效把控作业设计“切入点”,其需明晰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内涵,理清作业设计“切入点”探析方向,进而围绕化学核心素养布置作业,提升作业设计成效:
一是微观探析与宏观辨识素养。通过学习化学掌握物质分类方法,树立物质多样性意识,能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层面认识物质,使学生对物质变化、结构、性质及构成得以系统认知,充实宏观认知体系,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二是平衡与变化思想。通过化学学习掌握化学变化条件、物质转化规律,依据该规律分析理解客观事物,了解并掌握化学变化本质及其能量转化,并可以借助化学反应解决现实问题;
三是证据推理及模型推导能力。化学反应需要条件,化学实验需要物质,物质由各类元素构成,通过调节化学反应条件将物质重组,为此化学反应具有一定逻辑性,只要遵循其内在规律,则可以进行证据推理,并在相关化学模型中找到化学反应规律,以此引导学生养成推理、论证、实验等核心素养;
四是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论证习惯,用客观、理性、全面的视角审视现实生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五是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科学是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工具”,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在核心素养指引下,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崇尚真理、敢于探索,能积极使用化学知识让社会变得更美好,例如发扬绿色化学精神,在化学研究中助力可持续发展,凸显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价值。
“作业”作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一环,同样需要教师立足新课改背景,以培养学生微观探析与宏观辨识素养、平衡与变化思想、证据推理及模型推导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思考化学作业设计“切入点”,使化学作业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凸显布置化学作业价值,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所收获[1]。
1.以学生学习诉求为切入点设计高中化学作业 基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暇顾及每位学生课堂表现,需要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起到查缺补漏效用,为此教师应以学生学习诉求为切入点,设计具有丰富性、层次性、立体性、实效性的化学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例如,教师在针对“金属及其化合物”布置作业时,应将作业设置为三大模块:其一,依据化学能力强、学习自主性高的学生,设计富有延展性、实效性、创新型的作业,如“运用金属材料为雾霾、风沙严重地区的人们设计一款口罩”,继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等核心素养;其二,依据化学学习能力中等,且自律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设计侧重基础知识,且极具引导性的作业,如“掌握金属化学性质、金属化合物基础上,思考金属及其化合物实际效用”,使学生能在夯实基础知识同时,调动其化学思维,提高其核心素养;其三,依据化学基础薄弱且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设计简单易懂、轻松高效的化学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基础知识,以判断题、填空题形式,降低作业难度,使其在做作业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2.以兴趣为切入点设计化学作业 为使学生能主动写作业,在写作业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其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教师应以兴趣为切入点设计化学作业,拉近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化学思维,引导其构建化学自主学习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例如,教师在以“开发利用金属矿物质和海水资源”教学时,可以借助《人再囧途之泰囧》中有关“油霸”的影视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海水资源淡化、净化甚至“油化”的可能性,以此为由设计开放性作业,凸显作业设计趣味性,旨在调动学生分析思考、论证质疑、创新、联想等思维活性,继而通过做作业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3.以实效性为切入点设计化学作业 教师应秉持实效性原则科学设计作业,确保作业能起到“温故知新”能效,为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化学学习实况,针对学生学习薄弱环节设计作业,作业内容需言简意赅、精炼针对,避免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产生厌烦心理。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设计作业,充分利用信息化育人资源,充实现有作业设计体系,借助互联网与学生展开实时交互,随时解决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化学作业设计实效性,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等核心素养的目的[2]。
综上所述,为使核心素养导向下化学作业设计更富成效,高中化学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育人方略,以学生学习诉求、兴趣、实效性为切入点设计作业,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