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健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口号的提出,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也给中职学生提供了机遇和平台。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大多经过中考失利后,普遍表现出消极的态度,自认为是不受到关注的群体。
1.对未来茫然 中职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往往明确不了自身定位,同时也缺失学习目标及人生目标,情绪相当消极,找不到奋斗的方向,面对自己的未来很茫然,觉得学习对于以后的择业没有太大的意义,这样的情绪导致了中职生容易对学习倦怠,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上不上学都无所谓,从而无所事事,得过且过。
2.自卑心理严重 中考失利后,“差生论”根深蒂固,认为自己上中职学校就是因为成绩差,对自己能力十分怀疑,没有具体了解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之前就放弃了自己,从而就非常的自卑,在自己自卑情绪的影响下,就放弃了学习,懒懒散散地度过中等职业教育生活。
3.压力大 中职学校里面有很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偏远山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才会选择职业学校就读。在这种压力下,一心一意只顾读书,没有具体考虑过自己的梦想和方向。久而久之,在压力的重压下,就缺乏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阳光的精神面貌,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和未来。
4.排斥劝导 排斥他人的劝导也是中职生自我意识过强的表现之一,同时,中职生的逆反心理也极其强烈。学生往往不能正视自身的缺点,对于他人指出其缺点往往过于敏感甚至会本能地拒绝,他们喜欢赞美、鼓励,对他人好心好意的帮助有时也会产生排斥的心理。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现状,就要对中职学生给予关爱,了解学生,改变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学校的真正关爱,从而找到的人生目标。因此对中职学生的关爱尤其重要。
1.关爱能够以学生为本 大多中职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受到诸多不良的影响,使他们内心常常焦躁不安。在这个时候,老师就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真正关爱他们,给他们正确的心理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作为中职学生的班主任,我带的班级,都是男生,调皮捣蛋的学生占大多数,很不好管理。但是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紧紧抓牢关爱这个理念,找学生谈心,时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这样即能够尊重学生,也能更好的教育学生,现在班上的学生已经积极健康成长了。所以老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耐心开导,充分尊重他们,得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
2.关爱能够感化学生 我带的学生学习无目标,缺乏刻苦精神,自觉性相对较差,厌学、逃学的比例大。作为班主任,要学会欣赏学生,落后学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落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我都要及时加以肯定,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我始终坚持关爱的原则,我们班孩子的成绩一步步上升,行为习惯也一天天的好转,上学期有5名学生考上了大专。因此关爱能够感化学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爱与重视。
3.关爱能够促进学生找到职业方向 中职学生觉得自己成绩差,再加上一些负面影响,往往不思进取,这时候就应该多关爱他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我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参观人才市场等活动,同时也会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在职业活动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在职业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样他们就不迷茫,多关注他们就能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从而进行有价值的人生规划。
4.关爱能够促进学生重塑自我形象 中职学生本来成绩就相对差,以前学业成绩做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使他们失去了老师的关注、关爱,现在我们一定要重视爱心、大施爱心,让爱心“泛滥”,以我们的爱的潮水去浸润他们,溶解他们那颗冰冷、孤寂、怨恨的心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开展赏识教育,多以积极、正面、赏识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行为,最大限度的去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有成就感、被认同感,恢复自尊心、自信心,进而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改进评价机制,将文化成绩、实践能力、技能比赛、劳动态度、尊敬师长等等方面综合评价,让他们在学校生活的不同方面展现自我价值,重塑自我形象。
总之,关注中职生的生活、思想、心理和学习,不仅是为他们构建和谐健康的学习生活,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对他们多一点关爱、多一份热情、多一点沟通、多一点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爱,让他们拥有愉快的心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