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小学语文与学生健康成长密不可分,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遵循教学规律,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上,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但就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教与学的发展仍然处于失衡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以新的视角和教学指导方式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方向。
1.教与学之间的失衡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大多为一言堂或者是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对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也是标准化、固定化的内容,这就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并且在思考问题上偏向于选择强识记忆的形式,容易影响学生情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使得学生丧失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并最终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教师预想的教学效果无法达到[1]。
2.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失衡 随着新课改实施的逐步深入,绝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过于重视语文教材,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都局限在教材的空间内。在此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减少,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都不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上这与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是相违背的。例如在讲解书中的诗词歌赋时,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死记硬背,而对其中的生字词、文化背景等知识却很少进行讲解,导致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之间产生不平衡[2]。
3.教学目标和发展之间的失衡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主要采用总结性评价原则,以考试成绩为判定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而这与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等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相违背,导致学生的实际发展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失衡状态。大部分学生都是为得高分而读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身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甚至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失衡问题。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需要与课外生活保持紧密联系,例如可以开展第二课堂等活动。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1.重视课前准备工作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需要以学生为本,还需要以教材为本,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解读,搜集相关资料,丰富课堂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将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详细整理和分析,从而避免教师不够重视课前准备工作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对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比较全面,实际上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如果没有提前备课,吃透教材内容,梳理教材重难点,就无法熟练运用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经验出发,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思考[3]。
2.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教学情境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把握。情景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情境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建设绿色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情感和思维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端午节的来历》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从诗经、论语等名著中选择关于端午节的描写,提供给学生进行参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端午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3.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高,使其需要依靠外界环境进行感染和熏陶。而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地位,而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辅助作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良好地结合起来,打破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处于平等地位,教师依靠提问、游戏化教学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窃读记》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首先说说自己是否喜欢阅读,喜欢读什么样的书等。其次,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作者用“窃”字说明了什么,让不同学生的观点彼此碰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教师的预定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上,从而构建“绿色”生态化的教学环境。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来。此外,还需要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丰富课堂内容,活跃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