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林
1.教师职业素养不够 我国虽然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方面比较重视,但是传统的一些思想与做法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变,我国的学生学习主要是为了中考或者高考,而老师为了升学率也就只重视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程度,一些道德与法治就不会得到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重视,一些教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从而失去了对道德与法治等教学的激情。本文就以农村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现状为例进行全面的研究。
第一,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首先体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上,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只有简单统一的教学模式,提不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其次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有着不好的态度,在授课中,只是简单的对这教材表达,没有其他相关的知识的涉及。在相关专业的教育方面更是不够认真,对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有着极大的偏差。
第二,在我国农村大部分教育机构中,有着一位老师负责多门学科的情况出现,或者是文化课的老师负责该班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所以敷衍、不重视道德与法治专业教学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是普遍的存在。
2.课程枯燥乏味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我国目前的农村教育主要是以初中教育体系为主的,但是在该教育中,教师由于整体的水平不高,再加上年龄比较大,所以在教学方式上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本中的内容原原本本的挪到教学中,没有任何的教育技巧可言,所以就进一步的展现出课堂效果不良的现象,如果课程枯燥乏味,就会进一步的使得初中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严重的影响到农村教育的质量。
1.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最常见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不正当的教育行为,最近几年虽然有所减少,但是时常还是能在互联网或者新闻上能见到教师以殴打学生或者骂学生等方面来进行教育,对学生造成身体或者心理上一定创伤,甚至能影响学生的求学路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方面一定要足够重视。21世纪是一个人才遍地走的世纪,学生如何才能在出了社会之后快速的融入这个以知识为主的社会中?如何让为祖国培育新的人才?所以老师对于学生的各种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严重,虽然教育是教师的天职,但是教师的自身素养是决定教育成与否的重要基础。
2.开展特色课程 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严重,所以我国对教育方面特别重视,尤其是对教师的质量以及多种问题更是比较重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些民办的老师与教育机构直接撤除,对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规定也是越来越严格。但是我国大部分学习教育在所在的教育机构都是属于副科的存在,得不到教育机构以及学生、家长的重视,从而导致教师职业素养的降低,对学习专业教育降低了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机构整体的教育水平。
教师要加强自身与学生的互动的修养,其中有组织学习课堂的能力、组织课外学习活动的能力等方面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能力。具体的说就是在学习课堂中的教学要灵活多变,不能传统的使用一种教学方式,要对课堂的气氛有着活跃的把握,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点的总结和创新,以最简单明了的方式传授学生学习中复杂的知识。再者在学习的教学中一定要对时间有所准确的把握,并且对教学的进度也有有所掌握,要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并了解学习知识,并且要有一定的时间去回味与总结,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形成具有特色的学习教育课程。而这种具有特色的教学课堂就能够极大程度的给学生带来学习的道德,从而达成教学的最终目的。
3.其他建议 笔者认为,想要更进一步的培养初中生对于学习教育的道德,就要消除学习教育的枯燥性质,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好的初中生都认为学习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消除学习带给学生枯燥性。有句著名的话是这样的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只有促使学生多多的实践才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关于学习知识的真理与相关知识,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其的学习道德。比如可以在具体的教育中开展一定的室外活动,从一些生活中发现相关的学习知识等等。
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农村初中生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而教育的基础就是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道德,笔者认为,想要进一步的培养孩子的学习道德,最主要的就是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特色化的教学课堂,教育机构只有达到这两点,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道德,职业素质是后天培训所形成的,它是指一个人在品德、知识等多方面的综合条件。虽然就我国目前农村初中教育方面来看,在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技巧、教育机构不重视等多方面存在着问题,但是在教师职业素养培养策略上的不断提高与创新,对我国教育机构的整体教育上还是有着很重要的帮助,随着教师职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教育机构便能多方面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种人才,从而推动整个农村教育体系的全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