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8-04-04 09:28陈新芝沈波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新时代

陈新芝 沈波

摘要: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要建设好、发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始终把最新的理论成果纳入课程教学之中,并摆在突出位置,重点加以学习和贯彻落实。

关键词:四新;思想政治课;新时代

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了新的定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时代。新的时代意味着有新的方略、新的布局和新的目标。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十四个个基本方略和七个发展战略,新的奋斗目标从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提出的这些新的内容必须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及全校师生重点学习和研究。

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矛盾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做出的重大判断,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从全局上决定着党和国家发展工作重点的转变。当然,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判断。这样的重大历史判断,必须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去,引导高校教师对新矛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进行研究,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引导大学生对当前的存在的新矛盾进行研究和学习。

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形成的背景是——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八大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就在于它是一个随着时代变迁,随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构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构成,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构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应的章节中进行重点研究和学习。

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上十九大提出的新征程的内容必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重点的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甄占民.“四新”彰显党的十九大思想灵魂和精髓要义[J].新重庆.2017(11)

[2]郑又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及其新时代升华[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09)

[3]史祝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18)

[4]侯静.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论析[J].知识文库.2018(18)

作者简介:陈新芝(1990.4-),女,汉族,云南楚雄人,昭通学院管理学院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沈波(1983—)男,汉族,云南绥江人,硕士学位,现为昭通学院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哲学、历史、地理学。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新时代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