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成峰
摘要: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不仅要提高劳动者的经济收入水平,还要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免于受到不必要的损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保障各个阶层的劳动者都能够健康、安全的参与工作。建筑工人大多数是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他们由于工作、生活压力造成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建筑工人职业健康状态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关键词:建筑工人;生存质量;职业健康;调查研究
建筑行业人员严重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不但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同时,长期的健康安全状况较差还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建筑工人背井离乡,由于经济原因生病和受伤也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加之一旦被雇主开除,更是雪上加霜,增加社会的负担,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得不到有效地解決,必将影响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阻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调查情况
(一)建筑业农民工的居住和饮食状况
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并没有进入到城市社区中,他们一年中会在好几个城市之间“流浪”。说“流浪”是因为他们属于一个流动人群,在一个城市中停留的时间取决于工程量的大小,随着工期的完成,他们也就随着包工头赶赴下一个建筑工地。由于这种暂时性和流动性,使得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住房极其简略,主要表现在:从居住的方式上看,在建筑工地的打工者多数就住在工棚内,个别工地的农民工宿舍设置在未竣工建筑物内,甚至用彩条布搭设成简易宿舍。从居住的质量上看,普遍比较差,通常采光条件不理想,居住条件简陋且通常居住面积小,基本生活设施缺乏,公共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脏、乱、差”现象突出。工地食堂的安全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一些建筑工地的食堂没有卫生许可证,无功能分区、无操作专间、加工过程生熟未分开、环境脏乱。农民工大多选择在工地食堂就餐,由于小饭馆和路边小摊往往也不够卫生,这其实又增加了农民工的饮食安全隐患。
(二)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环境状况
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劳动环境恶劣,造成建筑业农民工身体素质下降,疾病多发。超负荷作业使农民工常常处于紧张、疲劳的状态。施工环境噪音大、粉尘多,而且多为露天作业,冬天寒风凛冽、夏天烈日当头,严重危害了他们的健康。建筑施工不像其他产品的生产,建筑工地是流动的,建筑物的地基和建筑环境是变化的,建筑物的建筑结构、规模、功能和工艺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这就决定着建设过程中总会有新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主观方面:雇佣关系的暂时性。农民工在建筑行业只是一种短暂的雇佣关系,大多数是属于自愿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用人单位往往重使用、轻培训,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农民工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较低,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致使安全事故频发。
二、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
建筑工人中一大部分都是农民工,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们是容易被忽略的弱势群体。因此,要改善建筑工人的职业健康状态,相关政府应该从不同方面加大对建筑工人的保障力度。
1.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有比较健全的劳动保护法律体系,对各种职业损害的保护、定性、赔偿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针对建筑行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也有比较完善的标准和规范。可以说,建筑行业的劳动者在职业健康方面拥有比较健全的法律依据。但是长期以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很多承包商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不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建筑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安全保护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因此,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不只是建立更为健全的劳动保护法律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督建筑企业严格执行劳动保护相关法律规程,对于违反相关职业健康保护法律的企业加大执法力度,在保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前提下,让法律真正成为保护建筑工人职业健康安全的有力武器。
2.健全建筑工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北京等一些城市已经将建筑农民工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与普通城镇职工相同的水平。但是除工伤保险参与比例较高外,建筑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比例都非常低。这一方面是由于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办理手续相对复杂,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会主动为工人办理保险;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对于社会保险的宣传不够,大多数建筑工人不了解保险的具体内容和使用方法。加上建筑工人中中青年比较多,很少考虑养老和医疗问题,对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除了要完善建筑工人的保险种类以外,更要提高建筑工人参与社会保险的比例。首先,政府要加强宣传和监督力度,既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建筑工人重视社会保障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也要加大对用工企业的监督管理,通过强制和奖励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用工企业为员工上保险的比例。其次,增加向建筑农民工提供低价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将建筑工人纳入城市社区医疗体系,可以使建筑农民工更方便优惠的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改善建筑工人的总体健康状况。
3.完善户籍制度
中国城乡户籍制度所造成的城乡差异严重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进程。由于户籍制度所产生的社会地位、社会福利、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问题是造成建筑农民工心理健康、社会关系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严重影响了城市建筑农民工整体的生存质量。因此,逐步改善户籍制度,消除因户籍制度产生的不平等因素,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服务和保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建筑工人由于被歧视和不平等对待而引起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谢晋宇,李建新,翁涛,企业雇员的安全与健康,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张士娥,辛文勇,建筑行业农民工职业健康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技博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