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迈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因此,承载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因地制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润泽每个公民的美好人生。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来讲,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但对其真正理解的人少之又少。本文从两个部分来分别阐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本人认为创造性与哲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大精髓,所以想要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先理解创造性与中国哲学的一些内容。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一直推崇的治国思想,经历了三千多年的社会变革,如今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这点确实让人佩服。世界上除了儒家思想以外,没有一种思想持续了这么长时间,儒家思想中的伦理纲常,“仁、义、礼、智、信”依然存在于当今生活中。孔子强调,任何事情都要以“仁”为基础,一旦打破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关系,就是不仁,不仁就是错的,就是不可取的。这完全可以看出孔子想通过自己的主张,来形成一个等级森严,人民都安分守己的这样一个幸福社会。如果人真的按照这种模式去生活,那么,人的个体性在哪里?不会有人敢逾越这样所谓的道德半步,人类真的就幸福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当今社会已经解开了很多束缚,国家也在鼓励和提倡创造,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万众创新的时代,但是如若文化软实力没有跟上创新的步伐,那么,万众创新也就只是喊喊口号罢了,不会有实际行动。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历史为中国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中国的历朝历代都会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从而使得自己的朝代可以传承万世,但是依然逃不过灭亡的命运,这就说明了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固然重要,但是,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才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不应该过分拘泥于历史,而应该把眼光放眼未来。
二、普及弘扬传统文化意识
传统文化首先是理想,是道德,是價值,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必须是作为奋起行之的紧迫课题。不仅要有匹夫有责的文化自觉,更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基本途径、主要措施和重点工作。
三、坚持以人文本和人格培养相统一
既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历史人物、传统技艺等的学习,又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及时代价值,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以传统文化精髓为引领,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培养具有和谐发展、一技之长的传统文化。
(一)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统一。
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既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既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又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增强文化自信,又要善于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博采众长。
(二)坚持普及性与延续性相统一。
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根据不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三大主流版块:书法、武术和民乐,加强各学段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机衔接、有序推进。
四、传承民乐经典
民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规范化让艺术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做到人人了解民乐,人人热爱民乐。积累了多年的民乐经验,积极开发民乐课程,形成民乐课程系列教材:《优秀民歌民谣集》,感受民歌民谣,乐府民风等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特点,让群众喜爱和传唱,并能自主创造。《走进民乐》:通过回眸20多年的民乐发展史,了解发展史,激发群众热爱民族音乐。让每个人在民乐上有一技之长。
五、弘扬中华武术
早在2004年,联合颁发了《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其中明确规定:“传统文化应适量增加武术等内容。” 2010年8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弘扬中华武术”的口号。为积极响应号召,于2009年成立必成武术学院,在群众中大力宣传中华武术文化精神和武术强身健体的作用,挖掘武术在群众素质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以武术为主题的各种文化活动。传统文化开发了《武术》这一文化教材,在普及武术知识和少年武术拳。“百人团体操武术”两度在秋季中田径运动会上亮相。武术学院挑选了爱好武术且有天赋的体育苗子常年训练。
六、民乐文化景观
建设民歌民谣墙:民谣朝气蓬勃,其富有味道,形象地反映出民族群众的生活,充分利民族歌曲,彩绘形式展示多种符合各年龄特点的民歌民谣,乐府民风等让民族群众喜爱和传唱。打造民乐文化廊:图文并茂介绍民族乐器,介绍民乐的一些历史。建设民族乐器宫:传统文化民乐器材放置在民乐乐器宫里,即便于存放,还便于演奏,如果群众想一睹民族乐器风采,只要来民乐乐器宫参观,就可以看到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民族乐器,体会民乐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使社会主义公民得到美的享受,为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带来不竭的动力与生机。
总之,在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特色的实践中,民族群众应该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在激励中树立自我,在环境中陶冶自我,在学习中塑造自我,把暗示、约束、导向、领悟的种子播散民间,让传统文化之风吹遍美丽的大地,让传统优秀文化润泽给一个群众的心田,伴随民族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贵勇.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媒介意义分析[J].中国报业,2011,(04)
[2]周俊梅.民族传统文化进入贵州民族地区的理性思考——以黔北仡佬族民族传统文化为例[J].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