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启发性教学探究

2018-04-04 09:28李想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启发式探究小学数学

李想

摘要:真正的教育是智慧的训练,通过训练的智慧是力量的源泉。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启迪、诱导学生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并且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可见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启发式;探究

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等,从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思维,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攻克困惑,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下面,谈一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启发性教学几点思考和探究。

一、启发教学的设计

启发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为了防止学生问而不答、启而不发,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启发点的设计。

(一)启发的关键性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处,分清主次,抓主要问题,也就是在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或学生思维受阻的地方(要害处)。如在“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时,抓住相关联的不变量来分析是关键,而学生习惯用算术的方法解答,他们的思维在此比较容易受阻,所以学习此内容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探究来解决问题。

(二)启发的及时性

在小學数学课堂教学中,在需要之时需要之处及时启发。通过设疑、铺垫等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到心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处于愤愤状态,这时学生精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教师抓住本质关键,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效果就会最佳。

(三)启发的针对性

在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问题难易适度,提出的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班级中上水平设计问题,促多数学生参与,适当顾及两头学生的个性特点,特别是传授新知识,讲解新课时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问而有答、启而有发。

(四)启发的引导性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动脑,经过思维活动来理解知识、接受知识。首先是整合教材上的教学资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次是在传授新知识时,采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再次是在发展能力上下功夫,教学中创设启发的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能力。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启发的贯通性

要把启发的方法与技巧贯通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坚持课始、课中、课外都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形式时也应体现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不能图省力而不用或少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

二、小学数学启发教学的方式

启发式教学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用鼓励性评价来启发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别人的鼓励,在完成任务后,都渴望别人给以应得的承认。鼓励性评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要及时表扬,如“你真勇敢!”对学生萌发的创造性思维要及时给予鼓励,对学生的一些“异想天开”不能完全否定指责,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造性的解题方法要给予鼓励和公开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能从此热爱数学。

(二)用创设问题情境来启发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给学生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困惑,从而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在学习“3的倍数”时,写出几个数让学生判断并比谁的速度快,当学生才判断一个或两个时我(教师)已判断完,学生在失败、惊叹之余不难产生疑问,老师为什么这么快,里面有什么奥妙,不断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去思考、探索其中的规律。

(三)用类比方法来启发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产生认知障碍,或对解决问题不理解,可借助类比联想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如水池放水管的内直径为6分米,水在管内流速为每秒1.8米,一秒钟从水管中放出的水是多少立方米?事实情节为动态,水从水管中流出不定形,学生不易理解,如果用类比法启发联想牙膏、火腿肠被挤出来的形状,学生会明白,要计算一秒钟水管放出的水,就是求底面直径为6分米,高为1.8米的圆柱体的容量是多少立方米?

(四)用实践活动来启发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让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做数学,动手实践能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思维的发展,能激活学生潜意识中学习数学的本能和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体会学习的无穷乐趣。如利用特征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能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得出结论的方法,不仅体现教学思路,而且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启迪、诱导学生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并且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启发小学生思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启发式探究小学数学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启发式教学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