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艳
摘要: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分为五点进行描述:利用教材内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优美段落,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写作手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人物形象,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课外阅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外阅读
引言: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观念,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与建设者。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探究。
一、利用教材内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材中,收录的文章多数是具有德育价值的文章,其中蕴含很多中华文化,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如《黄山奇石》、《日月潭》、《珍珠泉》等等,描述我国山河美景,抒发对国家的热爱;《琅琊山五壮士》、《圆明园的毁灭》、《开国大典》等文章,写出我国人们的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厌恶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典型的文章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思想品德,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基础。
二、利用优美段落,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对句子描述内容进行想象,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以此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学习《触摸春天》中“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这句说,可以看出文章中小女孩对春天的喜爱,对自然的热爱,文中语言虽然很平淡,但是将女孩对春天的喜爱描绘的非常清晰,教师可以利用此激发学生对自然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再如,《黄河是中怎样变化的》这一文章,文章主要对黄河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描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以此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涵,进而使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以此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三、利用写作手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语文课文中,作者一般会利用写作手法将文章情感突显出来,如象征、夸张、比喻、对比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写作手法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培养学生品质与思想。例如,学习《秦兵马俑》这一文章时,文章中“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真像是当年秦始皇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这句话利用比喻的手法,不仅写出兵马俑数量之多,从侧面可以看出兵马俑的气势磅礴[2]。此外,“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其对兵马俑的规模数量的描述。通过“个性鲜明”这一词,虽然可以想象到兵马俑的神态丰富,但是也能从侧面看出对我国古代人的智慧和技艺的肯定与夸赞,通过对兵马俑个性的描述,发现每个兵马俑的神态不同,个性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兵马俑的描绘,看出其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传统文化观念,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具有促进作用。
四、根据人物形象,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关于对人物描述的文章,文章通过对任务的描述,表达社会现状或者是一些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中人物形象,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性。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文章通过对父子之间的描述,讲述了父子之间情感,通过文章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述,写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及儿子在父亲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分析人物,引导学生在人物的学习中,了解文章反应的问题,以此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世界观,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利用課外阅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知识面,同时拓展学生眼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文章,以此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平台[3]。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指导,将课外阅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道德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制定相关的阅读计划,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推荐阅读科目,在课外阅读文章主要以积极正能量的文章为主,如人物传记、名著、科普类书籍等等,在教室可以布置阅读角,学生之间相互借阅,以此提高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通过课外文章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组织相关的活动,如读书比赛、写作比赛等等,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利用这种方式,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核心主义社会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品质和人格培养,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以此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心态,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与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炯.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26-27
[2]孙庆杰,张光林.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研[J].才智,2018(25):86-87
[3]谭宝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教育现代化,2018,5(31):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