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真实视角下的旅游社区

2018-04-04 09:27孙越琦
魅力中国 2018年46期
关键词:泼水寨子傣族

孙越琦

一、背景介绍

瑞丽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古称“勐果占璧王国”,喊沙自然村隶属于瑞丽市勐卯镇姐东行政村,是一个以傣族人口为主的村民行政小组,享有“滇西边陲古佛都,勐卯文明活化石”的美誉。由于喊沙村拥有丰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因此,在2013年,由政府与旅游公司多方联合,将喊沙自然村打造成为“边寨喊沙”旅游风景区。截至如今,“边寨喊沙”已经是一座发展相对成熟的景区,旅游业也早已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本文将泼水节期间的喊沙村作为研究视域,从舞台真实的视角入手,分析村民在喊沙村中的生活状态。

二、为游客展示的前台生活

戈夫曼(Erving Goffman)提出了人生被分为“前台、后台”说法。舞台的“前台”是演员演出的地方,“后台”则是演员们休息准备的空间。马康纳将这一说法与旅游研究相结合,提出了“舞台真实”这一理论对旅游现象加以研究。在这一理论视角下,许多学者发现,一个旅游景区会把一部分文化资源搬上舞台的“前台”供游客观赏,将一部分不愿意被游客过分侵扰的文化,如宗教习俗置于“后台”,保留在村民的后台生活之中。在喊沙村,同样存在这样明显的“前台”与“后台”的差异生活状态。

泼水节一般持续三天,2018年的4月13日,瑞丽市包括喊沙村进入了泼水节第一天,进行“采花”活动。在旅游业逐渐成为德宏州的支柱产业后,其下属县市便逐步将各地的特色民族节日作为吸引游客和招商引资的热点,例如瑞丽市的泼水节,大约自2011年开始,瑞丽便将弄岛镇设立为全市性的“采花点”,在此举办丢包、“听筒传情”以及其他歌舞类活动。现在绝大多数年轻人、甚至很多中年人,都会选择去弄岛的市采花点进行采花等活动。

泼水节的第二、三天,傣族人在各自村寨内进行泼水狂欢,而在这两天,也是游客最多的时候。泼水节对于年轻人与游客而言,更像是一种狂欢与娱乐。在这样的节日阈限内,年轻人拿着水枪互相泼洒,相互之间是不会闹出坏情绪的。范·盖内普(Arnold vanGennep)在研究“人生礼仪”过程中,指出每一种人生阶段都存在“分离——过渡——组合”这三个阶段,维克多·特纳继承了范·盖内普的三段式研究,按照时间设定将仪式过程划分为“阈限前——阈限——阈限后”这三个阶段。特纳认为,仪式过程的阈限阶段是模糊不定且具有神秘色彩的,世俗的一切在这一期间不起任何作用。在此期间,除具有绝对权威的长者以外,其他人的地位相对平等,也可能与当事人之前的世俗身份地位发生逆转,之前的社会分层有可能暂时消失。

纳尔逊·格雷本研究旅游现象时,提了一种观点,就是旅游的过程与人生仪式的过程非常相似,都表现出了“脱离原有状态——进入仪式过程——回到原来的社会”的现象。泼水节期间的“边寨喊沙”风景区,便是处于仪式过程中的“阈限”阶段。不论身处这一阈限的是否为傣族人,泼水节期间的傣族村寨,都会转变为与平日不同的场域。平日里,傣族人看到来寨子里旅游的外来游客时,都是非常礼貌的;而出门来此的游客也愈发知礼数,更不会做出招惹其他游客的举动。但是在泼水节这几天,路边摆摊的商家甚至会放下手中的生意,端着水枪朝过路的游客喷水,而此时过路的行人、包括外来游客,都不会恼怒,要么笑着跑开,要么端起手中的“泼水装备”予以回应。这种现象在游客之间也会发生。素不相识的游客之间互相泼水,哪怕彼此被泼得浑身湿透,也不会产生任何恼怒的情绪,大家都笑着走开。

泼水节期间的“边寨喊沙”中,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之间、整个寨子年轻人之间、游客之间、乃至游客与本地人之间,都会毫无顾忌的泼水玩笑。对于整个村寨而言,便是在无形之中增强了整个寨子的情感联系。对于久居城市、常年忍受各种压力的游客而言,傣族人的泼水节是一剂释放压力并放松精神的良药,是一场难得的摆脱陈规的狂欢。

三、为村民保留的后台生活

对于寨子里的中、老年人而言,泼水节则具有更多的仪式感与宗教性。

泼水节第二天的下午五点左右,老人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泼水龙庭。每位老人都身着传统服饰,手中都提着一只小水桶,并自带一些鲜花。寨子里的老人们不会像年轻人一样去泼水广场或在街边泼水打闹,其泼水的整个过程,会在以泼水龙庭为中心的喊沙寺前广场和与之相连的公房活动场地完成。泼水龙庭在傣族人泼水浴佛中起到重要作用。

每个来到泼水龙庭的老人,都会先将各自带来的供奉摆放在龙庭前的供桌上,再双手合十对拜上两拜。待人都到齐以后,先由寨子里精通傣文佛经的领教念经,此时大家集体朝着泼水龙庭的方向虔诚地蹲下或侧身跪下、合十双手,最后领教口诵“撒屠”,带着大家朝向龙庭处拜三拜,之后才进入到泼水环节。

大家将各自带来的小桶装满水后,顺着台阶走到木龙的上方,将水倒入中空的龙身中。龙身中的水足够多了以后,便会从龙口处流下,水经由水车均匀地洒到龙庭中早已摆好的佛像与鲜花上,这便是喊沙村泼水节的“浴佛”环节之一。沐浴过佛像的水象征着平安吉祥。老人们纷纷去接从龙庭里流出的水,先是将水拍打在自己的后背上,再用这些水打湿周围好友的后背,寓意洗清污垢晦气,今后都有好运相伴,“好吃好在”。

在泼水节结束后的第一个早上,老人们开始“祭佛包”。所谓“佛包”, 傣语音为“扎几”,即一座小佛塔,是指以前传说中寨子里“葬佛”的地方,当地人只是将其傣语直译成汉话叫做“佛包”。據本地人说,它和佛塔的意思仍不完全相同。关于佛包传说的具体细节,很多年轻人也无从知晓,只知道佛祖对寨子里有恩,“以前佛祖到我们喊沙这里,帮过寨子里的人,为我们赶走瘟疫那些,还打败了魔王,但是佛祖在这里去世了,所以这个佛包就是埋葬佛祖的地方,老人们到泼水节的时候也都要祭拜佛包,感谢佛祖。”当地村民说,喊沙村每年只在泼水节结束后的第一天祭拜佛包,起到一个“洗寨子”的作用,希望可以保佑整个寨子风调雨顺、作物丰收,也希望可以祛除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让全寨上下平平安安。

四、结语

将喊沙村进行前台与后台的分隔,既可以保证游客满意自己的旅游行程,又可以保证喊沙村的文化根基不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能够绵远流长,为“边寨喊沙”景区的发展提供更有活力的补给源泉。

参考文献:

[1]彭兆荣:《旅游人类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2.

[2]张振伟:《傣族三村的宗教生活:嵌入与个人信仰》,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9.

猜你喜欢
泼水寨子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水泊梁山行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寨子
别样的风情
泰警方呼吁民众理性泼水
泼水咯
泼水狂欢
一个人远行
接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