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尤为重要,关系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创造能力的早期培养,译入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对于孩子的视野开拓思维有着积极的影响。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阅读的效果,值得关注。本文以《爱丽丝漫游仙境》一书及其译本为素材,探讨奈达功能对等立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一、儿童文学概述
1.儿童文学的定义。
各国对儿童文学的定义有所不同。瑞典学者Gote Klingberg定义儿童文学为“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浦漫汀认为,儿童文学指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及接受能力,有助于其健康成长的文学。综上,本文所述儿童文学指以儿童为导向,寓教于乐,使孩子在感受文学魅力的同时认知世界,放飞想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文学。
2.儿童文学的特点。
作为文学中的一枝独秀,儿童文学区别于成人文学,主要取决于他特殊的目标读者——儿童,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主题、情节、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儿童文学作品在主题上通常有圆满结局,正义终会战胜邪恶;情节上具备趣味性,用跌宕起伏的情节代替枯燥教条的说教;语言上精短易懂,重复率高,富有节奏韵律,符合孩子的认知和情感需求;修辞上比喻拟人夸张等较为常用。
二、功能对等理论
语言学家奈达提出,翻译的主要矛盾在于两种对等间的矛盾——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后来名为功能对等,以强调功能这一概念避免歧义)。
形式对等类似逐字翻译,从内容到形式用目标语言复制下来。功能对等的关注点在读者的反应,即目标语读者对目标语言的反应应与源语言读者对源语言所产生的反应一致,因此翻译过程中语言信息要根据目标语读者的语法习惯、文化背景进行切割重组。例如,在《圣经》中有这样一个表达“lamb of God”,指无辜的羔羊耶稣替世人承受罪孽,而在爱斯基摩语中羔羊并没有无辜这一意象,若仍然按照字面直译为上帝的羔羊,会引起爱斯基摩语读者的不解,因此羔羊一词动态对等为在爱斯基摩语种象征无辜的动物——海豹,以求得爱斯基摩语读者同样的读后联想反应。
“对等”并不意味着绝对的一致。奈达提出对等程度的划分,即最小程度的实际功能对等,至最大程度的理想功能对等。讨论对等要在二者之间适当的范围内进行,不能从数学意义上量化理解,只能从接近性,即与理想对等的接近程度,来理解。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本文选取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及其中文译本作为研究语料,验证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指导作用。该书出版至今已被翻译为125种语言,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对开发儿童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大有益处。语言简单、朗朗上口、符合儿童阅读能力与习惯,下面笔者将从意义、风格、文化三方面,以实际案例探讨儿童文学翻译中如何实现功能对等。
1.意义对等。
例1:Shell get me executed, as sure as ferrets are ferrets! Where can I have dropped them, I wonder?
翻译:她肯定要把我处死,千真万确!我掉在哪儿了呢?
选句为大白兔找丢失的怀表又害怕迟到被公爵夫人责罚时焦急的自言自语,其中“as sure as ferrets are ferrets”若按形式对等直译为:就像“雪豹就是雪豹”那么一定,显然是典型的英文逻辑,中文的儿童读者会对这样的表达疑惑,从而得不到原文读者同等的反应。译文中把英文的逻辑去掉,直言主题“千真万确”,在符合汉语读者逻辑习惯的同时,帮小读者们累积了千真万确这个四字成语,实现了译文的表达功能教育功能,达到文字功能上的对等。
2.风格对等。
例2:
How doth the little crocodile
Improve his shining tail,
And pour the waters of the Nile
On every golden scale!
How cheerful he seems to grin,
How neatly spreads his claws,
And welcomes little fishes in,
With gently smiling jaws!
翻譯:小鳄鱼/尼罗河上晒尾巴/片片金光磷/洒点清水罢/笑咪咪/爪子摆得开又开/一口温和气/欢迎小鱼儿来。
选文是文中人物的一段顺口溜,活泼轻快并有词尾的押韵,顺口溜着重在顺口,因此在翻译出文字意思的同时,需再加工成顺口的表达风格,方能使译文读者读译文时也感受到原文读者读原文的惬意悠闲、朗朗上口。因此选译文采用巴和罢, 开和来, 咪和气等韵脚来传递顺口溜这一形式,更符合写作风格及审美要求。
3.文化对等
例3: Alices Right Foot,
Heathrug,
Near the Fender,
(with Alices love.)
翻译:
壁炉前 炉边地毯上
爱丽丝的右脚收
爱丽丝寄
选段原文为英文地址写法,收件人在前与收件地址用逗号隔开,并用了英文中寄件人致敬的常用表达,译文为适应汉语文化中信封的格式,把地址提前,并把英语常用表达转化为“收”“寄”二字,消除儿童理解障碍,符合文化习惯。
四、结语
文学翻译不只是字面意思的转达,更是文学的再创作。儿童文学作为文学中的一枝独秀,其在创作的过程中,尤其要考虑写作意图、作品的受众。纵然千万条对等的原则,最终化为一句:译者应时刻提醒自己他们的读者是儿童,最终能被儿童接受和喜爱的才是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Nida Eugene 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浦漫汀. 2004. 儿童文学教程[M].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简介:毛舒薇,女,1990年4月生,辽宁沈阳人,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