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河学院老挝留学生跨文化不适应问题的探讨

2018-04-04 09:28完颜雯洁黄琦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跨文化

完颜雯洁 黄琦

摘要: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一直是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我们将从心理、生活和学习三方面对老挝留学生的跨文化不适应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红河学院;老挝留学生;跨文化

红河学院的汉语言专业设在国际学院下,开设于2004年,汉语言专业是为母语为非汉语的留学生开设,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汉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了解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文化,能够从事与汉语运用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能够适应现代国际社会汉语言文化需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汉语专业人才。第一批老撾留学生于2015年来到红河学院就读汉语言专业,目前在读的135名老挝留学生均为汉语言专业学生,包括56名预科生。

通过对老挝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属于良好,汉语水平自评超过八成选择一般,自评为优的仅三人,少数学生存在正考未通过,参加补考,总体学习风气良好。

结合老挝的国情和老挝留学生的独特个性,可用来概括种种跨文化不适应症状,在心理、生活、学习三个方面所出现的不适应问题。

一、心理适应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说明留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尚可,70%的老挝留学生喜欢在中国的留学生活,每天都能心情愉悦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留学生普遍存在思念家乡和祖国的情绪。但突出问题是1/3的学生常常情绪低沉、感到孤单和与人进行交流时紧张,原因归结为以下三个:

(一)国情差异

老挝人一般不会像国人一样吃苦耐劳的工作,为房子、车子、为比别人过得好去拼命。老挝人更愿意闲着,喝喝咖啡、啤酒、说说闲话。大多老挝人更愿意清闲安逸的清贫生活,也不愿要吃苦耐劳的富裕。留学生来到中国后,社会坏境的巨大差异,会对留学生从小树立的价值观产生冲击,导致心理落差的发生,心理调整难度大,极易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沉。

(二)现实因素

留学生在进入异文化环境后,由于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整,从而产生疲惫感,加之离开自己的故国,离开自己原有的朋友家人而产生的失落感,疲惫感与失落感的双重叠加导致部分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留学生一蹶不振,情绪低落,更为思念家乡和祖国。

(三)自身因素

1.性格原因,性格内向腼腆的人交朋友的意愿本就相对较低,进入异文化环境后,更不愿与人为友,很难找到人交流倾诉,内心的压力得不到释放,导致留学生情绪低沉,产生孤独感,无比怀念祖国、家人、朋友。

2.汉语掌握度不高和心理素质差,留学生在与人使用汉语交流时,一方面因为自身掌握的词汇量有限且发音不标准,不能快速的组织好语言进行有效交际,从而内心感到焦灼;另一方面加之自身的心理素质不高,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二、生活适应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说明85%留学生的生活适应状况尚可,能适应云南的气候,满意留学学校的食、住条件,喜欢中国文化,喜欢与中国老师学生做朋友,热衷参与校园活动,但突出问题是校内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不佳。

(一)生活习惯差异

老挝的生活习惯与国内差异巨大,甚至迥乎不同,比如:(1)老挝人信仰小佛教,幼时都会被送去庙里服役和学习;(2)老挝当地人生活节奏十分缓慢;(3)老挝民众比较讲原则,喜欢君子之交,很少会为朋友包庇错误。以上三个方面,可以说是与现在中国的社会观念完全不同,目前中国生活节奏快,幼时的中国人流行要赢在起跑线,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填满生活的缝隙,朋友之间讲究为对方两肋插刀,最基本的社会大环境与世界观的截然不同,让初到中国的老挝留学生不能很快融入到新的环境和集体里,极易对留学生活产生排斥。

(二)不能接受新文化

留学生在异文化环境中至少暂住学习两到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在这期间,留学生与当地的人有较多的接触,遇到的困难较多,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的情况经常出现,新旧文化之间的差异,诸如行为习惯、习俗、价值观念、社会关系等的不同所造成的内心冲突,导致40%的留学生出现文化不适应状况。

(三)不能接受新文化成员

由于新旧文化所产生的内心冲突,导致留学生不能接受新文化连带不能接受新文化的成员,表现在老挝留学生上就是有少部分留学生不愿意与中国老师学生做朋友,不喜欢参与校园活动,不积极主动融入到新的校园集体,把自己封闭在角落更容易出现文化休克现象。

(四)校内服务工作人员态度不佳

三、学习适应

通对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说明75%留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良好,能遵守留学院校的规章制度,对于课程安排和老师的教学方法感到满意,部分留学生有语伴相互学习进步,半数的留学生能应对现有的课业压力,其中有语伴的留学生对课业压力的适应状况更胜一筹,但仍有半数学生不能应对现有的课业压力,少部分学生没有找到自己需求的课程安排。

(一)个人价值取向不同

老挝盛行的是追求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追求简单享受当下的生活心态,不过分努力奋斗为了学业、生活和事业,导致老挝留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时候努力程度不足,课后复习时间少,不花费足够的时间记忆词汇、语法等,汉语水平总体不高。

(二)汉语的复杂性

汉语作为世界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丰富,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较大,需要理解掌握记忆的词汇量也相当大,部分学生对于汉语的掌握程度不高,间接导致了课业压力巨大,自己不能解决学习难题,不能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

(三)忽视了在“自然环境”中的学习

部分留学生只注重“课堂环境”和“外语环境”,除去课堂使用汉语之外,均使用自己的母语与老挝留学生进行交流,很少或者几乎不与中国人沟通交流,忽视了“自然环境”和“二语环境”的补充学习,加之缺少语伴的陪伴交流,造成汉语听读能力提高缓慢,,汉语实际运用能力不足,对于课业感到困难进而产生压迫感,导致对于学习的不适应状况出现。

参考文献:

[1]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狄思马.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适应性[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作者简介: 完颜雯洁(1984.10-)云南蒙自红河学院国际学院工作,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育。

黄琦(1996.01-)广西省桂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跨文化
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探析
跨文化传播何以可能与以何致胜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跨文化传播学理与实践的全景展现
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
简笔画在培养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使用策略
跨文化外语教育研究概述
浅议中国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