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艳
摘 要 随着当前我国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语文学科作为高中教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其不论在教学实践,还是教学理论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还依然存在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下对于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就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001-01
语文学科本身就有着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特征,其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其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那么,高中语文教学就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以此让全体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全面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教师自身的能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教师对于新课改带来的困难与挑战都较为茫然,无法实现自身的有效转型,对于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无法进行快速的吸收和应用,导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左右为难”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用的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陈旧,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只是一味的追随教师的脚步进行学习,而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一)实施情感教学,丰富学生情感
由于语文学科带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其能够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那么,教师可以直接利用文章和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深入探究文章的思想与内涵,引发学生的共鸣感。当然,对于高中生来说,需要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的文章数量相对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对不同的文章进行区分和辨别,以此结合不同的文章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保持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沁园春·长沙》这一首诗教学过程中,这首诗作者是毛泽东,在体会文章过程中,可以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就能够更好的理解诗人所流露出的情感。这样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诗人前部分描写了橘子洲头的美景,在后部分就抒发了自身的情感,看到了作者的凌云之志,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感,丰富学生的情感。
(二)渗透人文精神,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合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这也表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势在必行的,高中语文学科中蕴含着大量的民族优秀文化,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进人文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更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人文精神就是博大精深的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实践产物,这是值得当代人们来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营养。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推进人文精神渗透,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在语文教材中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教师能够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大量文学作品,从中切身感受、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三)倡导自主与合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其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一味的进行知识传授,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也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和机械练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采取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建立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自觉调整语文学习的心态,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要积极倡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为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作为高中教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推进自身角色的转变,通过丰富课程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丽兰.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7(02):93-94.
[2]李潔.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的“喜”和“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9):191.
[3]黄乐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6(17):136-137.
[4]董颖.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论析[J].科技视界,2016(08):15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