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究

2018-04-04 09:03刘庆涛周安忠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高校学生互联网+

刘庆涛,周安忠,陈 浩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全国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人数已经超过211万,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在“互联网+”完全开放的理念下,广泛运用微博、QQ、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平台,充分使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创新并构建符合时代潮流、易于大学生接受的高校党建平台,拓宽大学生党建活动的参与面,提高高校党建活动在大学生中的接受度,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使之更加系统化。因此,积极加速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不断创新,是一项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无一例外都与互联网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已经超过25.0%;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上网比例几乎接近饱和。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通过数据可以看到,高校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新的环境和形势下,“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机的融合,意义重大。

(一)依托“互联网+”,进一步系统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让构建系统化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管理系统成为必然。首先,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能够畅通无阻,深入到细枝末节。各种平台载体,提供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正地融入到他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使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贯穿大学生党员培养的全过程。其次,高校学生党建的党务工作者能够利用新平台、新技术,把好学生党员从进到出的各个关口,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效。再次,大数据技术的运用,通过统计分析手段,及时掌握大学生党员的各种动态,及时把握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方案的制定、方式的创新提供极大支持,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丰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教育途径和内容

传统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大多数以专题学习研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党校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对大学生党员的时间要求比较高,创新的难度也比较大。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上,教育的效果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的深度融合,能够激发出高校学生党建的新活力。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党建教育网站构建,形成了一系列学习教育的平台;通过大学生党建微信群、QQ群等社交软件的使用,加强了学生党员之间、学生党员与辅导员之间、学生党员与高校党务工作者之间的沟通联系。这些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广泛扩大了高校学生党建的途径,开拓了党建教育的空间,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参与党建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最终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的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互联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同样,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纵向从中央到地方,横向在不同高校之间,大量的党建信息资料被共享。知名党建专家、党校教授的授课视频,各种平易近人、生动活泼的党建动漫、动画等多种内容表现形式不断涌现,让大学生们有了很大的选择的空间,而且内容更全面,感受更直观。此外,在“互联网+”下,高校学生党建也有效克服了传统党建教育中内容和形式更新缓慢的情况,能够时刻更新,与时俱进,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党建教育信息。

(三)积极把握舆论话语权,拓展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国外内形势瞬息变化,使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处于复杂态势。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多种手段和技术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和破坏,这势必会对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又缺乏鉴别力的大学生们产生影响。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时刻提高警惕,发挥好“互联网+”下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做好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融合,牢牢把握住舆论的主导地位,有效引导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充分运用“互联网+”下给高校学生党建带来广泛的教育途径和丰富的教育内容,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当前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融合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互联网+”下的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的多样化与复杂化

首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高校学生从小就接触海量的信息。由于大学生比较年轻,心智处于成长过程中,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有待深入,网络中激进、极端、良莠不齐的信息和思想观念极易对他们产生影响和冲击,从而造成他们思想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其次网络中信息的虚拟化和匿名化存在,也造成信息真假难辨,使高校学生本已经多样复杂的思想更加混乱,对其产生过激言论和行为埋下了隐患。

(二)与高校学生党建传统管理与教育方式的不同

传统的高校学生党建管理与教育的方式效率不高,成效不明显。首先在管理方面,传统的高校学生党建管理对各类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要求相对宽松,造成了规章制度执行的不严格,积累的党建工作材料无法长期保存,工作痕迹留存不明显、推诿扯皮等现象始终存在。其次在教育方面,传统的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内容和形式都相对单一,无法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教育的死板僵化。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互联网+”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高校的党建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既要求有过硬的党建业务能力,又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素质。相比较以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难度增大了。如果高校学生党务工作者不加强业务学习,不熟悉掌握互联网技术,不掌握“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运行规律,势必会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做好互联网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党建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刻不容缓。

三、“互联网+”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对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强调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出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既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要求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力求一个基层支部,就有一个党员群众乐于参与、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互动平台。2016年3月,中组部印发《2016—2020年全国组织系统信息化工作规划》要求扎实推进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为促进组织工作科学和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极大推动了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大力推广“互联网+”党建等做法。

美国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夫勒提出:“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建工作,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平台等多媒体手段,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并坚持以改革创新和需求为导向,突出高校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学生党建工作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抢占主流意识形态的制高点。

(一)把握时代特性,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

高校要特别重视到互联网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要牢固把握舆论的主导地位,构建坚实的舆论阵地。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应时刻关注新兴媒体舆情,充分利用网络的影响力,及时实现党建工作与大学生的良性互动。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宣传手段和丰富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浏览主流网站等方式,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不仅能激发大学生党员对党建理论学习的热情,又能积极抢占网络思想高地,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拓宽了道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高校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宣传上的优势,通过线上学习讨论,线下观摩实践等形式了解党史、革命史,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开展警示教育,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善美。

(二)加速融合,构建符合新形势的“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管理模式

一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和党关系转接的有效便捷管理。发展党员是党的建设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党员发展时间节点的控制和材料的保存等工作都是粗放式的,难免会出现纰漏。通过构建符合新形势的“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做到党员发展前及时提醒、学习材料的及时有效保存,极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又减少失误。在党关系转接过程中,打破以往的传统模式,通过网上操作,实现党关系的便利转接,节省人力物力。二是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传统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培训的优势在于,学生党员直接参与“三会一课”等各种党建活动,直观地感受学习氛围,激发爱国爱党热情。互联网作为当前文化传播的新平台、新载体,通过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漫等多种方式及媒介,影响着每个人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因此、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应采用传统模式与“互联网+党建”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充分结合,创新高校学生党建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三是大学生党员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基本信息和学习培训情况,使高校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做到有的放矢,把学生党建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三)发掘新平台、新载体,健全“互联网+”下的高校学生党建沟通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通过发掘新平台、新载体,健全“互联网+”下的高校学生党建沟通机制尤为重要。第一,充分运用手机等移动媒体灵活开展学生党建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手机等移动媒体的普及率几乎为100%。通过手机等移动媒体及QQ、微信等诸多社交App软件的应用,可以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党员活动、理论知识学习及国内外时事热点传达的随时随地进行,时时刻刻地教育引导学生。第二,结合高校党建工作特点建立网上党支部,开展学生党建工作。高校学生党员人数和党支部数逐年增加,合作办学、学生实验实训等学习方式的变化,使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利用传统管理模式、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学生党建工作。搭建网上党支部,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可以快捷方便的开展一系列的党建活动和日常管理,有效地克服时间和空间障碍。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下的新平台新载体引领舆论走向。互联网中信息传播渠道广泛,传播速度迅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部门更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对不良的信息及言论及时删除或辟谣,及时充分利用新平台新载体与学生党员进行互动沟通,了解他们的动向,积极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明确责任,建强队伍,完善制度机制,做好全面保障工作。

各高校组织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应该负责本校“互联网+学生党建”工作的总体设计规划,建设学生党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指导本校各级党组织协调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各二级学院负责推进本部门“互联网+学生党建”工作,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具体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各高校应明确承担党建信息化工作的机构,进一步完善机构职能,健全工作机制,并按照既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能、又精通学生党建工作的标准,配足配强专职学生党建信息化工作人员。建立思想政治过硬、专业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能力强的管理团队,按照权限划分和任务分工,做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管理使用工作。引进社会优秀专业人才参与“互联网+学生党建”工作。充分依托网络运营商、软件公司等专业技术力量,建立稳定可靠的技术保障团队。完善高校学生党建信息化工作人员培养、选用、激励保障机制,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和交流研讨,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互联网+学生党建”工作落实机制,将其纳入高校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网络运行、软件应用、数据管理和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上级要求的工作任务,鼓励探索创新,及时发现梳理、分析研判、有效解决问题,推动线上高校“互联网+学生党建”和线下互促互进、共同提高。

四、结语

“互联网+”与经济社会不同领域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各领域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互联网+”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挑战,更是机遇。做好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水平,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改变原先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实现了最快时间对党的政策、方针、路线的掌握和了解,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公开化,充分发挥出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高校学生互联网+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