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哲,何彦霏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20世纪中后期,随着互联网的运用与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受互联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运用网络与移动设备相结合的微信、微博、微视频为主的微媒体传播形式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接受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人们开始进入微型信息化时代。目前,微媒体的发展对于高校党建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发挥微媒体传播优势,规避风险,探索一条适合高校党建发展的道路,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创新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适应新时代高校党建发展的现实要求。
微媒体时代是指借助网络和移动通信设备发展起来的新型微信息化时代,目前主要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方式传播信息,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生活信息服务。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已超过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占网民总数的97.5%以上[1]。互联网新媒体,特别是微媒体的传播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全面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微媒体时代是互联网与移动信息结合的新传播时代,具有互联化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备自身特点,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字化与个性化。在数字技术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微媒体,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微媒体的传播是新时代传播的发展要求和特点。同时,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者地位平等,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微媒体享受着各个地方的信息,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甚至可以发表个性化的论点。特别是微媒体平台所带来的个性化定制信息,还可以将创建的个性化信息进行发布,进而与他人共享,较以往传统的传播方式,微媒体传播方式的个性化更加突出。
二是方便性和及时性。微媒体传播主要通过手机、移动电子设备等便于携带的通信设备传播信息,其设备的便携性决定了传播的方便性。同时,由于随身携带通信设备,加之网络的覆盖及移动数据流量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接收各个地方、各个时间段的信息,及时有效地了解最新的国内外资讯,为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方便快捷、及时有效的信息化服务。
三是海量性和复杂性。微媒体传播依托互联网络和移动网络终端而存在,相对于传统媒体有限的信息资源,其信息资源具有海量性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各种信息如潮水般涌入人们的视野,而这种信息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信息资源复杂,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通过微媒体,信息的接收和传播会出现爆炸式增长,如果得不到有效引导和合理控制,就会出现难以预测的传播结果。
四是广覆盖性和开放性。微媒体是网络与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完美结合,借助互联网时代网络的普及和移动数据流量覆盖,进一步打破了空间、地域的限制,信息的传播范围扩大。同时,由于受众群体层次也由单一变为复杂,人们所发布、传播和获取信息也更加自由、开放。加之微媒体传播环境的自由与开放,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也丰富多样。
五是互动性和共享性。微媒体环境下,传播中的传播者和受众者不仅拥有平等地位,而且可以进行身份转换,即传播者也可以成为受众者。受众者既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他们可以主动地获取或发布自己所需要的和想发布的信息,这极大地迎合了受众者要求获得平等信息交流权利的心理。受众者可以通过上网和发手机短信等方式实现与媒体编辑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及时迅速地得到新闻信息,而且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传播过程中,形成有效的互动。同时,传播者与受众者在传播互动中,信息资源可以形成共享。
1.完善了高校党建的制度机制。完善系统的党建制度机制是高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为了保障党建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必须要健全高校党建制度体系。其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微媒体传播方式,将“互联网+”和移动科学技术运用到高校党建的制度机制中,结合高校党建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出适合高校党建在新环境下发展的制度机制,是高校党建与时俱进的表现,更是高校党建创新发展的要求。完善的高校党建制度机制为微媒体环境中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石。
2.创新了高校党建的传播载体。互联网与通信科学技术的结合发展带来了微媒体的传播与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已经成为高校师生日常传播和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高校党建要充分运用微媒体传播优势,在培养党建思维方面大胆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善于借助和运用现代科技新成果,创新党建思维和传播的载体与平台。例如,高校在党建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媒体开设党建公众号、发布党建微博、制作党建微视频,通过网络发布有关信息,使广大党员以及在校师生能够及时地了解我国相关政策,同时也可以将相关经典著作和理论等刊登到网络上,以方便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研究[2]。
3.扩大了高校党建的受众群体。传统高校党建的受众群体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受众范围较窄,受众群体结构层次单一。微媒体环境下,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的有效结合,通过微信、微博和微视频等多样的传播形式,将高校党建中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以师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及时有效地表达与传播,使得更多的师生愿意也乐于参与到高校党建当中。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高校党建的受众群体数量,而且受众群体的结构层次不再单一,在年龄结构、受教育水平等因素上覆盖范围更广,夯实了高校党建工作的群众基础,有利于高校党建工作合理有序地开展和持续健康地发展。
1.一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冲突。微媒体环境下,由于开放的传播特点,使得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念会以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式的方式大量涌入到微信、微博和微视频中,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以单一渠道塑造师生价值观为主的一元价值。传统高校党建中对师生的价值影响主要以课堂讲授或者校内报刊广播宣传方式等,传播方式集中单一,内容以一元价值为主。而微媒体时代会使多元价值迅速涌入,逐渐影响着师生的日常生活。如果对这些价值信息不加以甄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话,很容易使高校师生受不良价值影响,造成价值认知偏差,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失误等严重后果,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甚至会削弱高校党建的主导性地位,加大高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难度[3]。
2.舆情风险。微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每个人都可以随时发表对事对人的观点和看法,并且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同时舆情风险随之产生。舆情风险的影响在于舆论与民意。网络的互联性和广覆盖性可以使得某一事件及时得到关注并迅速发酵传递,如果不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很容易造成舆论一边倒、民意一边倾、舆情失序的风险。这种网络舆情风险或者舆论导向一旦形成,如果不及时纠正,特别是当民意出现集体的大范围认知偏差时,很容易弱化高校党建的主流意识形态,削弱高校党建的认同感,严重影响高校党建的舆论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3.网络安全问题。微媒体的传播特点还会带来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想法和看法。其中,一些企图颠覆我国主权的外国势力正是利用这一点,发布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和威胁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特别是影响着高校党建。这是因为高校是培养我党后备人才的重要阵地,更是新思想、新观念汇集的中心,加之高校师生,特别是一些年轻党员的政治素养不高,阵地意识淡薄,政治立场模糊等原因,导致其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干扰。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4]。因此,高校党建在运用微媒体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维护网络安全。
1.规范传播秩序。针对微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的风险,要进一步规范传播秩序,切实制定制度政策,用“条条框框”来规范和约束微媒体的传播,构建良好的网络传播秩序,防范于未然,在良好传播秩序中合理开展高校党建的相关工作。
2.预警监控机制。基于微媒体环境中的舆情风险,需要构建并加强舆论预警监控机制,系统地收集、分析、判断和反馈高校党建的舆情动态。建立合理、有效、完善的快速干预机制,如建立不良信息屏蔽与监控制度,在源头上加以干预,随时监控不良信息,防范高校党建中的舆论风险。要把握正确的主流思想,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在微媒体环境下的优势,助力高校党建的发展。
3.惩戒违法行为。鉴于微媒体环境下传播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特点,极易滋生违法行为,因此,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惩戒利用微媒体危害党和国家利益的违法行为。高校党建中要遵循这一防范原则,对于利用微媒体制造、传播、宣扬危害高校党建的行为除了从源头上加以防范外,还要建立严格责任追究和违法惩戒机制,用法的威严震慑损害高校党建的违法行为。
1.加强教育培训,培育“微团队”。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的首要工作就是对“人”的教育和培训,人既是党建知识传授者,又是接受者,是更好地构建高校党建的“引路人”和“践行者”。通过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学习,充实他们的理论库存,为高校党建未来发展培育“微团队”。一是在微时代背景下,要继续加强高校党员的政治思想建设,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切不可受微媒体环境风险的影响。通过对高校党员的政治思想建设,加强对党员师生的理论教育,提高党员师生的理论水平。在微媒体背景下,当党员师生的思想理论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党员师生的思想理论素质将自发地对广大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产生影响,最终使整体的思想理论素质得到提升。二是培育和提升高校教职工,特别是党员教师使用微媒体传播信息的素养[5]。政治思想理论的培养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高校党建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要选拨和培育一批了解、熟知和精通微媒体发展要求的党务工作者,培育和提升他们的微媒体传播知识,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和挑战[6]。三是提高学生,特别是党员学生使用微媒体传播信息的素养和能力。目前,微媒体信息的传播在高校迅速普及,其中也隐藏着一些问题和风险,而高校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党员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政治意识淡薄,辨析能力不足等,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要想培育“微团队”,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党员学生的相关党建知识培养,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做正确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
2.健全运行机制,助力“微党建”。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的创新离不开健全的机制,机制的协调和完善是构建高校党建的基石,是高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的保障。通过制定适合高校党建发展的合理健全的机制,助力“微党建”建设。具体而言:一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如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建立党建网站、公众号和博客等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及时推送和发布相关信息,使广大党员以及在校师生能够及时地了解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同时也可以将相关经典著作和理论制作成微型短文或者微视频,以方便广大师生学习和研究。二是实体与网络的融合,多方联动,整合创新。在充分发挥微媒体传播优势的同时,要注重高校实体党建的建设和创新,发挥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的作用,共同助力高校的“微党建”。三是要充分利用微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创新高校党建相关机制,如党建监督机制和合理有效的激励、绩效、评价机制以及高校党员思想状况评价反馈机制等,从机制上保证高校党建的合理健康运行,助力高校“微党建”。
3.规范传播秩序,营造“微环境”。微媒体时代背景下,良好的环境是高校党建合理运行和有序发展的“助推器”。通过规范传播秩序,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主流思想,营造适合高校党建发展的清朗、纯洁、健康的“微环境”。高校党建的成功与否离不开良好的党风、教风和学风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师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信息内容参差不齐,势必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高校要时刻秉承德育为先、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整顿党风、教风、学风,加强党风、教风和学风建设。要规范传播秩序,严控微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的正确性和方向性,引领师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构建高校党建发展的清朗、纯洁、健康的“微环境”。
高校党建是我党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一条微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发展之路,不仅是高校党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永葆高校党建生机活力的外在体现。我们要在微媒体环境下,结合高校党建自身特点,从“人”“机制”“环境”三个方面出发,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构建高校党建的“微团队”“微党建”和“微环境”,共同探索出新时代高校党建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