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雁林,李巧巧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山西 太谷 030801)
维护党中央权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在领导俄共(布)进行革命、巩固政权和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维护党中央权威思想。深入研究列宁维护党中央权威思想,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能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提供重要的思想来源和经验借鉴。
为了维护俄共党中央权威,列宁同党内分裂势力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建党初期与孟什维克派斗争,十月革命时期与党内反对派斗争,巩固新政权时期与左派共产主义者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托洛茨基反对派斗争,权力更替时期与官僚主义斗争。回顾和考察这些历史片段,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列宁维护党中央权威思想奠定基础。
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与会代表在讨论由列宁起草的大会纲领时出现分歧。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认为,凡是参加罢工者,都可以自行宣布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员。他们污蔑列宁起草的纲领是要消灭党内自由,实现独裁统治。当时的俄国正迫切需要一个拥有权威性的政党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假如每个普通群众都有权利宣布自己成为党员,这势必会降低党员的要求,这样的党将蜕变为成份复杂、组织涣散、纪律松懈的党。列宁坚决主张必须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组织严密的无产阶级政党,党员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并且加入党的一个组织。为了揭露和批判孟什维克派,1904年2月,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的、觉悟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部队,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一个整体,需要有统一的党章、统一的领导机构、统一的纪律和统一的组织原则。马尔托夫把民主歪曲为无政府主义,恣意降低入党的标准,使党丧失明确的组织界限,极大地危害了党中央权威。列宁认为这是涉及原则性的关键问题,必须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绝不能退让。1912年1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危害党中央权威的孟什维克派被清除出党。
1915年,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一国胜利论。之后,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国情相结合,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已经不再具备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的条件,必须通过暴力方式夺取政权。1917年10月20日,俄国社会民主党(布)中央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列宁的提议,决定以武装起义的方式夺取俄国政权。其中,十票赞成,两票反对。两张反对票来自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他们与列宁在是否举行武装起义的问题上分歧严重。会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并未执行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而是借口讨论和批评自由,在非党报纸《新生活报》上公开发表文章,反对武装起义的决定,从而泄露了起义计划。泄密事件发生在十月革命前夕,使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列宁认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把党内分歧公开化,他们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破坏了党的集中统一,是对党中央权威的公然藐视。“党的纪律包括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两个要素,尽管并未排斥讨论和批评自由,但讨论和批评必须通过合理途径来进行,任何人都不能以讨论和批评自由为借口影响行动一致。”[1]1917年11月2日,社会民主党召开紧急会议,严肃批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泄密行为,责令二人不准再发表任何违背党中央决策的言论。1917年11月7日,武装起义胜利,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1917年12月3日,根据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的《和平法令》,俄国与德国在布列斯特举行停战谈判。在俄共(布)党内,布哈林等左派共产主义者坚持认为,如果对德国媾和,就是支持德国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就是对帝国主义的妥协退让,就是充当了帝国主义的帮凶和走狗。他们要求对德国进行彻底的革命战争,激励西欧的群众运动,进而推动国际无产阶级大起义。布哈林不切实际的左派思想与俄国人民摆脱帝国主义战争,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愿望相背离。谈判停滞期间,德国发动全线进攻,俄国惨败,苏维埃政权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1918 年 1 月 21 日、24 日,2 月 23 日的三次俄共中央会议上,左派共产主义者仍强烈反对签订和约。列宁则始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问题,既坚持原则,又绝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党中央认为,俄国人民已经饱受战争的摧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需要时间巩固,所以应该与德国签订和约。1918年3月6日,俄共第七次代表大会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对布哈林冒险主义的主张和思想立场不坚定的错误予以严厉批评。经过党内同志们的严厉批评和耐心帮助,布哈林也公开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随后,3月15日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正式批准《布列斯特和约》。和约签订使俄国退出了一战,为苏维埃恢复经济、建设红军、巩固政权赢得了和平的外部环境。
1920年11月3日,在全俄工会第五次代表会议上,托洛茨基借工会问题挑起与列宁的争论。他反对工会民主化,提出“整刷工会”“扭紧螺丝钉”等口号,主张采取军事强制的方法把工会变成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实质是“工会国家化”。托洛茨基企图使工会成为凌驾于党和政府之上的国家机关,这将严重地破坏党的领导的权威性,损坏党群干群关系。1920年12月30日,列宁发表《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的错误》的演讲,指出:“工会绝不是国家组织,不是实行强制的组织,它是一个教育的组织,是吸引和训练的组织,它是一所学校,是学习管理的学校,是学习主持经济的学校,是共产主义的学校。”[2]368列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而不是工会领导一切,坚持党要依靠广大群众的信任,而不是凭借强制力执政。他告诫全党,革命成功后俄共亟需巩固新生政权,任何对党的削弱都是对反动势力的帮助。谁要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了成功,就削弱党的领导,否定党的权威,谁就是无政府主义的支持者、资产阶级的帮凶。1921年3月16日,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列宁起草的《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关于我们党内的工团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倾向的决议》,对托洛茨基“工会国家化”的错误主张予以批判,并作出了关于工会问题争论的总结,统一了全党的认识,维护了俄共中央的权威。
列宁与损害党中央权威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艰难复杂的实践斗争中,他特别强调党纪党规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保证,民主集中制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组织原则,人民利益至上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根本要求,核心领袖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具体体现。这些观点突出体现了列宁维护党中央权威思想的鲜明特征,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加强党纪党规的约束。列宁非常注重加强党的纪律的严格性,积极同损害党中央权威的违纪行为作斗争。一方面,他在努力扩大党内民主的基础上抵制无政府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指出派别活动是对党中央权威的直接挑战,是同党的纪律和党的统一不相容的。列宁高度重视党中央决策的贯彻执行,强调少数服从多数、部分服从整体的组织纪律。他认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是政治要求,更是政治纪律。当党中央通过并执行决议时,不管党内是否存在意见分歧,全体党员必须保持步调协调、行动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完整统一。他一再告诫全党,只要是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表决通过的事项,无论是谁都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是无视党纪党规,藐视中央权威。列宁认为,严肃党纪党规对于政党建设至关重要。“党必须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织织起来,在党内实行像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成为一个有权威的机构。”[2]134“铁一般的纪律”是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的完整统一和行动一致的必要条件,党必须以严规铁纪维护党中央权威不受侵害,保障决策部署执行有力、不打折扣。
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最早由列宁提出并进行了实践。列宁依照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组建了既有民主氛围又有集中程序,既有集体智慧又有铁的纪律的俄国共产党。1920年4月,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分析俄共之所以能够建立,并且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夺取政权,其首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简单的算术式的总和,是由全体党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决扩大党内民主制和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党内的一切事务,包括党的负责人、领导人、各类机构的产生,均由平等的全体党员或党员代表共同来决定。“党员如果拒绝服从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就等于拒绝留在党内,就等于破坏党。”[2]478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列宁在实践中对民主和集中会有所侧重,但他始终反复强调集中统一的必要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最根本的集中,是方向性、原则性的问题。“只有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把全体党员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近似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党中央成为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党员普遍信任的权威性机构,党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2]254
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时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根本就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人民群众生活非常艰难,连年的战争已经使俄国民不聊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制推行更是雪上加霜。对于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列宁感同身受,他说:“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2]695列宁坚定地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须终结,新经济政策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1921年3月,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决定根据当时的俄国国情调整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商业贸易。在俄国人民的热情支持下,由俄共中央统一领导的新经济政策有秩序有步骤地实施,俄国经济逐渐走向恢复。以列宁为首的俄共中央代表人民利益,正确有效地行使职权,最终赢得了人民认可,党中央权威自然也就得到了加强。人民利益至上是牢固构建党中央权威的思想根基。顺应民意,尊重民意,取信于民才能更好地维护党中央权威。
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突出核心领袖的作用。列宁严肃批评了俄国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提出的不要任何权威的主张,科学阐明了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一致性的关系,并且强调核心领袖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特殊重要作用。1900年11月,列宁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中强调,无产阶级只有推选出那些善于组织和领导运动、思想先进并且意志坚定的优秀政治代表作为自己的核心领袖,才有可能最终夺取政权。1906年12月,列宁在《卡·考茨基〈俄国革命的动力和前途〉的俄译本序言》中又谈到,无产阶级革命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事业,是需要确立权威的。1920年4月,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列宁深刻地指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2]151列宁认为,无产阶级要在全世界进行艰巨而顽强的斗争以取得彻底胜利,必须要拥有权威性的核心领袖。
列宁维护党中央权威思想是基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经验的深刻总结。1991年,苏共违背和抛弃了列宁曾坚持的维护党中央权威思想,党纪党规屡被践踏,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群众路线弃之不顾,领导人丧失斗志,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荡然无存,最终走向了灭党亡国。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凸出全党上下对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迫切需求和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列宁维护党中央权威思想的鲜明特征,认真汲取苏共执政失败的历史教训,可以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对风险、科学执政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撑和经验借鉴。
严肃党纪党规是不断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必须无条件、无例外地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并与无视党纪党规、违规逾距的现象坚决斗争。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惩治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行为,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才能保障党中央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有效贯彻实施。“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严守政治纪律,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守好规矩,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3]“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穷凶极恶的敌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4]严肃党纪党规,主动自觉地维护党中央权威,是中国共产党凝聚队伍、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大、最根本的纪律和规矩。
完善民主集中制是不断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有效方略。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最大的制度优势。民主是党员的意愿、主张获得充分表达,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过程;集中则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协调一致。发扬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否则就会沦为残暴的独断专行。集中指导才能获得真正的民主,否则就会陷入彻底的无政府主义。党内政治生活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又要善于集中统一,坚持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是基础,集中是归宿,民主和集中相辅相成,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总而言之,只有民主和集中有机统一,才能有效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行动的高度一致。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发挥好民主集中制这个制度优势,在全党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切实推动民主集中制具体化、程序化、规范化,努力在党内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以人民为中心是不断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根本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立场体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1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人民是党执政的坚实基础。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的核心受托者正是党中央。威信也来自于人民,党能够领导一切,源于人民的信赖和拥戴。党的领袖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涌现出来,党中央权威以广大人民的支持和认可为前提。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为人民所接受和拥护,才能使全社会的力量最为广泛地整合、动员和凝聚,才能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最为有效地获得提升和增强,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党中央权力和威信的有机统一。从实质上看,维护人民利益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5]15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谨慎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人民就会永远支持我们。
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复杂的多元时代下,要有效凝心聚力、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必须强化全党的核心意识,坚持党的领导一元化。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样全党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信念和统一的行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才能真正成为全国人民坚强的领导核心。政党必须有核心,领袖即是主心骨。任何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一旦失去领袖的权威,那么党中央的权威也会随之荡然无存。只有明确核心领袖,强化核心意识,旗帜鲜明地筑牢拥戴核心的思想根基,才能把全党八千多万名党员组织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14亿人民紧密团结起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更离不开引领时代的领袖人物,这是应对复杂战略环境、战胜多重风险挑战的现实要求。全党上下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要全方位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形成万众一心、开拓奋进、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才会大局分明。”[6]96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现实需要,是保障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历史指引,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厚植执政根基最根本的政治要求。“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96。在这个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节点上,重温列宁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