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新生代女性的“前世今生”

2018-04-04 01:08:48
关键词:前世今生妇女

李 小 江

(陕西师范大学 女性研究中心,西安 710119)

“认识你自己”是铭刻在希腊圣城阿波罗神殿上的著名箴言,也是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对哲学的终极命名。从认识论角度看,女性自我认识是人类自我认知的一条支脉,其中隐含着两个重要的历史问题:一是“性沟”,有关西方女性主义的缘起和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二是“代沟”,有关新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全球化问题——如今,两者结合在一起,传统与现代交织,性沟与代沟并存。在新生代女性的成长道路上,“妇女解放”和“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多是挑战。今天乃至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女性的处境远不像人们期待中的那么乐观。女性自我认识之必要,就像打预防针,有痛感,心理上可能有排斥;但从长远看,它可以帮助我们较为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处境,提前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在成长道路上始终保有自我反省、自我更新、自我救赎的能力。

这里说“新中国”,是跟1949年以前的旧中国划一个界限;对女性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标界点:此前,女性是属于家庭的,附属于男人的;新中国建立后,妇女解放,在法律上确认了女人的主体人权。中国妇女与历史上的女性有了一个最根本的区别:男女平等,女人不仅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也可以平等地参加社会工作,从此不再隶属于男人和任何一个家庭,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至今,一个多甲子过去了,今天的中国女性,不仅是跨世纪的也是跨时代的,大致可以划分出三代:一是解放前出生的,可谓“过渡的一代”;二是解放后出生的,所谓“新中国女人”;三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新生代”。

代沟:新世纪中国女性

从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来,中国妇女发展与国际女权运动接轨,这个“代沟”就显现出来了。新世纪初始,中国加快了全球化的进度,代际差异日渐突出。我们原本以为:妇女解放在先,女性主义在后,后生女性应该比前人更智慧,更自信和自立,有更开阔的视野和较多的选择机会,因此更有创造力。可是看看身边,很吃惊,风水倒转,女性的状况不容乐观:生存环境的倒退,生活品质的倒退,最吃惊的是观念的全面倒退。表面看,物质生活比过去好了,女性的选择空间比男性大了,社会舆论也倾向照顾和保护女性,但其实,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上,无论在职场还是在家庭生活中,新生代女性的压力空前沉重,个人发展的步履更加艰难。社会是开放了,机遇很多,诱惑很多,挑战更多,怎么办?较之以往,今天的女孩子们更加迷茫,在各种诱惑和挑战面前常常迷失方向,无所适从——新的历史条件下,女性自我认识问题再次凸显出来。

“女性自我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做社会调查,需要深入研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认识。今天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个简单的提示,即“女性自我认识”中亘久不变的根性:一个灵魂,即女性主体意识;两个基础,即女性身体和女性的历史——这是说: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女性的自我认识都有一个共同的灵魂,这就是女性主体意识,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女人自己当家作主,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不管生活在哪个时代,女性自我认识中都有两个不变的基础性内容:一是自然,即我们的身体;另一是历史。认识身体是为了善待它,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当方式。解放前,女性就是生育的工具,身体跟生育是密切相关的;建国初期讲求“男女都一样”,女孩子有意做假小子,遮蔽女性的性特征,因此,那个时候的女性自我认识就是从认识女性的身体开始的,这是1980年代妇女研究运动中一个基础性话题;如今这个问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如避孕、性取向、哺乳问题,等等),在日后不断变迁的科技创新中还会增加新的话题。历史上,女人长时间被封闭在父权家庭中,男女发展不同步,形成了所谓“性沟”问题。妇女走上社会以后,女性的问题不是消失了,而是变换了形式,隐身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在恋爱、婚姻、性关系……方方面面,不管妇女解放到何等程度,历史的遗传“就在这里”,于无声处继续影响女性的人生道路。女性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认识女性的历史,同身体认识有所不同,历史认识不是经验性的,不会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就懂得。不懂,不知道,就会走弯路,在种种诱惑面前很容易迷失方向。了解女人的历史,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我们在这里讲“前世”,就是讲历史,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性沟。

历史上,男主外女主内,在父权制的家庭中,女人从属于男人(所谓“三从”: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没有自己的主体身份,也不能独立在社会上谋生。这个历史时期很长,贯穿了整个文明史。社会生活中的性别分工强化了两性的自然差异,久而久之,男女之间形成了一道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鸿沟:性沟。“性沟”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影射男女两性在精神上互不理喻、难以沟通的一种社会现象。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女作家张洁在小说《方舟》中最早提出这个概念。说到知识女性的情感困境,她这样讲:

……也许她们全会孤单到死。这是为什么?好象她们和男人之间有一道永远不可互相理喻的鸿沟,如同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有一道貌岸然的“代沟”,莫非男人和女人之间也存在着一道性别的沟壑?可以称它做“性沟”么?那么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是否女人比男人更进化了,抑或是男人比女人更进化了,以致他们丧失了在同一基点上进行对话的可能?

历史上,性沟是客观存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性别制度,历经数千年。“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造成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身份和性别歧视:男强女弱,男贵女贱,男主女从。女人按照男性中心的社会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历史上女性的经典教科书,如《女诫》《女则》《女论语》等都是这样的产物。不可否认,现代女性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受教育有关,与吃饱饭有关,与技术革命有关;统而言之,妇女解放直接受惠于社会进步。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现代的立场出发,就不是说女人要不要解放,要不要进入社会,而是说没有女人的解放,这个世界永远也不可能真正进入“现代”。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性别制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共同的标志:妇女广泛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在经济上可以自食其力,世界因此被改变了:女人走进社会,颠覆了“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模式,从根底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存结构,导火索就是妇女解放!

妇女解放动了谁的蛋糕?

曾经,主导世界的人是男人。如今,世界变了,用毛泽东的话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这个变化遍及全球,影响深远,但是时间并不长,从世界范围看不过200多年,从中国看不过半个多世纪。今天,制度层面上的性沟似乎是被填平了,大家都说男女平等;但是在社会上,尤其在私人生活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许多人忧心忡忡,质疑妇女解放,开倒车的声音不绝于耳。

2009年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周国平研究员著述声言:“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2014年广东政协委员罗必良谈到女博士的婚恋时说:“女孩子是个产品,卖了二十几年还没把自己卖出去。从恋爱角度讲,读博士不是个增值的事,是贬值的事。”2015年新儒家代表蒋庆以匡扶礼教为名主张妇女回家,认为“根据女性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给予妇女一个公正合理的安顿;做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是女性的自然属性与家庭属性的必然要求,是衡量中国女性生命意义的最基本的价值依托”……这些论调遭到媒体的炮轰,但在民间很有市场。这不奇怪。妇女解放撼动了男性的一统天下,切了男人的蛋糕,男性怨声载道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今天的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女性中间也出现了反弹的现象:在高强度的职场竞争中,不少“二高”(高学历、高收入)职业女性婚后选择“回归家庭”,甘愿做专职主妇……这也不奇怪:妇女走上社会以后,把原来是私领域中的事情带进了社会生活,从生育、养育到两性关系,还有性骚扰、性暴力等等,过去看不见的女性问题逐一在社会上凸显出来,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法律上看,男女平等,历史上的“性沟”的确是从制度层面上消失了,但是,传统的性别观念根深蒂固,隐藏在人们的头脑里,一旦风吹草动,就会以各种“社会问题”的名目蜂拥而出。

“解放”引发了哪些社会问题?

无论中外,最突出也最严重的是婚姻家庭问题。过去,女人没有自食其力的条件,自己不能提出离婚;男人想离婚也不容易,女人离了男人没法活,你就得养着她们。现在不同了,女人一样受教育,一样参加社会工作,日子过不下去了,一样可以提出离婚。单亲家庭增加,社会上多了不安定因素。近些年来,儿童意外伤害事件频频发生,有学者指出,这是男女平等的代价,因为女性养育孩子的传统角色出现了缺位——不能否认,这些问题的出现确实与妇女解放有关。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罪于妇女在家庭中的缺位,从现代角度看,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对妇女外出工作的制度性补偿还远远不够。20多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补偿性措施,最重要的是家务劳动的替代物,如家用电器的普及,还有各种家政服务、民间社会组织、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就是这样进步的,试错在先,代价在先,倒逼社会在制度上做出必要的改进。

其次是劳动力市场问题。过去,劳动力市场就是男人的市场。现在不同了,女人也在社会上谋生,必然会触及男人的既得利益。19世纪的英国,公开反对女工就业的不是男性家长,也不是资本家,而是工会。女性出来工作,抢了男人的饭碗,你说你是妇女,大家就要让着你,就要照顾你,这不对。解放以来,我们习惯了社会舆论和法律对妇女的保护和倾斜,这些倾斜在比较中看得很清楚。比如美国,别看女权主义声势很大,在社会上其实非常边缘;女人的事真就是女人自己的事,没什么人帮你。我们这里不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支持妇女解放,行政立法可以直接干预妇女问题,社会主义国家里共产党有责任帮你解决困难,妇联组织有义务帮你说话,社会舆论也倾向同情女性。这是好事,但也有弊端,会造成女人对国家对社会的依赖。男性中不少人对妇女解放有抵触情绪,也与这种现象有关。

除此,我们国家还有两种现象:一是所谓“阴盛阳衰”,另一是计划生育。在海外讲学的时候,总有人说到中国的“阴盛阳衰”,“妻管严”盛行,问“这是不是跟中国的妇女解放有关系”?肯定有关系。但是,它跟人们的想像有误差。我们不妨看看所谓“阴盛”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教师队伍、应试教育、师范学院、护士、演艺界明星、新闻记者、主持人……第三产业)。再看一看“阳盛”的领域(政治、军事、经济……中央政治局)。很显然,最重要的岗位几乎清一色是男性的,社会的主导因素和重要领域还是男人的一统天下。可是为什么人们会认同这种说法呢?比较历史上的女人,比较世界上很多国家,今天中国女性的社会空间确实很开阔,一些领域确实呈现出了女性主流化的趋势 ,这是事实。还有一个事实,即使今天出现了很多妇女问题,中国妇女的整体状况仍然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过去大家不知道,以为我们穷,经济落后,妇女地位不如人家。现在很多人走出了国门,甚至移民在外,一个共同的感触就是中国妇女解放的程度,高于很多国家(包括欧美在内),这为每一个女性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社会基础。但是,我们不能说“阴盛阳衰”会成为未来的趋势,男女各施所长才是理想的发展方向。

再就是计划生育。20多年来,海外很多批评指向计划生育,认为是国家控制了女人的身体。其实,女人的身体即使不被国家控制,也没有多少自主权,过去它是属于家庭、家族和男人的,从来就没有完全属于自己。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女人的身体不只是一个子宫,它也有大脑,除了生孩子,她还会思考。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必须在基本国策允许的范围内生育;但在这之外,我们的身体已经有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可以自己决定很多事情。历史地看,计划生育对女人来讲是利大于弊的。在我们这个倡导多子多福的国家里,计划生育国策把女人从千百年来“生育工具”的地位上解放了出来,女人自己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如果不是计划生育,出生于解放前后的一代女人至少都是两三个甚至四五个孩子的母亲,做不了这么多社会上的事。你不想多要孩子,就要跟婆婆跟丈夫做斗争,没有几个人能取胜。现在,生育负担轻了,家务负担也少了很多,能把较多精力投入社会工作,也可以用于娱乐和自我发展。即使现在“二胎政策”出笼了,也还是在计划生育的框架内,生育仍然是受控制的。这么多年下来,计划生育宣传遍布每一个村子,让农村妇女也有机会科学地认识自己的身体,掌握了一些生育健康知识。农村青年大多外出务工,自己也不愿多要孩子了。现在农村最需要关注的,是留守儿童和老年空巢等家庭问题。

对城市里的职业女性来说,突出的问题是双重角色紧张。因此,这些年出现了所谓“回归家庭”现象。2014年初我去日本之前接受了上海《社会观察》的采访。记者问:“目前,一些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职业发展前景的女性退回家庭做全职妈妈,这个现象日益普遍,你怎么看?”我说:“全职妈妈在历史上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国际上比如日本和韩国很正常,它是一个传统现象。我们这代人想做全职妈妈也不行,一是政治上不可能,不容许你做家庭妇女,这样想的就是“落后分子”;二是经济上没有可能,一个男人的收入很难养活全家。现在有人愿意做全职妈妈,说明女人自己有了选择的可能。”到日本后我特别关注这个问题,日本女人的价值取向是相反的,绝大多数成年女性不愿做全职主妇,她们宁可晚婚甚至不婚;全职母亲也不满意只是封闭在家里,她们创办了很多妇女团体,自得其乐。中日对比,反差很大:这一边,很多年轻的知识女性向往日本家庭主妇悠闲的生活方式;那一边,很多日本和韩国的女人羡慕中国妇女解放的现实成果。在我看,今天的女人可以做职业妇女,也可以选择退回家庭,说明我们的社会有进步,让女人的生活有了较多的选择空间。但是,如果你说女人还应该属于家庭,完全退回去,那就错了,开历史倒车,倒不回去了。

新生代女性的现实处境

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自此以后,中国女性的生活处境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和前辈比较,有三个整体性的特征,都与时代变迁有关:一是置身于市场经济(1994年十四大以后)的竞争中,缺少体制保障,职场生涯的压力增加;二是被全球化(2000年进入WTO以后)浪潮裹挟,多元化选择中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三是“独生子女”(80后—00后)一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面对诸多不同寻常的生活问题。二胎政策放开以后,传统的生育问题变相现身,将新生代女性投放在“传统与现代”交锋的风口浪尖上,始料未及。

毫无疑问,今天的世界更加开放,生活多元化了,女性因此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新的机会并不意味着曾经的问题自然消弭,传统的根性问题不仅没有化解反而更加触目地横亘在女性的人生道路上,迫使整个新生代女性长期处在“两难抉择”的困境中。前不久网络调查,一个选择性问题:“跟你10年的狗和相处一年的男朋友,选谁?”绝大多数女生选择“狗狗”,因为“忠诚”。这个选择看似玩笑,实则有着严肃的社会内涵:其一,女性对男性普遍不信任;其二,女性对自身独立生活能力的自信——显然,这是一个大进步,昭示着时代的进步;与此同时,它也隐含着女性自主抉择的难堪:各种未知的可能性都是诱惑,反倒造成选择的困难——这种“两难抉择”的困窘很早就开始了,诸如:出走(离乡或出国)还是留守?回家(相夫教子)还是求职?(女性大学生)考研还是就业?(高职高知女性)单身还是结婚?(职业女性)家庭还是事业?(双职家庭)是否生育“二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无所谓对错。面对抉择,我想特别提醒:无论如何选择,女人都不能放弃“女性主体意识”和自决的能力(亦即自食其力的能力)——这是一个底线。尤其要提醒恋爱中的女人,不能迷信爱情,不能在爱情的名义下把人生的舵盘交放给男友或丈夫。这是因为,在改善人类生存品质这个方向上,女性是主变方,是先行者;女性走在时代前面,是现代性别制度和秩序建设的主要推手和主导力量!

回首以往,从法国大革命妇女公开提出平等诉求至今,200多年过去了;从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运动至今,100多年过去了;从1949年中国妇女解放至今,一个多甲子过去了……妇女解放的成果深深地融进了我们的生活,不仅改变了女人,也改变了男人和整个世界。今天的女性要想像过去那样依靠男人,想找一个男人做引路人和导师,一定会失望:历史不再生产这样的男人,社会也不再专门为女性生活提供特殊的温床。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新的历史平台上认识自己,不仅要从依附于男性的传统心理束缚中解脱出来,更要清醒地认识身上的责任,自觉地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做时代潮流的引领者。中国妇女社会参与的程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我相信,无论今后还会出现多少问题,再没有任何力量能让她回到过去。出现了问题怎么办?解决问题就是了,这就是生活!你解决了问题,这就是进步!

猜你喜欢
前世今生妇女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11-17 16:44:58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24
当代妇女的工作
视野(2017年4期)2017-02-15 19:33:28
冠脉支架的“前世今生”
大众医学(2016年12期)2016-12-14 14:46:04
精油的“前世今生”
百年史话:引力的“前世今生”
科学之友(2016年4期)2016-04-15 14:08:45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09:57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
祝您健康(1986年4期)1986-12-30 09: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