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年轻而有特色的《检察日报》
——《呼唤正义——〈检察日报〉八年实践研讨》编写回忆

2018-04-04 00:29赵景云
法治新闻传播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闻媒介创刊法制

■赵景云

为什么要研讨如此年轻的一份报纸?首先是因为我们了解到一些事实和数据。《中国检察报》(《检察日报》前身)创刊于1991年7月4日,创刊四年半,迈了四大步。

1994年至1999年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先后出版了五卷《中国新闻媒介研究丛书》,分别对《北京青年报》《中华工商时报》《工人日报》《钱江晚报》《检察日报》进行了研究探讨,旨在记录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期间我国新闻媒介改革的历史轨迹,同时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师生提供学习和研究新闻学的生动教材。《检察日报》是这五个研讨对象中最年轻的一份报纸,当时创刊只有八年。

为什么要研讨如此年轻的一份报纸?首先是因为我们了解到一些事实和数据。《中国检察报》(《检察日报》前身)创刊于1991年7月4日,创刊四年半,迈了四大步:1991年7月《中国检察报》创刊时为周一刊;1992年为周二刊;1994年为周四刊;1996年更名为《检察日报》,每天出刊。《中国检察报》一创刊便拥有19万订户,1992年发行量即达48万份;1993年发行量达到56万份;1994年以后,发行量基本稳定在45万份。当时,全报社人员平均年龄为30岁左右,总编室、新闻中心等主要业务部门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4-25岁,中层以上干部也显低龄化,30岁上下的中层干部已达十几名。报社还涉足影视领域,几年来已创作拍摄了10多部电视连续剧和专题系列片。著名作家莫言等创作人才加盟到报社。

再联想到当时中国报业界的有关情况:据《1998年新闻年鉴》的统计,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有2149家,国家部委属公开发行的行业报纸就有100多家,法制类报纸数百家。九十年代以来,相当数量的报纸,包括不少全国性大报、一些中央级报纸,发行量都在下滑。街头报摊上,形形色色的美其名曰“法制报刊”,连篇累牍地刊载“形形色色的案件”,令正派的人们目不忍睹。

两相对比,令人慨叹,令人深思。报纸如人,同样是“有志不在年高”!正因为如此,我们下决心并满怀兴趣地对《检察日报》的八年实践进行学习研究探讨。

我当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采访写作教研室主任,学院决定由我任《中国新闻媒介研究丛书》之《检察日报》卷主编,教研室两位老师任副主编,编写组成员基本上都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

决定这一项研讨课题之后,我们先翻阅了七年半期间的《检察日报》和报社有关的总结统计材料,尔后提出了编写本书总的指导思想,即:以实践为依据,用事实说话,坚持实事求是。各篇章的执笔者确定后,又根据分工的专题,着重细致查阅了《检察日报》有关新闻报道、文章等,还到报社相关的部室向部主任、编辑、记者进行访问调查,尽量详细地占有材料;写出初稿后,我作为主编,对各篇稿件均认真阅读,进行必要的修改。可以无愧地说,整个编写过程,我们是认真、严谨、勤奋、努力的。

基于该报的突出主旨——坚持法律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正确引导执法、守法,伸张社会正义,书名定为《呼唤正义——〈检察日报〉八年实践研讨》。

编写本书的过程也是对《检察日报》近八年实践的学习和研讨,《检察日报》鲜明的风格与特色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定位准确:“立足检察,面向社会”。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报,《检察日报》在实践中,既立足本行业,又面向全社会,不断扩大报道面,坚持以检察工作为轴心,覆盖与检察工作相联系的其他法制题材,再辐射到法制题材所涉及的社会问题,较好地把握了以检察观照社会、就社会反观检察的辩证关系。

——充分地把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检察日报》既弘扬执法者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正气,又揭露腐败枉法、违法乱纪的现象,报道剖析大案要案,让广大读者受到教育,使犯罪分子得到震慑;引导执法,引导守法,伸张人间正义。

——揭露大案要案,重在寓教于法,祛邪扶正,启迪人心。《检察日报》在案件报道中坚持“化腐朽为神奇”,坚持高品位、高格调,充分发挥法制新闻的教育和预防功能。在报道种种腐败现象和典型的犯罪案件时,着重于从正面引导读者、寓普法教化于案例事实。

——“吃法治饭,做特色菜,干精品活,成一家言。”《检察日报》立足和依托检察,吃法治饭,下大力气办好一批专栏、专版、专刊,办出特色,争创“名牌”,力求“成一家之言”,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行业报。

——竭力防止新闻侵权。《检察日报》树立客观公正的观念与文风,要求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准确,遵守法律;层层把关,在报社的队伍建设,新闻稿件的选题、采写、编发等方面,建立一系列制度与规范,形成一套完备的防范新闻侵权的体系。

——下功夫抓好深度报道。《检察日报》的深度报道质量较高,富有影响力,侧重于记录和反映民主和法制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用法律的眼光分析透视新闻事实。批评性、揭露性和警示性是其主要特色,干预社会生活是其主要功能。

为什么《检察日报》能够做到从刚创刊时的默默无闻,发展进步到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与特色,声誉日隆,影响日广?我们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有一个坚强、团结、讲效率的领导班子。报社和编辑部的领导成员不仅通晓新闻业务,掌握法律知识,而且以身作则,敬业勤奋,大胆谨慎,又具有人格魅力。

——编辑部有一群年轻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充满激情,又富有使命感、正义感,有一股子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不服输的闯劲。

——《检察日报》给了这批富有朝气的年轻人锻炼成长的沃土、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不断提高年轻人的素质和才干,大胆任用年轻骨干。

——注重法制新闻研究。领导重视并带头,也大力倡导记者、编辑在搞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努力深入地进行法制新闻理论和业务的研究。

《呼唤正义——〈检察日报〉八年实践研讨》一书出版后,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何梓华称赞这套《中国新闻媒介研究丛书》落实了早先的设想,为新闻学院的师生提供了新闻媒介的新鲜经验,充实了教学内容、指导了新闻实践。

猜你喜欢
新闻媒介创刊法制
创刊40周年抒怀
1994:创刊
网络新闻媒介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广播电视新闻媒介面对海洋格局的报道机制
创刊寄语
转型期我国新闻媒介公信力缺失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介平台整合与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