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海外分校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2018-04-04 01:02赵叶珠谢子娣
山东高等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分校国际化办学

赵叶珠,谢子娣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建立海外分校成为一些国家高校发展的优先选择,其目的是提升本校的国际声誉、吸引海外留学生、提高经济收益以及寻求合作交流,推动本校的教学与科研发展等。在此背景下,我国一些高校在积极引进海外优质资源的同时,也积极响应“走出去”发展战略,尝试到海外建立分校。

一、大学海外分校的概念及其界定

国际学术界对于大学海外分校的定义迄未达成一致意见。英国专门从事大学海外分校研究的“无边界高等教育观察组织”(Observatory on Borderless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OBHE)的高级研究员Veronica Lasanowski提出“大学海外分校是一所高校的离岸实体,以外国高校名义举办高校并独立运营,或与他方合作运营,颁发母体学校的学位。”[1]OBHE的副主任,英国著名学者Line Verbik将其定义为“以母体学校的名义建立,学生被授予同母体学校同等学位。”[2]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跨境教育研究小组(Cross-Border Education Research Team,以下简称C-BERT)也曾对海外分校进行过系统研究,他们认为“大学海外分校是高校在海外独立或与当地的机构联合举办的教育机构,使用母体学校的名称,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后获得主办高校所颁发的学位,教学必须包含面授。[3]国际著名比较教育学者阿尔特巴赫将大学海外分校概括为高校在海外办学的附属实体,授予母体学校的学位。”[4]以上定义虽各有不同侧重,但是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征,即大学海外分校要在输入国拥有实体并颁发母体学校的学位。因此,这两个特征可以作为判断大学海外分校与否的标准。服务贸易总协定界定了教育服务的四种国际供给形式,即:(1)跨境交付(cross border supply);(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4)自然人存在(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s)。其中跨境交付主要表现为远程教育、在线学习、远程大学;境外消费主要表现为学生到另一国去学习;商业存在主要表现为当地分校或附属大学、结谊伙伴关系大学、与当地教育机构的特许安排;而自然人存在主要表现为到国外工作的教授、教师或研究人员。[5]海外分校作为教育服务国际供给形式中的第三种,即商业存在,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海外分校的发展概况

根据上述大学海外分校的界定,截至2016年11月1日,我国高校在境外建立的海外分校共有7所(其中6所已建成,1所筹备中)。[6]本文主要对此6所已经建成的分校进行研究和考察。这6所大学海外分校的主办大学、建立时间及所在国列表如下:

表1 我国大学的海外分校名称、建立时间和所在国一览表

(资料来源:根据跨境教育研究小组2016年最新研究报告整理而成)

从主办大学地理位置来看,以北京、上海大城市为主,各有两所海外分校,地处江苏省和福建省这些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高校其次,各有1所;从时间上看,我国的海外分校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基本上都是21世纪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从所在国地理位置来看,我国海外分校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只有一所位于欧洲;从数量上看,我国大学海外分校占全球海外分校的份额较小。截至到2016年11月1日,全世界共有308所海外分校(包括已建成的,正在建设的以及已关闭的海外分校),[7]而我国只有6所,仅占1.95%。

三、我国海外分校的发展特点

(一)办学模式

大学海外分校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联合办学,即输出国的高校在输入国与当地的学校机构或企业联合创办,学校设置按照输出国高校的标准;另一种是独立办学,即母体高校在输入国以开设分校的方式独立地运营。[8]

这两种办学模式各有优缺点。联合办学又可分为与高校联合以及与政府和企业联合两种形式。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与高校联合办学可以实现高校间的“强强联合”,实现共赢,同时也可以利用外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与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减轻办学压力,以达到长期持续发展的目标。但其缺点是受制于他方,不能实现完全自治。独立办学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自治与管理,不受其他方面的干扰,相对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其缺点就是创办校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没有充足的学生来源,将无法维持日常运行开支,存在着最终导致海外校区关闭的可能性。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办学模式需要主办高校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察与权衡,并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表2 我国大学海外分校的办学模式

(资料来源:根据各大学官网的有关信息整理而成)

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大学海外分校依据自身的发展实情和目的,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办学模式。上海交通大学由于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需要,与南洋理工大学达成办学协议,在其校内设立了办学点,开展海外研究生教育,这样做既可以充分利用南洋理工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又可以实现“强强联合”,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知识扎实的拔尖人才;北京语言大学先后在泰国曼谷和日本东京设立了分校,曼谷学院是与易三仓大学联合创办,主要考虑到其办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汉语言专业(经贸方向)学士学位的学生,与高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而东京学院主要是提供汉语言培训,所以选择与有多年语言培训经验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济大学中意学院是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因而选择与政府合作办学;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主要是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强与输入国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精英领袖,扩大本校的国际影响力,而选择了独立办学的模式。

(二)办学层次

我国大学海外分校的办学层次主要有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从表3可以看出,这六所学校中有3所分校只提供单一的办学层次,2所分校提供多元化的办学层次,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正朝着多元化的办学层次发展。说明我国海外分校在办学层次上主要倾向于本科生教育,其次研究生层次也是以硕士生阶段教育为主,博士生阶段教育较少。

表3 我国大学海外分校的办学层次

(资料来源:根据各大学官网的有关信息整理而成)

(三)课程设置

分析我国海外分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在专业设置上主要侧重于以下3个方面:

第一,侧重于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例如北京语言大学东京学院,主要是由于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日渐高涨。同时,由于近年来日元贬值等因素,日本学生留学中国的成本相对提高。所以,在东京开办分校,既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输出,又方便日本学生在本国国内求学。

第二,侧重于输入国的需求。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北京语言大学曼谷学院和老挝苏州大学属于此列。上海交通大学新加坡研究生院是专为在新加坡任职的具有工作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而设计,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管理精英,为那些希望在中国发展的人士提供一条了解中国、掌握中国市场规律、驾驭中国市场的捷径。北京语言大学曼谷学院主要是应泰国企业界学习汉语日趋升温的市场需求,以发展中泰贸易为目的,设立以培养汉语言专业人才(经贸方向的学士学位)为主要办学目标,课程主要以经济贸易为主。老挝苏州大学主要是为老挝及中南半岛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老、中、英三种语言、专业知识扎实的精英领袖人才,承担大学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促进老挝及中南半岛各国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合作交流。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老挝及东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沟通融畅的交流平台。因此,专业设置具有与老挝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点。

第三,侧重于发挥本校的优势学科。同济大学中意学院和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属于此列。二者在专业设置上均注重凸显母体高校的优势学科,例如同济大学的建筑与土木工程等,厦门大学的会计、金融等。

表4 我国大学海外分校的课程设置

(资料来源:根据各大学官网的有关信息整理而成)

(四)海外分校的分布

通过对我国海外分校地理位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海外分校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只有一所分校在欧洲地区。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随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我国与亚太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亚洲国家迫切需要学习汉语与经贸方面的知识,以开拓中国市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亚洲国家建立海外分校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由于亚洲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本国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大量人才的需求,因此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国外高水平大学来本国开办学校,为本国居民提供接受高水平教育的机会,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顶尖人才。

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创办海外分校是走向国际化的一种新型模式,是顺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要求。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顶尖人才,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我国目前主要是在亚洲地区建立海外分校,主要考虑到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水平处于大部分亚洲国家之上欧洲国家之下的地位,因此亚洲地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比较多,这样做可以提高我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并在未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逐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提高。

四、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我国以建成的6所海外分校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海外分校的发展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起步晚、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从时间和数量上看,我国大学的海外分校到21世纪才刚刚起步,与欧美主要国家海外分校的发展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在海外分校的管理、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缺乏经验。由表5可以看出,欧美主要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在海外建立分校了,建立的海外分校的数量也比较多。而我国在20世纪末才开始发展海外分校,数量也比较少。此外,我国较荷兰而言,发展海外分校的时间先于荷兰,然而海外分校的数量却低于荷兰。

表5 欧美主要国家建立第一所海外分校的时间和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跨境教育研究小组2016年最新研究报告整理而成)

其次,分布范围窄、办学层次单一、课程设置单一。我国大学的海外分校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主要以服务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因此虽然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但由于缺乏与欧美高校的合作,将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提高以及自身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就办学层次而言,我国大学海外分校主要以提供单一的本科生教育为主,这样不利于彰显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就课程设置而言,部分高校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只以汉语言教育和国际贸易为主。课程设置单一会降低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利于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不利于海外分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建议

针对我国大学海外分校发展的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以下几方面尚有改进的空间:

第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主要扮演的“引进来”的角色,据统计,国外高校在我国合作办学的有42所(包括香港地区高校与内地高校的合作办学以及国外高校与香港高校的合作办学),而我国在国外开设的分校只有7所(其中1所待开发)。“引进来”的数量远远超过“走出去”的数量。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暂,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都还不够高,因此引进国外知名高校能充分利用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出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的高端人才。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以“输入教育”为主的阶段,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彰显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并且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为我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拔尖人才。

第二,高校在选择目的国和目的学校时要坚持“东西结合”的原则。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的海外分校主要分布在东方亚洲地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在西方欧美地区的文化输出,与欧美知名高校进行合作,实现强强联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优越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坚持办学层次多元化的原则。以输出本科生教育为主的办学层次虽然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但不利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彰显。目前,我国在科研能力方面尚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我国高校在创办海外分校时要加强与国外知名高校研究生层次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研能力上去了才能推动科技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四,坚持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原则。在海外分校的课程设置中,不仅要凸显母体高校的优势学科,还要增加合作院校的优势学科的设置。在彰显母体高校优势学科的同时也要注意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强项,为我国学子学习国外前进文化提供便利。

第五,加强质量建设。高等教育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跨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则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高校在创建海外分校时一定要加强质量保障建设,提高国际化办学和管理水平,为我国高等教育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从而真正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愿望。

第六,加强宣传工作。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发展海外分校的初级探索阶段,各方面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因此,政府应给予有能力的高校广泛的支持,鼓励我国知名高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彰显我国的高等教育实力。此外,开展海外分校的大学应加强对国内和国际学生的宣传工作。例如,世界一流大学联盟常与多国大学签订协议,旨在增强国际影响力并吸纳留学生,形成多元文化共享,参与全球范围内科技人才的竞争。[9]笔者在收集资料时发现,我国大学海外分校较少通过信息化网络等途径对分校展开宣传,这样不利于国际学生了解中国大学,更不用说增加生源了。

21世纪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高校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肩负着发扬优秀中华文化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尖端人才、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伟大使命,不能仅仅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同时,在发展海外分校时要注意借鉴和吸收国外高校海外分校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的实情,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最小风险化的办学模式,逐渐扩大办学层次、增加研究生层次的交流与输出,逐步完善课程设置以及目的国选择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大学海外分校实现持久性发展。

[1]Becker R. The 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es: New Trends and Directions [J].InternationalHigherEducation, 2010,58(Winter): 3-4.

[2]Verbik L, Merkley C. The International Branch Campus Models and Trends. The Observatory on Borderless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R]. London: the Observatory on Borderless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6.

[3][6][7]Cross-border Education Research Team. Branch Campus Listing [EB/OL]. http://cbert.org/?page_id=34. [2016-11-01]/[2016-12-21].

[4]Althach P G. Is There a Fature for Branch Campuses[J]. International Hrgher Education,2011,65(Fall):7-10.

[5]J.Knight, Higher Education Crossing Borders: A Guide to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 for Cross-border Education [EB/OL]. 30, 19-20, 47.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4/001473/147363E. pdf, 2007-01-01.

[8]杜燕峰.美国高校海外分校:历程、现状与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14,(4).

[9]韩萌、张国伟.战略联盟:世界一流大学群体发展的共生机制研究[J],教育研究,2017,(6)

猜你喜欢
分校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