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因子与设计产品流行的耦合关系

2018-04-04 00:47:40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形式美的产品

马 丽

(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1]。设计产品在本质上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的造物活动,即“人造物”。它是个“大设计”的概念,涵盖的内容和范围很广,包括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和产品设计等,大到汽车、房屋,小到书籍、杯子的设计……它几乎覆盖了人类“衣食住行用”的各个领域,设计无处不在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伴随着产品设计的历史,设计的发展不断的推动着社会的前进。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充当社会风尚流行的风向标,表达一个时代人们共同追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诉求。所谓“流行”,也称“时尚”,是指一个时期社会上或某一群体中广为流传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而现代社会的流行不同于以前的流行,它是一种大众一时崇尚和追求的行为方式[2]。流行是基于人们寻求变化的心理,想追求一种“新”的表达,人们希望突破常规,寻求新的突破。设计不仅是时尚潮流的风向标,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它提升了我们生活的品质。在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中,只有理清审美趣味和设计产品的流行之间的耦合关系,我们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探寻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

1 实用功能和审美因子作为设计产品流行的两大基石

设计产品,无论是机器、建筑还是家用产品,其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制造的,离开了人的实际需要,设计产品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鲁迅先生说:“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在于它们有用”[3]。我们在设计产品时,实用功能是首先考虑的,制造它并不是单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实用。往往我们在对实用功能诉求的时候已经蕴含了美的种子,功能美通过设计产品显露出来,具有使用和实用功能且带有“美的因子”的设计产品通常我们称之为设计产品的“功能美”。功能美贯穿着人类造物过程的始终,设计产品首先要具有使用和实用功能,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美,一旦设计产品失去其造物设计的最初动机——功能性与实用性,对人们无用的设计产品即使再美,也不能当做一件实用产品,只能视为“艺术品”。对于设计产品而言,功能是实用性的体现,又是产生功能美的基础元素。失去作为实用品的基石,设计产品再美也不可能被广泛接受、使用和流行。列宁曾说:“如果现在我需要把玻璃杯作为饮具使用,我完全没有必要知道它的形状是否是圆筒形。它是不是真正用玻璃制成的,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杯底不要有洞,在使用这个玻璃杯时不要伤了嘴唇等等。如果我需要一个玻璃杯不是为了喝东西,那么,就是杯底有洞,甚至根本没有底等等,我也是可以用的[4]。”可见,功利价值和审美价值关注点是不同的,功利价值注重实用性,使产品满足对象的使用需求,较少考虑其外观的造型和美感,而审美价值更关注于形式美感,更多的考虑到对象外观的造型和美感。然而,两者之间并非不能跨越,功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构成“美”的因素,这也是导致功能产品能为大众欣然接受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1 对实用功能的诉求导致设计产品蕴含美的因子

图1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当原始先民开始打制第一块石器时,尽管美的因素还未形成,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尚未被训练出来,但实用性的诉求会使人类在创造过程中体验一种制造和使用的快感愉悦。虽然“快感”不等于“美感”,但至少为此后美的萌动埋下实现的功能种子。人类制造第一件石器充满了物质和精神的混沌体、快感和美感的混合体,是人类造物的“最初形态”。人类出于实用目的而对日用工具和器具作形状和表面光滑度的处理,以便使用起来方便、顺手,然而这种经过处理的器物不仅使用方便而且给人以视觉和触觉上的美感享受。可见,对于使用功能的诉求导致了设计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就已经蕴涵了“美”的因子,而这种富含“美”的因子的设计产品正是由于蕴涵了美的造型才导致了设计产品的普及。但是,过于强调功能性也会在走向极端的同时葬送对形式美的关照而使得设计产品的流行性降低。在近代,功能主义在审美设计中逐渐占了上风,在反对追求表面豪华的巴洛克风格中出现过极端主义的现象。一些误认为功能是设计的全部的极端功能主义者,不管产品的形式,走上了极端追求功能的道路。在这种片面的功能主义的驱使下导致了他们的设计产品太注重功能,往往缺乏人情味、单调冷漠、不受欢迎。密斯.凡.德罗曾宣称:“我们不考虑形式问题,只管建筑问题。形式不是我们的工作,它只是结果”。……好的功能就是美的形式”[5]。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就是人为的割裂了形式与功能的一个典型例子:远远看去整个建筑暴露着各种球状、管状的结构体,毫无遮掩的露在外面,像是一座开膛破肚裸露在外的大厂房,毫无美感可言。

可见,过于强调功能的实用与形式的简化,突出材料和功能的表现而忽略了设计产品与人的情感的和谐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而过分的强调功能只会误入极端,同时也会失去对形式美的关注而远离流行,这种只注重功能不考虑美感的设计产品,是不会被大众所接受,因此也无法普及。

1.2 功能美的社会性引导设计产品的流行趋势

图2 建国初期军便装

设计产品是在社会实践的历史中发展的,它必须通过人的劳动才具有价值。因此,产品内含的功能美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审美心理历史内容的局限,正如没有电的发明就没有电车一样。起初,人类制造产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需要而生产的,然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目的和需要也不是主观随意的,它要受整个社会发展的目的和需要的支配,因而是具有社会性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设计,一个时代的设计产品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中所展现出来的流行与时尚总是以物质的形态,准确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美学追求和文化品格,造物设计势必与同时代的生活发生深广的联系,它涵盖了设计产品的不同领域,包括服饰的流行。从建国初期流行的“军便装”到“布拉吉”再到后来流行的健美裤和蝙蝠衫,不同时期服饰的流行趋势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设计产品无论在造型、结构还是在款式、色彩上都会留下那个时代的烙印。

在当代,设计依然离不开社会背景的影响,中国的设计应该凸显中国特色,而不是一味的模仿西方、抄袭西方,应该重视地域特色和时代背景,国外的设计并不一定适合我们。东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审美趣味,把西方国家的设计生搬硬套拿来用只会弄巧成拙、不伦不类。我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国设计要立足中国国情、代表中国特色、体系中国文化和中国韵味,我们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元素,我们的陶瓷、禅学、戏曲、脸谱、古建筑、剪纸、茶文化等这些都是代表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原创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理念、造型元素将之应用于设计中,能更好的彰显中国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很好的阐释了设计与社会背景直接的关系,只有立足本国国情才能做出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设计,设计产品的流行趋势与功能美的社会性紧密相连,它往往受到功能美社会性的左右,甚至能引导其流行趋势。

2 设计产品的形式美是产品流行的主导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对产品设计的形式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产品的造型作为一种语言手段,发挥着传达信息的符号作用。产品造型的符号化,并不会妨碍设计产品风格的个性和独特性,反而个性化的造型迫使设计产品从众多雷同的产品形式中突显出来并带有较鲜明的形象辨识度。任何事物都有其外在的形式,设计产品也不例外,但形式并不就是指“形式美”本身。“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的‘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也不成其为美[6]。”产品形式的美是指产品整体造型的感受,而产品的形式美则专指产品按一定规律结合起来的色彩、线条、形体等形式因素本身,是一种“抽象化”了的美,没有美的形式,美的内容也无从表现。因此,进行产品设计时,功能性是首先考虑的问题,一旦产品的功能性满足之后,人们便在形式上大做文章了。此时,形式美虽从美的形式发展而来,它已经脱离美的内容本身而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美了,美的形式影响甚至制约着美的内容的表达。人们对美的感受总是直接地由美的形式引起的,形式是显露在外的,比内容的表格更加直接、迅速,而内容则由于它的隐含和朦胧性,对于人们审美意识的引发、表达美的内涵方面则是间接的,滞后于形式的,使人们误认为接触美的形式便能直接产生美感,而无需考虑决定事物美的形式之具体内容,好像美就在形式本身。这就是审美的相对独立性,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去表现,可口可乐的设计充分说明了产品的外形设计可以主导设计产品的流行。

可口可乐的发明者约翰.S.帕姆泊顿是一位药剂师,瓶装以前在药店出售,因外观普通未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15年,一位瑞典工程师将可口可乐的外形设计成一种带有淡蓝色或绿色的透明收腰瓶子,使可口可乐迅速占领了市场。后来,罗维重新设计了瓶形,赋予它极具女性的魅力的更微妙、柔美的曲线并设计了商标,并成功设计出罐装的可口可乐样式,通过外形的再次设计促进了销量。可见,产品的外形、样式的设计对于销售是至关重要的,它能提升或改变销量。产品的外在形态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使产品更具人情味和亲和力,往往具有形式美的产品才会吸引大众购买,引导流行趋势。可口可乐的神话阐释了产品审美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对产品形式的创造,同一个设计产品可以具有不同的外观形式,形式美往往会诱发甚至主导设计产品的流行。

图3 罗蒙设计的罐装可口可乐

图4 可口可乐瓶形变化

2.1 设计产品的流行趋势直接反映形式美的价值取向

图5 罗维设计的冰点冰箱

图6 罗维设计的卷笔刀

往往流行的产品都具有美的形式,每一个时期流行的东西都会不同,我们从这一时期流行的产品中可以窥见大众的审美取向。由于大众普遍接受,产品才会形成流行。从人们对商品的选择中可以了解其对生活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不同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商品的选择,大众的审美取向体现在流行的产品中。因此,从产品的流行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大众的审美情趣、审美取向。1934年美国设计师罗维采用大圆弧与弧形为冰点冰箱设计了一个区别于早期冰箱的独特外形,早期冰箱外观是纪念碑式的,冷凝器暴露在外且置于高而弯曲的腿上。经罗维设计后将冷凝器包容于白色的珐琅质钢箱中,外形整洁,浑然一体的箱体看上去简洁明快,奠定了现代冰箱的基础造型,诱发了冰箱设计的新潮流,创造了年销量从6万台直线飙升到27万多台的销售奇迹。罗维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外观稍作改变就使冰点冰箱的销售从“冰点”到上升到“沸点”。1934年罗维又设计了一种外形呈独特的银色水滴状的卷笔刀,看上去像太空舱,造型别致,这种流线已然成了当时的一种时尚。可见,产品外观形式的改变能左右流行的趋势,而设计产品的流行趋势直接反映了形式美的价值取向。

2.2 形式美的自由度决定设计产品流行元素的多样性

图7 菲利普·斯塔克设计的榨汁机

形式美的自由度是指产品结构和外观可供设计者支配的程度,它往往取决于产品“包裹”的程度如何。一件好的产品首先要让人在视觉上产生美感,这就要谈及产品的形式美。裸露式产品的自由度小,包裹式产品的自由度相对大些[7]。每一种产品的设计都会有相对稳定的基本形式,但是其外部造型形样式又往往是千变万化的,特别是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我们从宏观上把它归纳为裸露式和包裹式两种,裸露式产品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造型,结构上很少有多余的东西,因此形式上可以创造的的自由度就小。比如:自行车、眼镜由于受功能性的限制,尽管款式有所变化,但是形式上设计的余地不大;而包裹式产品的大部分结构都被外壳包住了,就给外部造型的变化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服饰、汽车、家具等,在色彩、款式、材质等细节处理上都有较大的自由支配度。被誉为鬼才设计师的菲利普·斯塔克,他的设计的蜘蛛形水果榨汁机,造型简练流畅,因外形酷似长着三只细长脚的蜘蛛而极具趣味性,全身不锈钢的材质极具时尚科技感。这款外形独特的榨汁机一上市便备受青睐,创下60万的销售量。

可见,作为审美主体的消费者不仅要求产品具有使用功能,更希望产品的款式、造型、色彩能满足他们自身的精神需求。因此,产品设计除了实用功能外,还应该考虑人的需求,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人性化的关怀”,关注审美主体的年龄、爱好、职业、需求等,以便设计出多种款式、造型、色彩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设计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未来设计发展趋势的目光,准确的判断消费对象的审美倾向和意识,一旦设计师掌握了形式的自由度,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适应市场的需求,设计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个性化、多样化产品。一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就会形成一股潮流,引发时尚的流行。所以说正是由于形式美具有的设计自由度才会给设计师留出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创造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外观造型,而这种个性化的产品又往往广为流行。

3 审美主体的爱好和选择决定设计产品的流行与更替

审美主体是指在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只有当主体具有敏感地识别审美客体的感性形式,掌握其理性内容的能力,而且在对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审美对象的审美关照中诠释出对象的情感内涵,获得情感愉悦的能力,这样的主体才能真正成为审美主体[8]。因审美主体的经历、兴趣、爱好、文化及性格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往往出现不同或迥异的审美倾向。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审美倾向,我过古代就有“楚王好细腰”的风尚,结果“宫人多饿死”,到了唐代,审美趣味则大变,皆以“胖”为美。个体的审美取向不同,主要是由于一个时期的特定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背景的作用下,审美能力及在美的创作中会打上独特的不同于其它时代审美趣味的时代烙印,不同的审美主体出现迥异的审美取向。

3.1 审美趣味的变化是设计产品流行的风向标

审美趣味是审美主体从一定的审美需求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的相对稳定的情趣、态度、爱好和鉴赏力等,又称为审美情趣,它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癖好、偏爱,一种倾向性的情感评价。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年龄、性格、文化素养、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审美经验的千差万别,人们的审美趣味也表现得异常丰富与复杂。除了不同的审美个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以外,即使是同一审美个体在不同的年龄区间、不同的生活背景以及不同的心境和目的中,他的审美趣味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必定会随着审美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种种内外因素的不断变化而获得相应的改变,有时表现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大异其趣。设计产品的种类繁多,人们购买这种商品就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于这种商品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设计产品越来越多元化,但这些产品还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设计,是与那个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当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时,设计的方向也会变化。设计产品的流行往往是通过一定形式的审美激发作用而引起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趣味的变化,要想把握住我国现阶段的审美风尚,必须了解决定购买设计产品的审美主体的趣味、审美倾向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出大众需要的设计产品。

3.2 审美主体的选择决定设计产品流行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人们对设计产品的选择,可以窥见审美主体的价值取向及其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影响人们对产品的选择,而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正是由于人的需求范围不断的扩大。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当人的某种心理需求达到满足时,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审美主体的心理需求不断促使设计产品完善与创新,而设计产品总是在不断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扩展了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使大众能够接受,这样才能使设计产品广为流行。如家用柜式空调,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满足各个消费阶层、各种购买群体的需求,空调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以满足大众的口味,占领市场。在造型、色彩、功能及材质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造型上从立柜式长方形逐渐转变为圆柱体,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占地面积小且造型美观的空调是人们的首选,从方正规整的长方体到小巧可爱的圆柱体造型改变是审美主体决定的结果,方正的的造型已经不适应大众的审美趣味了,圆融的造型、炫酷的时代感使它更受年轻人的喜爱;除了造型上的改变,在色彩上从简单黑白单色发展到红色、黄色、银色、金属色等多种色彩;材质上从塑料面板发展到铝合金、钛金面板;功能上还增加了净化空气及wifi智能远程控制,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启和关闭,带给人更好的使用体验。可见,空调产品造型的改变和功能范围的深度扩展都是为了满足审美主体的需求,是审美主体抉择的结果。

图8 空调功能朝智能化发展

图9 空调造型的变化由长方体变为圆柱体

数码领域的更新换代之快也是审美主体的选择的结果,从早期的收音机到便携的随身听及MP3、MP4、MP5的问世都是为了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需求,增加了阅读、存储、电影播放等功能。信息时代的到来,试听产品经无法满足大众追求个性化的需求,一种具有虚拟体验的VR的问世,颠覆了人们的试听体验,人们能在虚拟空间身临其境感受现实世界的真实,实现了人机交互,满足了人们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目前VR技术已经深入到娱乐购物、建筑设计领域,设计师可以通过VR软件进入自己设计的作品空间,观看其不足之处,以便做出修改。相信不久VR技术将会引领娱乐购物、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的未来。设计产品是为人服务的,不管设计产品有多完美,都不会自己流行起来,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推动了设计产品的流行与更替。设计产品从物到人的转变,是其人性化的体现,也是审美主体决定的结果,审美主体的选择和判断将决定设计产品流行的广度和深度。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设计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它与时俱进,体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风貌。审美因子和设计产品的流行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审美主体决定设计产品的流行趋势,而设计产品的流行又会影响审美主体的抉择。设计产品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不断的更新换代,设计产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它还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品质和消费文化,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需求和审美趣味不断变化,如何使设计产品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融入更多“人性化”的情感关怀,回归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真谛,使设计更具人情味和趣味性,创造销量,是目前面临的难题,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审美因子与流行趋势之间的关联,才能准确把握流行的趋势,创造出更多引领时代潮流的设计产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1.

[2]余红.审美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8.

[3]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63.

[4]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87.

[5]朱铭,荆雷.设计史下册[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418.

[6]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7.

[7]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89.

[8]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2.

猜你喜欢
形式美的产品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23:50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新产品
玩具(2009年10期)2009-11-04 02:33:14
产品
个人电脑(2009年9期)2009-09-14 03: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