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烨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0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下称“港汇广场”)地处上海核心城区的徐家汇商业中心区域,是3条轨交线路(轨交1号线、9号线、11号线)的交汇处,商场不仅有既有地铁出入口,还有横穿整个地下空间的地铁换乘通道(图1)。平常车流、人流较为密集。
图1 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商场周边环境
港汇广场局部改建施工项目的改造内容主要包括主、辅楼的更新改造、连桥的更新与新建以及主出入口的更新改造,本文主要以主出入口的更新改建为背景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图2)。
图2 主出入口改建前后对比
主出入口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地铁出入口的改建、主出入口的改建、新建商业旗舰店等3项。
1)施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管线搬迁;地铁出入口封闭;喷水池及部分地铁出入口拆除;地下1层部分区域改建;新增地铁通道围护、支撑、挖土、降水施工;新增地铁通道地下结构施工,接头处防水封闭;新增地铁通道安装、装饰、雨棚、外总体施工。
2)施工期间的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区域内管线搬迁;改建期间地铁出入口封闭;地下1层改建区域封闭及管线迁移。
1)施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大台阶拆除;新增钢结构顶板施工;主入口及周边幕墙施工。
2)施工期间的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大台阶下方地铁出入口封闭;幕墙拆除,内部部分商铺受影响。
1)施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新增钢结构施工;幕墙、机电安装、装饰施工。
2)施工期间的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幕墙拆除、内部部分商铺受影响;商场相应出入口封闭。
核心城区既有建筑的改建常面临施工空间小、施工文明程度要求高等问题,而公共建筑还需要解决人流密集程度高等难题,对于要求较高的大型公共建筑还存在不间断运营等技术难题。
为了更好地保证项目实施期间交通的正常运行,实施之前对港汇广场的车流和人流进行了分析,对商场的几个主要出入口的单向进出人流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港汇恒隆广场主出入口的人流量较大,几乎占总人流量的40%,是商场的人流主出入口,而且还是轨交1号线、9号线、11号线徐家汇站通向港汇商场的接入口,承担的导入量最大[1-5]。
主出入口大台阶施工时将影响到4个人流出入口以及1个车流入口。其中4个人员出入口的人流量要占总人流量的51.1%,地下车库的出入口的车流量在周末要占总车流量的74.1%。
港汇广场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决定其更新改造的过程不仅面临施工过程繁琐、工序繁琐的难点,而且还需要保证核心城区项目实施期间车流、人流的正常通行的需求。另外,整个改建过程是在不间断运营的前提下进行的,商场的正常运行和周围环境的保证也是整个项目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之一。因此,整个主出入口施工期间面临的技术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流车流密集,交通组织难度较大。通过车流、人流调研数据可以得知主出入口的车流、人流较为密集,而且轨交12号口在主出入口改建区域内,项目实施期间,商场车流、人流的正常通行需求及地铁出入口的正常运行需求是本项目的特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2)场地有限,施工空间小,施工设施选择及材料运输难度大。主出入口改建区域的北侧、东侧均为港汇广场地下室顶板,无法走重车,南侧为虹桥路,东侧为华山路,场地狭小无法形成双车道环通道路,交通组织难度高,因此在施工机械选择、材料堆场等方面也存在较高的技术难度。
3)地处繁华商圈,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保护要求程度高。项目实施期间整个商场有正常运营的需求,而且港汇广场地处繁华商圈,因此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
主出入口改建是港汇广场商场局部改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保证商场的正常运营和车流、人流的正常通行,多项技术在本项目中得到了研发和应用。
3.1.1 原有结构拆除期间人流正常通行保障技术
在主出入口大台阶结构拆除前,为了保障人流进出的通畅,在BF层入口处搭设钢平台,不仅保证了港汇主出入口的畅通,而且确保了整个施工期间人流的安全(图3)。
图3 主出入口拆除期间BF层人流通行示意
3.1.2 新结构施工期间人流正常通行保障技术
为了保证主出入口改建期间,商场及地铁人流的正常通行需求,施工期间对2个地铁出入口采取了翻交的形式,先完成虹桥路的更新施工,同时保证华山路地铁出入口的正常通行,之后在虹桥路改造完成可正常通行的前提下进行华山路地铁出入口的改建(图4、图5)。另外还采用了搭建临时施工钢平台的方法保证人流的正常通行需求及人员的安全。
图4 虹桥路地铁出入口改建期间人流通行情况
图5 华山路地铁出入口改建期间人流通行情况
主出入口改建区域的东侧为华山路、南侧为虹桥路,西侧为港汇广场商场建筑,北侧为港汇广场室外广场。周围保护对象为南侧轨交1、9号线换乘通道和西侧港汇广场商场(图6)。
图6 基坑与港汇地下主通道及轨交换乘通道关系
整个主出入口改建区域不仅施工空间较为狭小,还经历了3条地铁线路换乘通道施工、港汇主塔楼增层等多次改建,地下情况较为复杂。另外,施工区域内还有消防水管及通信光缆线等多种管线的存在,增加了基坑施工期间的难度,同时还需在狭小空间内解决清除原有搅拌桩围护墙等障碍物的难题。
主出入口的改建工况(图7)如下:
1)工况1:新建虹桥路地铁出入口桩基围护施工。
2)工况2:虹桥路地铁出入口挖土、基础结构施工,华山路地铁出入口区域开放。
3)工况3:对港汇结构进行改建,新增自动扶梯及扶梯通向地面。虹桥路入口改建完成开放。
4)工况4:B1层机电改建,搭设人员进出钢平台。
5)工况5:大台阶拆除、华山路地铁地铁出入口改造。
6)工况6:新建旗舰店钢结构施工、华山路地铁地铁出入口改造。
7)工况7:新建旗舰店钢装饰施工、出入口幕墙改造。
8)工况8:竣工。
在基坑土方开挖阶段,从保护轨交设施、周边商场、市政管线的要求出发,基于软土的流变特性应用“时空效应”理论,按照“分层、分段、分块、留土护壁、限时对称平衡开挖、支撑”的原则,港汇广场主出入口的基坑开挖实施分区、先后交叉施工(图8)。
图7 改造施工部分工况
图8 基坑挖土分区
为了提升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尽量减少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保证施工时,商场的正常运行需求,施工期间采用了一些特殊工艺。例如,在可供选择的施工方案中尽可能选用噪声小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并结合项目特征对施工的时间进行优化选择,另外为了与商场正常运营相呼应,在施工围挡的设置上,还采用了与整个港汇广场商业特色一致的背景图案。同时在施工材料选择方面,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工厂预制和预拌混凝土等,确保最大程度降低现场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商场的正常营业和周围交通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
公共建筑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商场局部改建工项目主出入口改建为案例,对核心城区人流密集的公共建筑改建技术进行了研究,在保证人流正常进入商场和地铁的前提下,完成整个出入口的改建,同时实现了对周边环境低影响的环保目标,对以后公共建筑的改扩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