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体系·理论特点·现实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析

2018-04-03 16:09王婷婷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绿水青山文明生态

王婷婷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51)

工业文明使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取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自然资源和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习近平在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并在实践中提出了生态保护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论述,形成了自己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生态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思想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大量的生态文明思想,很早就总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特别是儒道两家提出了一系列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思想主张,构成了中国传统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谓“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淮南子·主术训》)”就是这个道理;道家提出“道法自然”,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人更要尊崇自然规律。其实无论是道家的思想还是儒家的思想,都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哲学理念。比如秦简《田律》虽然主要讲的是农业生产,但其中一系列规定都与环境保护有关,特别是与生物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有关。[1]所以,中国传统的思想充分表达了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伦理自然观。在习近平看来:“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2]“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要传承文化”[3]。

(二)全球生态危机的经验教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生态危机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大量产生,一些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增长和物质的丰富,不断地向自然索取,却忽视了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而出现能源短缺、生态失衡、土地荒漠、物种灭绝、垃圾成灾、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这些生态问题并随现代工业文明的全球化扩张而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即全球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一旦形成,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恢复。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应对生态危机,人类将最终失去生存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指出:“西方传统工业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4]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地方过于追求GDP,过于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在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始料未及的生态问题,比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质污染、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这些生态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金钱来恢复生态,严重的生态问题甚至会反过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得不偿失。这些生态危机所带来的经验教训,深深地影响着习近平的生态哲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其中国化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对生态环境做专门的研究,但是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在许多著作中都有体现,比如《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反杜林论》《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等。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说:“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需要依靠自然界来生活,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类……,人类必须学会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通过劳动实践使自然界按照人类的意愿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5]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违背自然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各种措施,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工业落后,国家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海洋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草原法》《森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使我国的环保立法逐渐完善。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坚持依靠科技,合理有效利用资源,让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经济效益,同时注意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处理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生态,提出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继承和拓展,不断丰富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四个维度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视域来看,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并在自然界中不断地进化和发展,但人类的一切创造发展均来源于自然界,没有自然环境提供的物质资料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时,得到的是大自然的恩惠,当人类破坏大自然环境时,大自然会无情地报复人类。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进行了科学的继承和发展,早在1992年,习近平在福州主政时,在主持编订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中明确提出:“切实做好城乡绿化和环境保护等工作。”[6]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生态环境的概念。此后,习近平多次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指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7]“我们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8]“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9]因此,在习近平看来,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取得人类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

(二)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以人为本是习近平的政治抱负,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也是他执政为民的表现。现在老百姓希望安居乐业,希望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空气是清新的,环境是清洁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从盼温饱变成盼环保,从求生存变成求生态了。因此习近平十分了解人民的需求,他十分重视生态在民生方面的重要性,良好的环境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惠普的民生福祉。[10]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归根结底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就脱离了以人为本,忽视了人民的需求。习近平以人为本,切身感受到了人民的这种需求,从人民本位立场出发,他指出:“以人为本,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能在发展过程中摧残人自身生存的环境。如果人口资源环境出了严重的偏差,还有谁能够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又从何谈起?”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11]可见,习近平是心中装着百姓,切实为老百姓着想,他从生态环境保护出发,切身感受民众的幸福需求,把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放在生态保护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凸显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中的民生观。

(三)发展与保护协同推进的生态文明观。改革开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走了很多弯路,很多的发展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并没有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实这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但习近平富有远见地意识到,要走出当前的生态困境,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12]就须把“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13]他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2005年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提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再次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期我们用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以环境污染的代价换来经济的发展,在今天必须将发展与保护协同推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不矛盾,生态环境要保护,经济也要发展。很多地方原生态的景观,吸引来大批游客,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所以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护生态与发展是可以共赢的。绿水青山会带来持续的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四)理念提升、制度先行的生态文明观。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政府也采取了诸多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但在利益面前,资本的逐利性就暴露了出来,人们往往只顾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既需要理念的革新,更需要法律的引导、规范与保障。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为此,习近平指出:“生态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格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4]理念是思想理论的“头”,是规律性认识的凝练与升华。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方面,需要从战略视角进行统筹考虑,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体系,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各个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到科学立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落实责任问责制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实绩考核。只有把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律结合起来,才能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制性的约束,才能创造出一个自觉通过制度与法律保护环境的氛围。[15]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特点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立足国家发展实际情况和国际发展的背景下,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检验,逐渐发展起来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深厚的理论基础。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和生态哲学观,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立足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不断思考、不断接受实践检验。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发展建设的各个环节,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强调具体的各个环节,把人、山、水、林、田、湖看成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可以说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显示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能力,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坚定的民生立场。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本质就是民生,他强调:“环境就是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16]习近平一直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环境的治理上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和合理的布局,进一步完善了生态法制建设,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以保护人民的生活环境。另外,从习近平的精准扶贫、公平教育等理念,也都体现了他心系人民的情怀。

(三)求真的实践精神。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习近平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17]早在陕北正定县任职时,就曾大力倡导依靠科技发展生态农业,同时发展林业,改造荒滩,开展旅游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改造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福建、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林业和生态产业,实现“生态省”和“绿色浙江”,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典型示范的效应。可见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生态理论。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立足现实,吸收经验,不断实践,敢于创新,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18]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推动了我国生态哲学理论的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一脉相承,也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创新和发展,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党的十八大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而且为实现这一蓝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可以说,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内容,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践意义。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危机促进了生态意识的觉醒,随着生态问题的凸显,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如果固守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势必要付出更大的生态环境的代价,最终带来只是表面的经济繁荣。

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共产党的先进性,指出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从体制入手,改变传统的“唯GDP”考核方式,不断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从制度上推进生态的发展,不仅要绿水青山,还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以生态建设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大力推动绿色发展革命,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新能源新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和绿色水平,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

[1]鱼小辉.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J].运城学院学报,2017(5):2.

[2]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J].党建,2014(3):7.

[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3-12-15.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34-23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95:45.

[6]习近平.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3:10.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C].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1.

[8]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31.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4:123.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7.

[12]王磊.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

[13]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N].人民日报,2015-06-19.

[1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9.

[15]郭凤凤.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16]鹿心社.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4-10-28(7).

[17]江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6.

[18]陈志立.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析[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绿水青山文明生态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绿水青山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