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历史演进

2018-04-03 13:03储著武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民主现代化

储著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 100009)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又被明确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之一*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作用举足轻重,意义极为深远。但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究竟具备哪些要素,或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起初认识并不完全清晰,而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以及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不断丰富形成的。为此,本文简要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探索历程。

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的滥觞要溯及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1949年,革命即将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强调要建设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1]。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思想。之所以会如此强调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命脉以及国家战略安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党没有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指导,甚至还出现过“文革”这样的重大错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受到极大影响。不容否认的是,这个时期党领导的工业化建设以及治国理政所取得的制度成果为改革开放后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以此为标志,我国进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新时期。同样,中国共产党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任务与要求,开始了探索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历程。

关于改革开放前后历史关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2]从社会主义建设角度来说,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在于强调革命,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属于革命之中,其着眼点主要放在生产关系层面;而改革开放后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其着眼点主要放在生产力方面。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及其后进行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三特征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围绕着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与要求,逐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召开,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认识是四个现代化加上高度文明与高度民主

197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30周年。在这之前,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表示要“向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这个时候,党和国家虽继续强调四个现代化,但已经认识到四个现代化远远不够,还需要在政治方面发展高度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在经济方面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以及在文化方面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等[3]217。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并指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3]217。很明显,新时期奋斗目标除原有的四个现代化,突出了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内容。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就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4]11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将这一内容补充进去[4]55。

(二)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期间,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富强、民主、文明”的三特征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要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局面。《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重要历史意义时强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旧中国根本不可能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在这个决定中,“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首次进入全会公报之中。笔者检索1978年—1983年《人民日报》,发现这期间没有过将“富强、民主、文明”并列在一起的新闻报道。这从侧面说明用“富强、民主、文明”来界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体上是中共中央讨论并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际的事情。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进一步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完整表述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5]

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尽管这次党代会没有对党章进行修改,但是用“富强、民主、文明”三特征来界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并且在此后沿用将近20年的时间。

1992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申了十三大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6]。这次会议对党章进行修改,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党的基本路线增写进党章,成为新党章的一项重要内容[7]。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其政治报告中强调:“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8]与过去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隐含在党的基本路线之中,不同的是,十五大报告明确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节点,那就是到建国一百年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标志性特征是富强、民主和文明。

21世纪来临之际,我国宣布基本实现小康。但是,社会上有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或怀疑态度。毕竟这个时候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小康所确定的各项指标都不具有实质意义,离共同富裕的要求更远,只能说是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五届五中全会,一方面肯定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的事实;另一方面又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9]。从小康的初级阶段,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说是千禧年来临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政策调整,认为小康社会水平有待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21世纪的头二十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奋斗目标则包括“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同时还强调,“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0]。这一思想与十五大一脉相承,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则提出更为具体的内容与标准。虽然这些标准看起来大而化之,但已经具体到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社会以及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更加具有导向性。十六大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依然强调的是“富强、民主、文明”三特征。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四特征阶段

党的十六大虽首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一提出,但还没有上升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高度。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内的五大任务[11]。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12]648。该决定还号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2]671。在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的三特征转变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四特征,重点加入“和谐”的要素。

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入总结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首次将“和谐”加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之中,体现了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的特点。这一变化改变了自1987年中共十三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重要论述。此后,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时,都是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特征来表述的。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述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统一性的问题,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13]。 十七大报告并没有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问题,但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不仅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了党章,还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修改为“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4]。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分别对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二者互联互通,成为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发展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5]7。十八大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5]30-31。但是,十八大并没有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做出相应调整,而是继续沿用了原来的提法,强调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15]10。

与此同时,十八大报告还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自此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与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统一起来,同时也成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五特征阶段

党的十八大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大力倡导要建设美丽中国。应该说,十八大以后,美丽中国的理念深入人心,美丽中国的实践蓬勃兴起。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在中国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要能够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要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二者缺一不可。

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2014年5月4日,他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6]4同时他又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16]4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提出要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但并没有将美丽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依旧延用了原来表述。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17]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指出:“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要协调贯彻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18]。 2016年11月19日,他又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19]他认为,“天蓝、地绿、水清”是美丽中国的标志,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建设美丽中国。

按理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基本要素也要进行相应地调整,进一步完整表述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在这种形势下,2017年11月,中共十九大对此做出重大改变。

(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三个方面丰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内容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那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们对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并没有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变与不变决定着“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20]10。

2.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角度强调要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15。

3.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角度,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标志包括五大建设的方方面面,特别强调到那时“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标志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20]23。十九大报告还特别指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20]23

(二)中国共产党章程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部分修改,强调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党章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进一步修改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20]71。

党的十九大根据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进展,将“美丽”的要素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之中。这不仅是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修改,同时又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充实完善。对于这种充实完善,十九大秘书处负责人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既要长期坚持,又要与时俱进深化认识。党章修正案吸收各地区各部门的建议,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观点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相关提法充实进总纲有关自然段。一是将总纲原第十自然段最后一句调整表述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20]119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九大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修改完善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体现了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认识。

党的十九大将“美丽”的要素加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之中,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四特征的表述,形成了现在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五特征的表述。与此同时,十九大不再强调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而将这一时间提前15年,强调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再强调到21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而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确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时强调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问题,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未提及。而十九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已经是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问题。

十九大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有三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由四特征转变为五特征;二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间提前15年;三是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变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以后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努力奋斗并促其实现的重大时代课题。

五、余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15]7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确实善于根据不同时期历史条件与历史特点提出我国具有阶段性的发展目标。现在看来,这些发展目标最终都汇聚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很多人注意到十九大报告及其党章修正案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重大完善补充,但如何看待这种改变则值得做深入分析。为此,笔者想强调几点。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形成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是党对于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实践进行经验总结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始终有一个强国梦(现在主要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笔者注),其标志就是要实现现代化。应该说,先进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提出过太多方案、付出过巨大代价,但大都未能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功。这一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过程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虽然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已经开始,但真正完成则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经历过三特征,到四特征,又到五特征的转变,与中国特色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连相通,成为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思想体系。

如果以党代会为标志的话,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历史演进,1987年、2007年、2017年分别是重要的时间节点。和谐与美丽,这两大要素加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之中,恰好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党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形成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是党对于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实践进行经验总结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是话语体系的重大调整,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的重大变化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综合起来看是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表达。但如果具体分析每一个话语背后所代表的中国现实,确实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关系,在一些过于依赖传统发展路径的地方二者表现得并非相融共生,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又如,部分领域如拆迁征地等社会矛盾易发频发,严重考验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再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民生的重要行业,人民的满意度并不高等等。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些目标提出来以后能不能实现还是一个长久未可期的问题。但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治国理政实践来看,这些方面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扶贫攻坚、美丽中国建设等重大民生工程深入展开,党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展现出美好前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话语背后所代表的实质内容都会不断改变,过程虽不平坦但前景可期。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实现,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一步汇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几十年来分别提出过三步走、“新三步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十九大“新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其目的是要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国家面貌发生前所有未有的变化。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汇聚起全国人民的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扎扎实实推进各方面工作,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回望过去,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望未来,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确保到21世纪中叶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18年,我国即将迎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时间节点,学界有必要进一步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48.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1-112.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3.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1.

[7]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1992年10月18日通过)[N].人民日报,1992-10-22(1).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4.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00-10-19(1).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4-15.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76.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3-15.

[14]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过)[N].人民日报,2007-10-26(1).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2.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19] 习近平.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6-11-21(3).

[20]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民主现代化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边疆治理现代化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