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色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研究

2018-04-03 12:01□何
山西农经 2018年22期
关键词:英文翻译英语翻译标准化

□何 涛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甘肃 兰州)

社会时代的转型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我国城镇化建设以及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特色农产品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进一步扩大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提高了特色农产品的出口量。在我国特色农产品出口过程中,英语标准化翻译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特色农产品的出口与销售,不利于特色农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如果对特色农产品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置之不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特色农产品的出口[1]。

1 特色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的重要性

地方特色农产品作为地区或民族特有的产品,不仅包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历史,也有着显著的地域特征。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使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国际市场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不仅促进了我国特色农产品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在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的过程中,农产品的英语标准化翻译不仅能够提高销量,更能让外国购买者一目了然,避免因文化语言差异而导致理解错误。然而,现阶段特色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现状不容乐观。这不仅影响了特色农产品的销量,也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给买卖双方造成了一些不便。

因此,要重视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让外国游客能够通过特色农产品更加深入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风格,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文化风俗,从而扩大国内外农产品销售市场,拉动经济增长。

2 我国特色农产品在英语标准化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英语标准化翻译直译较多

我国特色农产品的英语翻译以直译为主,其中超过九成的农产品翻译使用汉语拼音代替,仅有几个单词具有实际意义。以乐山著名特色农产品——哈哥兔肉干为例,商家多将其翻译成“TuRouGan”;峨眉糕的英语翻译多为“E Mei Gao”。这种翻译实际上不能起到很好的解释作用,反而会使外国游客在购买时更加困惑,不能理解该特色农产品的制作材料、制作特色、口感等。因此,由于特色农产品在英语标准化翻译中存在过多直译现象,导致很多外国游客并不能通过当地特色农产品了解区域文化特色、内涵与风俗习惯,难以发挥特色农产品的文化传播作用。

2.2 对英语标准化翻译重视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在进行英语标准化翻译时,不仅直译过多,而且得不到企业应有的重视,导致该问题始终得不到及时解决。研究发现,很多农产品企业并不关注英语标准化翻译问题,他们更为重视特色农产品外包装的设计,包括商标的图像、颜色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企业认为外包装的新颖设计更能够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②很多农产品企业认为对于农产品的标准化翻译相当复杂,且企业缺乏相关人才,要提高翻译质量,就要增加这方面的人力和资金投入,这是一项较大的费用支出,因而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农产品的英语标准化翻译[3]。

2.3 英文翻译不规范

很多特色农产品的英语标准化翻译没有经过专业的审查,翻译随意性较大。不同企业对于相同特色农产品的翻译也各有差异,外国友人难以理解特色农产品本身的意义,在购买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惑,也不利于农产品文化的传播[4]。另外,很多地方特色农产品都存在胡乱翻译的现象,导致译文难以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我国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发展大多集中在偏远地区,在农产品推广过程中缺乏专业翻译人员。

第二,我国特色农产品由于自身原因,翻译难度较大,片面翻译必定会引起外国客户的误解。因此,我国政府务必要规范特色农产品的英文翻译,保证英语翻译达到标准水平。

3 特色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的难点及原因

虽然一部分特色农产品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英语标准化翻译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拼音的过度使用、片面的中式英语翻译、错误翻译等,使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成为空谈,极大地影响

作者简介:何 涛(1986-),女,汉族,河南信阳人,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论。了特色农产品的对外推广。

影响特色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的原因,主要是农产品自身具有相当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而汉语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很大程度地概括农产品的特色。但英汉互译不是逐字逐词对照着翻译,用英文翻译特色农产品时很难做到精简与干练,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翻译出错等情况。

由此可见,正是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才导致特色农产品翻译存在诸多阻碍,这就要求在翻译特色农产品时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再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呈现农产品的特点。

4 改进我国特色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的措施

4.1 充分利用现有的标准化翻译成果

对于特色农产品的英语标准化翻译而言,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标准化翻译成果。针对英汉两种语言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英汉互译的文化交流融合作用,对特色农产品进行翻译时,要结合不同时期的优秀农产品翻译成果,做到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改进我国特色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要实现中外交流中的文化渗透与融合。例如,在17世纪和18世纪,我国茶产品在英伦三岛风靡一时,受到了很多英国人的追捧,其中“pekoe”和“souchong”是早期中国茶品种的音译成果,但这两个单词的发音实际是闽南语中“白毫”和“小种”的方言。由此可见,“pekoe”和“souchong”就属于在历史文化的逐步积淀中形成的标准化英语翻译,现代特色农产品的英语翻译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5]。

4.2 保留英语语言架构特点与习惯

对于特色农产品的英语翻译而言,要实现其标准化翻译,就要全面了解并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具体结构特征,并在翻译过程中保留英语语言架构特点与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特色农产品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例如,在对外茶产品贸易中,普洱茶始终处于畅销状态,属于一种典型的黑茶。“black tea”也已经被公认为普洱茶的国际化翻译。然而,如果将其翻译成“Pu’er”的话,显然要比“black tea”要更具区域文化特征。这种翻译不仅与中文发音相似,也与英语单词结构相像。因此,用“Pu’er”取代“black tea”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人们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对普洱茶的认同感[6]。

4.3 直译结合意译

在特色农产品的翻译过程中,要想得到更为全面且综合的翻译结果,就必须要采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这种翻译方式不仅便于实现农产品的英语翻译标准化,而且能够体现农产品的内涵与特征,进一步加快外国游客对中国农产品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更快接受中国农产品文化。以麻婆豆腐为例,翻译成“Mapo Tofu”,不利于外国人理解这道菜的特点与内涵,如果在其后面加上“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外国人更容易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扬这道菜肴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让外国人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学习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7]。

4.4 加强政府规范

对于特色农产品而言,要想实现其标准化翻译,不仅要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更要政府加强对农产品英文翻译的规范。同时,也要对特色农产品的名称以及中英文简介进行明确规范。在实际中,不同的农产品企业对于同一种农产品的简介并不相同,这样既不利于外国友人对中国特色农产品进行了解,也不利于特色农产品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要提高政府对农产品英文翻译的重视程度,严格规范英汉名称与简介信息,培养专业的农产品英文翻译团队,增加专业的农产品翻译人员,鼓励相关人员进行市场调研,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4.5 加强引用国外英文翻译法

在农产品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译文与本意相悖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专业翻译研究人员和翻译人员不了解专门的英文翻译方法。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地方农产品英文翻译的水平,除了要充分利用既有的标准化翻译成果,保留英语语言架构特点与习惯,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以及加强政府的规范外,更要求企业应该善于引用国外英文翻译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与翻译,帮助外国友人理解与接受特色农产品中的文化内涵。

5 结束语

随着特色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无论是农产品出口还是国内农贸市场,其交易量都在不断增加。然而,市场对特色农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导致农产品英语标准化翻译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政府与企业应重视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实现特色农产品英语翻译的标准化,进而更有利于拓展国内外农贸市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英文翻译英语翻译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古诗词英文翻译,一起领略中国文化之美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英文摘要
Digest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接受美学理论在陶瓷会展宣传册英译中的应用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