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案例分析及启示
——以苏州工业园为例

2019-01-04 01:48彭兴莲
山西农经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产城工业园苏州

□彭兴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9)

1 研究背景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产城融合已经成为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产城融合是以城镇为基础,承载着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镇、人口之间有活力、持续发展的模式。

本文认为产城融合主要体现在功能融合、要素融合、空间融合。①功能融合是指既要有考虑产业发展方面的经济功能,又要考虑以人为本的居住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功能等。②空间融合是指将产业空间格局、城市空间格局实现有效衔接。③要素融合是指要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在工业园区和城市之间实现有序流动,以达到信息共享、服务共享、资源共享,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1]。

2 产城融合案例分析

2.1 苏州工业园概况

苏州工业园成立于1994年,由中国和新加坡共建。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规划面积为278 km2,下辖4个街区,常住人口约81万人。目前,已完成大型生产服务设施68万km2,完成生活服务设施超过50 km2。2017年,园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 388.11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1 336.08亿元,同比增长5.6%;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1 050.77亿元,同比增长9.8%。2017年,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排名中位居第一,在全国百强产业园区排名中位居第三,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位居第五。目前,园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约为25.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约为23.5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约77万人口的就业,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万元,同比增长7.8%。此外,园区区域环境质量很好,整体通过ISO4000认证,是中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2 产城融合发展经验

2.2.1 功能融合

在功能融合方面,园区实施了诸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等区域一体化8项工程,促进产城融合。

(1)产业功能。园区发展经历了由低端到高端,由普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产业再向知识产业、商贸服务业转变,对应的所需劳动力分别为普通制造业工人、较高端的技术工人、高端科技管理人才。而这些劳动力最开始是来自农村人口的迁移,后来才是城市人口。苏州工业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2+3”特色产业体系。“2”指的是两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机械制造;“3”指的是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的竞争力在全国名列前茅;纳米技术享誉全球;人工智能方面诸如滴滴、华为、微软等都在园区设有研发中心。目前,园区正在加大力度,做好准备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推动制造业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

(2)城市功能。为了支撑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苏州工业园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城市配套方面不断完善。在购物方面,有天虹、沃尔玛等;在餐饮方面,有风格各异的知名餐饮300多家;在住宿方面,有几十家酒店,其中四星级以上有20多家;在商务方面,还有国际上一流的会所;在娱乐方面,有各种旅游度假区、观光景点;在金融方面,有500多家金融机构;在文化方面,有各种社团和各种比赛。

2.2.2 空间融合

目前,园区完成了智慧大交通规划(2015—2030年),实现了交通大数据整合,这将更好地推进园区与城市的空间融合,在实现产城融合方面更上一层台阶。

(1)从外部空间来看,园区位于古城区东部,其与外部连接的交通非常发达。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使苏州工业园区与外部畅通无阻。依靠发达的轨道交通,可以实现20 min到上海、60 min到南京,从而实现与上海、南京、杭州同城轨道化生活。此外,苏州市新制定的城市规划中,明确了苏州工业园的“苏州新城”地位,未来将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之一。

(2)从内部空间来看,苏州工业园内道路系统规划得很合理,主要有干路、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具体见表1。

表1 苏州工业园内部空间交通

2.2.3 要素融合

(1)人力投资。苏州工业园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仅引进了诸中科大、中国人民大学等26所国内高等教育院校,还引进了如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世界名校资源。此外,园区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如2017年人才薪酬补贴每人3万元、4万元、5万元不等,共有787名硕士及以上学位的领军、高层次和紧缺骨干人才获得了此项补贴,此举为园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资本投入。政府通过以下3种方式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全面服务于园区建设。一是创新信用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搭建园区和银行之间的融资平台,如园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针对科技型企业资产较少的特点,专门设立了“苏科贷”“科技贷”。二是创新融资渠道——发行企业债券。园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这在开发区内属于首创。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扩展——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在2003年,园区设立了10亿元的创投引导资金、3亿元的种子期创投基金等,吸引了很多区外资金参与创业投资。

3 相关启示

3.1 做好科学规划,引领产城互动

第一,在制定规划时,要坚持参考多方的原则,既要满足政府的发展理念,又要凸显专家学者的专业水平,最终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第二,各项规划要合理衔接。始终牢记并遵循园区开发宗旨——“整体性规划,阶段性开发”+“先规划后建设”+“基础设施、地下网络和公共设施建设优先”。园区在一开始就已经纳入苏州新城的发展规划中,如东部为中央商务区(位于园区中心)、中部为居民区、外围为工业区,该设计为产城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生产要素聚集

3.2.1 基础设施支持

苏州工业园区提供“九通一平”、先进的电信网络等,这些可以降低经营者的成本,从而吸引投资者来园投资。

3.2.2 人力资源支持

首先,园区内设有服务于人才招聘的多家人力资源公司、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为园区提供人才需求、人才供给的对接。若企业需使用大量当地无法提供的专业技工,园区管委会会与国内有关高校合作,安排有针对性的招聘活动。

其次,园区建立了职业技术学校。如远近闻名的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对接企业用工需要,该学院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培养方案,有电子、工程等60个专业,学生超过1万名。学生学校毕业后,几乎100%就业,被评为“全国示范高职”。

此外,园区还设立了科技职业学院、中等职业学校、服务外包学院,为园区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其中,服务外包学院采取的是“政、校、企”3方合作机制,且该学院与40多个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开展校区合作。

3.2.3 资本投资支持

(1)设立投资促进部。能否成功吸引投资是园区成功的关键,园区管委会设立了一个投资促进部,该部有一支训练有素、专业敬业的营销团队。

(2)招商对象多元化。园区不仅对国外企业敞开大门,也对国内企业敞开大门。资本的引入,不仅给市场注入了资金,且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2]。

3.3 管理模式创新

首先,苏州工业园区采用了国际化的高效措施,“一站式”服务是园区管理服务的一大亮点。通常在园区内登记一家公司只需3个工作日,而在园区外则需要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从而提升了园区的营商环境。

其次,苏州工业园区以“精简统一效能”为原则,大力推行园区部门机构改革,形成了“五个一”治理结构,使企业的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3]。

此外,该园区还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了有特色的社区为民服务模式,即“一口受理+一门办结+全科社工+全天服务”,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4]。

猜你喜欢
产城工业园苏州
地下工业园
地下工业园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
产城融合:夯实石首县域经济未来
德奥新在安庆建表面处理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