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动员与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书评

2018-04-03 09:31吴家庆
关键词:动员场域政治

吴家庆

转型期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利益调整,相应的社会建设却暂时无法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作为社会矛盾舒缓重要渠道的政治参与也因此日益频繁。正是由于历史的机缘与巧合,中国逐步生成的网络社会为中国政治参与开拓了全新的领域与形式。但对此种全新的政治参与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还缺乏有效的研究:由于网络本身对实体世界的重构,过去的理论很明显无法解释新的政治参与形式,亟需新的研究解释、预测新的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朱海龙教授新著《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围绕网络社会政治参与展开的,这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与时代意义。

《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出发,采用点(A省X事件个案)面(网络研究)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现象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剖析。本书指明当前网络社会正在转型中国急速形成,同时,新型的政治参与在其中不断生成,急需新的视角与分析方法。因此,该书在特有的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建构了全新的分析框架,在澄清网络社会概念的基础上,根据网络社会的特征,以网络社会空间、网络社会人际关系和网络社会“组织化”为研究维度,在案例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多富有创见性的观点:网络社会空间形成了克服时空局限的全新的政治参与场域;网络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弱联系”与广泛性等特征产生了全新的政治参与动员方式;网络社会中的“组织化”为政治参与提供了难得的集中性和统一性,使得政治参与能够在分散的人群中形成统一的行动。这样的一种分析思路与框架契合了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的核心特征,抓住了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的关键方面,从而能够开辟全新的研究视角,并充分发掘他们特有之规律。

该书作为一个基础性的研究,弥补了当前该领域的诸多空白。之前已有的研究主要从社会结构和制度视角展开,主要针对实体社会、行政组织等,但新生的网络社会给中国转型期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政治参与形式与内容的革命性重构。本书指出网络社会重构了各方的角色与力量:网络社会的出现,就像给涣散的个体牵上了一条纽带,这条纽带有效整合了社会各界的力量,从而迅速地扩散地方性事件的社会影响力,使得微观事件迅速扩大到更广泛的时间、空间和人群身上,从而导致网络社会中政治参与的广泛生成成为必然。网络社会使人们结成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关系,为政治参与提供了全新的条件,对网络社会政治参与主动权的掌控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势力争夺的战略制高点。这些发现和观点既高瞻远瞩,找准了问题的核心要素,也为揭开网络社会的种种困惑提供了一把独特的钥匙,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因此,《场域、动员和行动: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研究》是具有相当意义的,其既对当前社会形势发展需要做出了有效的回应,也对未来社会发展做了有价值的探索。当前互联网系列现象的发生及其应对也反映了该研究的前瞻性价值及其实践指导意义。可以肯定地说,该研究对前期相对散乱的网络社会现象研究做了有意义的总结性的工作,更对后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与指引意义。当然,这个研究对于千变万化的网络社会政治参与来说,还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已,未来网络社会政治参与新的变化无疑将需要更进一步、更加深入的研究,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动员场域政治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国防动员歌
音乐迪斯尼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