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的实践探索与借鉴

2018-04-03 07:44:15肖如斐李碧珍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综合体田园农场

肖如斐,李碧珍

(1.闽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0030;2.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350117;3.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要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17年5月24日,财政部发布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通知,由中央财政统筹安排资金支持河北、山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田园综合体是集生产、生活、生态及生命于一体的综合体,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主要抓手和主要平台,是促进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通过田园综合体的试点建设,推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生产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推动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在推动乡村复兴再造中创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田园”都市典范。

一、文献综述

当前,城市病加剧,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英国社会改革家Ebenezer Howard基于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和城市美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在1989年出版的《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中提出“田园城市”的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提倡建立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将城市与乡村都纳入规划视野,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这是“田园城市”研究的开端。[1]此外,泰勒提出的“卫星城”理论,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理论,都提倡城市的要素向郊区流动,主张城市应进行详细的功能分区,居民区基于“邻里单位”进行合理规划,[2]71进一步丰富了“田园城市”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瑞恩委员会、美国等提出“新城市主义”概念,强调“邻里社区开发”,注重区域间的交流互通,提倡具有多种功能的混合社区服务,强调自给自足,并在政府的干预下,把功能分区进一步引入郊区建设中以达到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2]71推动了“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并在实践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对“田园城市”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学等领域。金经元、柴锡贤、费移山等在分析“田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城市规划出现的问题,提出要注重城乡协调规划、开拓综合规划和重视生态环境。[3-5]黄光宇、钟晓青、朱铁臻、董宪军、郝赤彪等学者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生态城镇建设将是今后城镇建设的基本模式,将城市和乡村统筹发展、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作为长期规划,并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问题展开一系列研究。[6-10]近年来,国内学者还从各地“田园城市”建设的实际问题出发,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战略。艾智科、黄赟、周梅莉等从成都市的自然地理气候与社会经济情况出发,深入分析“田园城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并提出将成都建设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具体建议,探讨了成都建设“田园城市”进程中的法治环境问题。[11-13]桑东升等认为“田园城市”是城和乡的结合体,结合江阴市的特点,提出建设“田园城市”的具体对策。[2]76王永群通过分析安徽省合肥地区的具体情况,认为田园综合体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动力源。[14]

由对现有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田园综合体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议题,并从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学等领域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实践层面,美国Fresno农业旅游区发展模式、韩国“周末农场”模式以及中国台湾宜兰田园生态模式、田园东方模式、都江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等在田园综合体建什么、怎么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其他国家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了范例。研究这些田园综合体的实践探索和管理经验,对我国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模式,阐释经典经验对推进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借鉴意义,提出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进福建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的政策建议。

二、国外典型田园综合体的实践探索

(一)美国Fresno的农业旅游区发展模式

Fresno City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是Fresno Country的中心城市,距离旧金山车程不到3公里,农业发达且自然条件优越。依托国家公园及农业旅游,该城市年吸引游客量超过300万。Fresno农业旅游区是一种依托资源特征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综合服务与生态休闲度假的模式。采用“综合服务镇+农业特色镇+主题游线”的立体架构,呈现“一城四镇十大项目两大主题游线”的空间格局。

综合服务镇Sanger是从市中心去往东部国家公园及南部休闲农业景点的重要节点,具有交通区位优势。其建设有完善的商业配套设施,有26处餐厅,7处便利店和汽车旅馆。四个农业特色镇(Reedley,Kingsburg,Selma,Orange Cove)有突出的农业资源,以优势农业的规模化种植为基础,生产、旅游、销售共同推进。Reedley是世界的水果篮和花卉苗木基地;Kingsburg主要种植葡萄、西瓜、果树、棉花等,具有较大规模的水果加工中心;Selma是世界葡萄干之都,占世界葡萄干产量的93%,同时也是水蜜桃之乡;Orange Cove主要种植橙、柠檬、橄榄、葡萄等,有成熟的家庭水果作坊。农业特色镇依托其各具特色的农业资源进行体验式销售,重点开发花果苗木在“赏、玩、食”方面的趣味性体验。重要景点类型全面,功能各有侧重,注重把握重点人群的不同需求。以观光科技为主的项目有有机果蔬购物以及多品类山羊、马等科普观光,主要市场人群有旅行团、青少年和家庭;以体验为主的项目有果蔬采摘、园艺、美食制作、圣诞树制作、农具机械虚拟漫游等,主要市场人群有青少年、家庭、学生和亲友;以产销为主的项目有果园、农产品超市购物观光、葡萄种植与干货加工中心,主要市场人群有水果商和旅行团;以度假为主的项目有水上户外运动、婚庆、会议、餐饮、露营地、漂流等服务,主要针对年轻人和自驾游客。主题线路与景观、节庆串联,盘活重点项目,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全年皆有景有活动:农场果园四季均有应季果蔬供观赏和采摘,各乡镇每年4—9月有一系列水果节和集市,涵盖种植园、农场、水果加工厂、餐饮店、度假村等重点旅游项目。此外,Selma葡萄干节与嘉年华涵盖艺术展览、音乐表演、野餐、糕点烘焙比赛等活动;Kingsburg瑞典节涵盖美食、工艺品、博览会、娱乐杂技表演、花卉装饰等活动。通过丰富的旅游项目和庆典活动,Sanger形成了优势聚集,提升品牌影响力。

(二)韩国的“周末农场”模式

韩国发展休闲农业的经典模式是“周末农场”,将海滩、山泉、小溪、瓜果、民俗等资源整合,成为乡村游的主题。江原道旌善郡大酱村是“周末农场”的典型案例,以“奇”为突破口,突出乡土气息。大酱村利用当地原生食材,将传统手艺与现代人的养生观念融合,让游客亲临原初生活状态下的大酱村,赤脚漫步树林,品味美味健康的大酱拌饭。游客在追求养生、体验民俗文化的同时感受了民俗文化特色。这种模式以浓郁的地域特色民俗为基础,经过创意的设计规划,提供充满乡村特色的休闲项目,顺应了现代都市居民追寻的田园牧歌、追求返璞归真的体验性消费。

韩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既引进欧美国家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又结合自身的自然资源特点发展创新。其根据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与民俗技艺,开辟了各种民俗节庆等新型农业休闲项目,深度挖掘农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历史,如“蝴蝶节”“泡菜节”“人参节”“鱼子酱节”“拔河节”“漂流节”“钓鱼节”等,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韩国在现代化的休闲农业领域有着大胆的理念尝试,并注重乡村旅游严格管理。韩国政府重视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并通过政策引导来提高农民收入,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推手。政府1970年发起“新村运动”,完成一系列农业开发项目,注重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无偿提供大量基建材料助力农村建设。同时,还注重国民意识改造,动员城市与农村共同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中国典型田园综合体的实践探索

台湾宜兰县、无锡田园东方和都江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基本上围绕着农业生产、田园生活、文旅休闲、田园生态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的差异,各地区建设侧重点不同,在规划布局上注重长远发展,力求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休闲产业”项目。在功能设置上,各地都体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形成多功能、复合型的经济综合体。在进行三大产业融合的同时,既保护了农村的绿水青山,又产生了较为乐观的投资回报(如四川的投资收益率达到20%以上[15]),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一)台湾宜兰生态田园的实践探索

宜兰县位于台湾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人口呈缓慢增长态势,多集中于兰阳平原。与快速发展的大中城市不同,它选择了“生活质量优先的长线培育”发展理念,通过高质量的组团簇群构建与城镇组团培育,构建了一个健康、宜居宜业、各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在总体规划上,宜兰早在1994年就将其目标定位于创造一个兼具城市与田园优点的居住地,立足长远发展,制定具体可行的短、中、长期发展蓝图进行稳步建设。其规划方案一直沿用至今并小心贯彻,只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发展情况进行少许修改与扩展。该规划本质是以田园为基础背景,根据县域资源的开发极限进行土地利用,更新与融合环境景观,把田园特征整合进城市与农村的组团发展,形成一个和谐的田园综合体。

在结构布局上,优先控制生态承载格局,划定“城市发展用地”和“农业发展用地”,在乡村地区采用低密度发展策略,尽量与周围农业、渔业等自然景观维持和谐。农村地区公共设施服务由临近的小镇提供,既保证农业上的自给自足,又能有弹性地管制城镇增长,更好地应对必要的城市增长需求。同时,适当控制组团容积率,保持组团紧凑发展。组团的容积率过低,会降低土地的利用效率,过高则会破坏田园风貌,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影响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在功能配置上,当地政府侧重于鼓励乡间自下而上的建设,引导组团产业差异化发展,形成多样的组团特色。[16]当地政府针对各个组团的资源特点发展公共项目,许多旅游项目是与组团公共设施相互“混合建设”的,以保证在组团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设施。“混合建设”使许多景点在承担季节性旅游的同时,也同样为市民提供基本日常使用,保证组团就业就地平衡。

在建设路径上,以捷运公共轨道交通为导向,用区域快速通道划分多个格网,每个网格为一个单元住宅区,区内无穿越型交通,主干道两侧设置缓冲绿带,形成一个全县综合网络,创造以人行为主的生活空间。由此,以“点-线-网”逐次展开公共触媒开发,利用活动推广,巧妙地将文化界与产业界资源整合,打出文化立县的目标,通过举办国际大型活动,与国际接轨。目前,宜兰县乡村旅游区域特色明显,区域内部在资源、客源市场上形成了互补的景观效应和相互带动的产业集聚效应,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二)浙江无锡田园东方的都市新农业实践

无锡阳山镇素有“中国水蜜桃之乡”的美誉,原有村落格局保留较好,生态自然景观优美,有亿年火山、万亩桃园、千年古刹、百年书院等独特景象。[17]田园基地内最大的特色是由川流而过的双河及百亩水田桃园构成的“一山二水七分田”的江南乡村湿地基地。基地水资源占有率优势明显,农业基础较好,周边人文主义思想和市场消费者理念相对成熟。

在规划设计上,以生态保护为主,开发利用为辅。在保护基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的同时,通过主题文化包装提升旅游价值。保护原有村落格局,建设用地以改造提升为主,在分析基地空间条件的基础之上判断其功能及植入项目。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在于复合产业链的打造,场地根据基地条件划分为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

在结构布局上,根据场地现状将景观结构划定为“一轴一带五组团”。“一轴”是指以景观大道贯通南北轴线,呈树干状串链起各个板块;“一带”指生态湿地观光带,以湿地水域带包围陆地,带动良好的生态环境;“五组团”指五个建设开发组团,综合容纳生态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产板块。现代农业板块中,当地政府与科研院校合作,有效提升并优化既有农业资源;注重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提升、观念等方面的培训,吸纳当地农民从事田园农事生产,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休闲文旅板块是核心部分,基于拾房村村落肌理和历史文化,打造“拾坊文化市集”,同时植入田园生活馆、有机蔬菜餐厅、书院、主题民宿、绿乐园等创新的文旅业态,并延展各业态的复合功能,实现功能和效益最大化。田园社区板块在尊重原有乡村风貌的基础上打造“拾房桃溪”田园别墅,为田园居住者构建“有花有业锄作田”的新型田园社区。

在功能配置上,根据场地环境特色,将其划分为西北面为生态保育区,为整个阳山镇存留生态保育空间。东北面为生产生活区,依托生产性鱼塘植入具有观赏性和净化功能的水生动植物,创建特色经济和景观效益。南面为门户及生产示范区,依托优质桃林,在高铁沿线形成农业示范展示区并标示片区特色。中心为新产业及村落改造区,在主干河道交汇处拓塘为湖作片区核心吸引点,聚集附着新型三产功能,结合现有村落空间格局改造,构建城市功能与乡村体验相结合的类城市系统。在交通线路划分上,考虑三大产业的联系与相对独立性,将交通分为生产线路、车行线路及旅游线路。

(三)四川都江堰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的实践探索

成都市都江堰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胥家镇和天马镇的13个村(社)。拥有耕地面积32766亩,依托都江堰突出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按照“坚持以农为本、共同发展、市场主导、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山水田园、猕果花香”为规划定位,以粮油蔬菜产业为基础,以红阳猕猴桃为特色,以都江堰深厚的水文化、道文化、农耕文化为支撑,呈现“四园、三区、一中心”的功能布局。[18]“四园”是指红心猕猴桃出口示范园、优质粮油(渔)综合种养示范园、绿色蔬菜示范园、多彩玫瑰双创示范园,“三区”是指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川西林盘康养区,“一中心”即综合服务中心。

在规划设计上,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格局。农业集群主要有猕猴桃、蔬菜、水稻、油菜和玫瑰种植,通过深度加工和创意设计,推动初级农产品向旅游商品、日化用品和出口产品等高附加值商品转化,实现种植业和制造业、旅游业的有机融合。休闲产业集群主要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农业结合,打造“拾光山丘”“玫瑰花溪谷”“小南海”等“农业+”特色项目,逐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在资金筹集上,在旅游业相对发达的都江堰青城山镇,银行已开通农房抵押贷款业务。金融业的支持激活了闲置的农村房屋等固有资产,并积极探索推行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直接用土地流转收益权担保,降低贷款成本。同时,当地政府鼓励引导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租用山地,开展农事体验活动、建立农业康养基地,开发玫瑰花溪谷等建设项目促进休闲旅游业发展。

在保护农民利益上,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结合,以法律手段划定红线,保护农民利益。天马镇首先定出“铁律”:一方面,规定企业在当地发展休闲旅游业时必须全员吸收当地农民参与种植和管理,为农民的收入保底,保证农民有较高的纯利润。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将景区的房屋进行集中流转,整体打造,让当地农民从中获取租金,并从后期的营业收入中分红。[19]

四、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

如何实践农村综合改革?政府如何合理规划布局?如何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如何挖掘并保留农业特色?如何构建农民利益共同体?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重视对国内外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的有益借鉴,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因地制宜地推动田园综合体的建设。

1.政府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布局

在早期规划上,台湾宜兰县的做法值得大部分地区借鉴。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复杂,关系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局,必须在政府的指导下,统一规划布局,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审慎地对待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把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要素汇聚在一起,通过企业、地方、民众的多方合作努力,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0]

2.整合财政资金,创新融资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将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鼓励企业充分参与、多方共建,在形成产业变革,带动城乡统筹发展中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建设田园综合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资田园综合体。在金融政策上,要创新担保方式,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如直接用土地流转收益权做为担保,扩大信贷额度,加大对休闲农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利用PPP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模式、发行私募债券等方式,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

3.打造以农业为核心产业的综合产业体系

产业是田园综合体的核心,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无法可持续发展。建设“田园综合体”应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农田景观,挖掘传统文化和民俗历史,对园区土地经营进行中长期产业规划,打造以农业为核心产业,发展现代化、规模化农业产业园区。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休闲旅游和相关配套的社区生活,把农业生产、农耕活动、餐饮服务、休闲旅游、养生度假、文化传承、社区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实现产业延伸与互动。

4.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创意项目

随着城市居民体验农耕生活、寄情于田园风光,品味乡村土产,了解风土人情等需求的多元化,农耕文化内涵已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尊重和发展农耕文明,挖掘当地的风土民情、民俗演艺,将优势项目做出特色,引入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创新项目,让人们能够体验农耕活动、品味乡村生活,在陶冶性情中自娱自乐。可发掘各具特色的庙宇、书院、宗祠,在建筑传承、故事传承、空间体验和内容设计上转化为特色精神地标;传承特色名人故居、庄园农场、博物馆,充分认识并利用其本地化教育资源价值;呵护培育特色农产品、美食、手工艺品,在质量监督、源头管理、品牌意识和现代企业理念上加大投入,增加美的体验;挖掘体验特色风俗、当地生活生产的乐趣,摒弃以“门票”为主要收入来源,让旅游者更多地体验“慢生活”,体验本地“吃、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参与式活动。

5.鼓励农民充分参与,构建“农民利益共同体”

田园综合体与以往其他城镇化建设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强调城乡一体,注重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将农民纳入乡村建设进程中,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在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充分受益,分享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成果。构建田园综合体要落实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用地以自办、入股等方式经营休闲农业的用地政策。通过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方式吸引周边的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进来。首先,通过股权、租金等方式增加收入。其次,充分吸纳当地居民就业,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再次,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条件,如以股权合作的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基础农业设施,最大化降低农业创业的投资风险,以及通过农业产业基金对创业者进行风险投资等。最后,在观念、技能方面为农民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让农民共享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改善所带来的福利。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不仅要激活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更应该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实现农民从一种“身份”向“职业”的转换。

6.把握分享经济契机,发展“共享农场”

分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整合社会分散化闲置资源,实现供需高效匹配,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新型资源配置方式。[21]田园综合体通过构建多领域城乡交流、引导城市资源向乡村流动,以乡村旅游带动城乡共享发展,是从出发点上变革、由利用到共享的模式创新。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乡村环境的优化,还有城市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对乡村的反哺,使城市和乡村能够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实现共享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把握分享经济契机,将分享经济理念和农业相融合,打造“共享农场”模式。构筑农场与游客、农场与农民的共享平台。在农场与游客共享方面,对涉农资源进行整合,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基地创建各具特色的农庄,为消费者提供土地租赁、亲子科普教育、体验农活+免费采摘等多种形式的订制服务,培育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用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方式连接用户和农场,为双方提供交易服务,实现农场资源共享。对农场而言,可通过资源整合,借助资源优势让周边的农场发挥簇群效益,让共享的农场联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让闲置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实现引流和推广。对用户而言,可以更便捷地与农场建立直接连接,快速发现身边的农场,更自由地享受田园生活,更超值地体验农耕乐趣。对平台而言,对农场方实行活动定制、营销投放盈利,建立“微农场部落”社群获取增量收益。在农场与农民共享方面,搭建可视化的互联网平台,利用闲置、荒废的农房、田地、山地、林地资源,以政府为主体,多方参与的方式出资修建现代化的高级农场。农民可以通过产品认养、托管代种、自行耕种、房屋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场的管理,分享农场的经营成果。

猜你喜欢
综合体田园农场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3:28
农场假期
英语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 06:16:14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现代装饰(2021年3期)2021-07-22 07:09:04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 01:10:14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现代装饰(2019年11期)2019-12-20 07:06:16
农场
小太阳画报(2019年8期)2019-09-11 07:01:50
一号农场
美食(2017年2期)2017-02-17 06:10:18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