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汉忠
(惠安第一中学,福建 惠安 362100)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背景下,现当代散文阅读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应以什么为抓手,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适应时代对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现以《小狗包弟》的教学为例,试作阐述。
散文是高中学段一种重要的教学文体,必然要承担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的任务。众所周知,散文美感产生的缘由主要是美的思想情趣和美的语言文字。阅读散文的过程就是披文入情、因言求意的过程。散文教学也应是引领学生品味和体悟语言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言语表达的精妙和蕴含的意味,体会作者言语表达的技巧与方法;更要引领学生通过对言语的解构,落实到对作者感悟到的人生经验的体悟。[1]如笔者在《小狗包弟》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歉疚、忏悔之情。下面摘取其中片段——
师:请大家默读第11段,思考,经过“文革”后,作者的生活多了什么,又少了什么。
(生默读。)
生:少了好几株花,多了不开花的树。
生:少了竹篱笆、葡萄架、葡萄藤,多了无缝的砖墙。
生:少了一起散步的人,多了化糞池、衰草、几户新主人。
生:少了包弟和逗包弟玩的人。
师:逗包弟玩的人是谁呢?
(生疑惑。)
师:是巴金的妻子萧珊。萧珊在“文革”中因为遭受批判和不公而病重去世。巴金老人为此深深自责,认为是自己连累了家人。大家把减少的事物归在一起,把多出的事物也归在一起,看看有什么共同点。
生:减少的事物好像都是美好的。多出的事物没那么美好。
师:作者写这一段仅仅是描写居住环境的变化吗?作者在这段文字的结尾说“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大家齐读体味一下文字背后的情感。
生: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
生:字里行间蕴藏着悲痛的情绪。
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抓住文本,还原作者的构思以及词语的推敲、斟酌过程,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的意味、情味、韵味,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推导中,积累遣词造句的经验,进而领悟作者言语表达的匠心所在。在潜移默化当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语言运用的能力,并逐步凝聚成为个体的言语经验,而这样的过程其实是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提升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是阅读的内核,没有思维的阅读,绝对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构建以思维为核心的阅读活动体系,善于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深入寻思,以想象为翅膀,以判断和推理为跳板,以培育概括归纳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为核心,锻炼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淬炼形象思维、理性思维和创造思维,让思维向纵深掘进,从而提升思维的品质。如笔者在教学《小狗包弟》时,依据这篇散文的特点,设计了一堂对提升学生思维大有裨益的课。
笔者设计了三次不同任务的学习活动:①阅读文本,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②探究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③拓展延伸,提升学生思维的迁移能力。笔者先从叙述包弟的片段入手,引导学生概括包弟可爱又忠诚的形象特点,可是这样的小狗竟被主人送上解剖台,这就让学生产生了疑惑:为何会发生这种的事情?学生产生疑惑,正是将其思维引向深处的起点。紧接着笔者通过链接有关文革的材料,勾勒出包弟悲剧发生的时代面貌。正是当时特定的时代让作者惊恐万状,难以入眠,最后只能“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此时,学生得出了巴金是迫不得已的、无奈的结论,说明学生的思维有了跃升,为后面的理性思辨打下了基础。这种情景下,笔者有意把重点放在对文本第十自然段上,在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时,以巴金送走包弟心理的变化为线索,以“包袱”和“解剖”两个词语不同含义的品读为重点,推论出巴金忏悔的深刻,展现出巴金的担当和忏悔精神,使学生“知其然”。而后教学第11自然段,进一步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就是理性思维的表现形态。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不断地激发和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过程,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旨趣。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运用积累的语言、阅读的策略去分析、解构相类似的文本。这也是散文阅读教学的真谛之所在。
语文学习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审美品质、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提升高尚的审美品位的一个重要路径。而散文作为重要的审美载体,必然要担负起这个职责。对散文蕴涵的美的特质,郭之瑗女士在《美文审美谈》中这样阐述:“散文家的笔,仿佛是点水的蜻蜓、采花的蝴蝶,在水面、花间翩翩起舞。它让人注目的,并非那水面、花丛的实在,而是蜻蜓、蝴蝶从水面、花丛的短暂落点上翻飞起来的那种意韵。”[2]当然,要真正鉴赏散文独特的意蕴美,就需要读者深入到文本中,认真研读,细致揣摩,不断开掘。所以,教师应该把功夫放在指导学生细读文本上,通过引领学生品读、疏解文本,来品悟散文中展现的语言美,体悟散文中隐含的意境美,领悟散文所蕴含的内涵美,从而获得审美的熏陶,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提升高尚的审美品位。如在教学《小狗包弟》时,要以解读文本为抓手,把教学重心放在关键段落和关键词语的品读上,借助对语言的体味,深刻体会巴金先生朴实而情致深绵的言语表达艺术,感受巴金先生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如第10段中写道,当作者把那憨态可掬的包弟送走之后,“反而”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反而”一词状写出作者反常的心理,折射出作者的悔恨之情,平实的言语却流露出浓烈的情感。在这一段中,作者还连续运用了“沉重的包袱”“瞧不起”“羞耻”“可耻”这样几个分量非常重的语词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本是一件完全可以原谅的事情,作者却把它看得很重很重,说明了作者是个严于律己、富有责任心的人。通过这样的教学,巴金先生的情感美会在学生的心田里潜滋暗长,丰盈学生的情感世界。
叶圣陶认为,散文要美读,美读会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如果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运用语调、轻重、速度、节奏等诵读技巧,引导品读《小狗包弟》中的第10-13段,就能在朗读中慢慢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变化,灵魂的涅槃,就能体会到作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的巴金老人那勇于解剖自己以及慎独的精神。脱离朗读体验,空洞地谈论“思想”和“精神”,就是抛弃作者的“语文经验”,把语文课上成了非语文课,学生也就很难得到审美的熏陶。因此,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教师再三呼吁,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要让学生在对文本语言的深入解读和体悟、不断积累和运用当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伟大情怀”。[3]
总之,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应该凸显语文的核心素养,教给学生解读散文的方法,更要把目光聚焦到对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上,把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教学的底色,把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内核。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郭之瑗.美文审美谈[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
[3]黄厚江.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