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姝
(沈阳工程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辽宁 沈阳 11013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十九大报告的全文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只有准确把握这些重大判断、重要思想,才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其中,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是其重大理论创新之一。只有深刻认识和领会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才能准确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十九大报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理论指导,是建立在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得出的重大判断。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从属于主要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其他矛盾。主、次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主要矛盾,研究如何解决主要矛盾是问题的关键。
回顾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当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在正确把握并着力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时,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就能够顺利展开。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将其作为破解社会矛盾的主攻方向,作为确定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依据。当社会发展到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时,党和国家应根据实际及时更新认识,尽快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尊重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的现实需要作为确定国家发展目标的根本依据,坚持群众路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从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是否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否以人民的现实需要作为制定发展目标的根本依据,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能否顺利开展并取得成绩。从目前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来看,急待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尊重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应以人民的现实需要作为确定国家发展目标的根本依据。当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发生改变,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时,党和国家必须及时更新发展目标和调整工作重点,以破解社会矛盾。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艰辛探索。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以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总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建国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先后经历了以下重大转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之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以及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后来,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我国彻底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1956年底,我国顺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这个时候,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大陆基本被消灭了,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以及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已经改变。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但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阶级斗争被扩大化,开始“以阶级斗争为纲”,没能坚持党的八大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的判断:“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一直坚持着这一判断,36年未发生改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医疗、劳动保护等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我们应该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并把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特点,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155美元,2016年中国人均GDP上升至8 100 美元,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在近40年的时间里,中国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解决了7亿人的贫困问题,城镇化率也上升为2016年的57.35%。以上数据表明,中国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总体小康后,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正随着经济总量增长而不断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具有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老百姓的消费需要正从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总量需要升级到对消费品质、品种、品牌的质量需求;老百姓的生活需要正从对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需要升级到对交通、旅游、教育、环境等美好生活的需求;老百姓的需要特点从排浪式、模仿式的需求升级到对个性化、多样化、安全性、公正性需求的关注。
不可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1978年中国GDP为3 678.7亿元,2016年中国GDP首次突破70万亿,今年将达到80万亿元。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2%,居于首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我们在看到近年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增长动力不足问题突显。数据显示,从1991年到201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3%。但2013年经济增长速度跌破8%,2015年经济增长速度跌破7%。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外,我们更应注意到中国经济发展内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攻关期。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直接表现为生产力整体水平较高,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结构发展不平衡性、发展的不充分性问题最为突出。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其他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必须看到,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只代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但并没有改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并且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质变,只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生总体量变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既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没有变,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报告中还强调,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说,我们仍然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我们仍然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这个事实没有改变。虽然我们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但我们距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才能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才能真正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义。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
[2] 李君如.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17-11-16.
[3] 黄宪起.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N].学习时报,2017-11-10.
[4] 都本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重大判断的理论贡献[N].辽宁日报,2017-11-10.
[5] 韩庆祥.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N].浙江日报,2017-10-23.
[6] 黄泰岩.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规律及其政策取向[N].光明日报,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