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生计问题研究

2018-04-03 05:24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3期
关键词:生计失地农民易地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十五”期间推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十一五”继续推进。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其中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一批是一块“硬骨头”,也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主要通过改善其生计环境使得移民脱贫。

一、生计问题的相关研究

生计一词最早由chambers提出的谋生的手段,主要是从能力资产和活动基础来看。“可持续生计”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及的,“可持续生计”,主要是个人与家庭的生活能够稳定长久的得到保障。其中技能和收入是关键。这其中包括两种含义: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并且在SL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生计方法对于贫困属性的理解加深。我国“可持续生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失地农民的研究上。赵兴玲(2009)认为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要实现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孙绪民(2007)认为失地农民难以持续的生活是在于缺乏有力的就业支撑、厚实的经济基础、必要的智力资本和物质资产和有效的社会保障支持。李小云(2007)认为生计资产的缺乏会导致农户脆弱。陈雷(2010)认为失地农民的可行能力的缺失是造成他们生活窘困的深层次原因。洪睿(2009)认为生计问题分为三种:短期、长期与可持续。并认为短期生计问题在于补偿问题、长期生计问题在于社会保障问题、其中可持续主要是就业问题。本文主要从“可持续生计”的视角来观察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对策。其中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人力资本、自然资本与资金资本对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生计进行阐述。

二、生计中存在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并不完全等同于失地农民,失地农民是因为土地征用丧失了土地,而易地扶贫是将人迁出但是原有土地并未被征收。

1.安置地未分配土地,而原有土地使用率低,土地荒废程度较重。对于移民来说,在迁出地,其自然资本并未缺失,但是因为搬迁距离与交通方面的问题使得移民要想回去种地困难重重,在实际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土地被荒废,只有少数土地自己种或转让给亲戚耕种。但是在安置地移民并没有土地,土地是民生之本,是农民最重要的自然资本。在搬迁的过程中,政府对于移民的优惠条件中,并不包括在安置地配备土地,而在调研中,移民在种植、养殖方面的收入减少。

2.政府提供地基,并给予部分住房补助,但移民还是“负债”。在调研中发现,搬迁对象是贫困人群,但是并不是最贫困的,它具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在重庆酉阳的调研中发现搬迁对象除了政府提供的7-8万的补助之外,移民家庭也需要提供3万左右。存在着大部分建房负债的。也存在地方政府脱离地方实际,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甚至出现扶富不扶贫的情况。在搬迁过程中,政府提供了补偿,但由于被用以建房,并且原有技能难有用武之地,使得自然资本与资金资本缺失,对于移民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3.不稳定性职业居多,并且就业帮扶的覆盖面不广。人力资本主要指移民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水平、生产技能等各个方面,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都只上过小学。并且在搬迁前大部分是以务农为主。而搬迁后,务农比例大幅度下降。而务工的比例增加。但是移民更多的从事建筑业等打零工性质的工作。并且出现了“失业”在家的情况。其次,对于移民就业教育培训还有待完善。在询问移民是否有就业帮扶政策,其中有80%的移民认为没有,那其它的20%的移民知道的培训相对单一,并且培训大多属于“一锅烩”。并且在民族地区,开展民族旅游或者民族特色农家乐这种季节性就业的培训较多,就经济效益来说,物以稀为贵,大范围的相似性旅游并不能满足或者提供持续性的收入来源。

三、对策

易地扶贫搬迁将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条件低劣等不具备生存条件和地质灾害高发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生活和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要从根本上解决生计方面的问题,并不能够是在短期内脱贫,而是要从可持续性入手。

1.完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与土地流转制度。地方政府要改变“包下来”的思想和“一刀切”的做法,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综合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和风俗等因素,合理规划和确定安置地和搬迁人口住房建设标准等;当地相关部门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审核监督工作,充分认识与区分易地搬迁与就地扶贫政策的不同,做到宜迁则迁。避免出现为了搬迁而“负债”的情境发生。并且探索土地产权的多种实现方式,比如以出租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等,或通过土地流转,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避免原住地的自然资源的流失,并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相应的资金。

2.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采取积极灵活的就业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移民多渠道就业。移民的就业受到环境的影响,地区经济的成熟程度能够反应出能够接纳或提供多少就业岗位。

3.建立综合的教育培训体系,增加移民的人力资本积累。

3.1.加强和改善移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现有的条件,避免孤立的单一培训,将市场的需求与移民自身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将培训与就业挂钩。并且不断地更新与扩充培训内容。不与市场脱节。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及时掌握用工需求并公开就业信息,为移民提供信息咨询、职业介绍、推荐安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服务和相应的择业指导。

3.2.加强移民的就业能力,移民需要认识自身,在政府加大对移民的就业技能培训中选择适当的培训,通过进行技能培训,提高自身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并且自己积极的去了解政府的相关情况,做到对如今的就业形势心中有数。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移民的观念的改变。正所谓“救急不救穷”,政府是“救急”。但移民的生活是长久的,因此移民需要改变自身观念,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大对移民的就业观的引导,可以通过网络或者课堂等教育,积极鼓励移民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其中也可以引进社会工作者对移民进行就业引导等等。

猜你喜欢
生计失地农民易地
BY THE SEA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生计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选择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