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益轩 吴晓倩
法国的儿童绘本主题丰富多样,风格也迥异不同。近年来兴起的生态伦理意识作为一股新潮流影响了很多作者,法国一些作家以此为主题创作了儿童绘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以及儿童的自我建构产生深远影响。
生态伦理意识是人们理性思考的产物,强调通过伦理道德的力量使保护环境成为人类的一种伦理行为,摒弃原本掠夺自然的价值观,转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的欲望也随之愈加膨胀,加快了破坏自然的步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不得不面临破坏生态环境后的恶果:酸雨,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等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们渐渐意识到人类活动只有在生态系统承受范围之内进行,才可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仅仅从制度上、政策上进行限制是远远不够的,法律力量之外,更需要人类运用内在的道德约束力和生态理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在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并重新确定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伦理学在这种情况下得以迅速发展。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就拉响了人们会因破化环境而受到自然惩罚的警钟。
生态伦理意识包括两大内涵*王顺玲. 《生态伦理及生态伦理教育研究》.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52-56.:一是整体主义观,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人与自然间存在相互的关系;二是自然价值观,自然物同人一样,也有其特定的内在价值。根据生态伦理意识,自然与人之间存在道德关系,需要伦理规范来加以约束。“环境伦理学关心的是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支配着这些关系的伦理原则决定着我们对自然环境和栖息于其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的义务、职责和责任”*Taylor, P. W. Respect for Nature: A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 Pari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61.。生态伦理意识摒弃了传统伦理中道德共同体只有人的范畴的理念,将整个自然界纳入其中,并强调当代人应具有保护环境的道德责任感,担负起对后代人的责任。
作为伦理学的分支,生态伦理学以“自然的价值”、“自然的权利”以及“人对自然的态度”等为探讨主题,不局限于道德哲学的范围,而是渗透到文学、文化、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生态文学在人类个体和群体生态意识的构建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儿童文学,以处于心理认知高速发展的儿童为主要读者,通过吸引、共情、感染等方式,帮助儿童建构起正确的生态伦理意识。
儿童文学无疑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绘本是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艺术形式,儿童一般在认字前就接触绘本阅读,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画面)和聆听,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所传达的情感。对他们来说,绘本也许是他们接触的第一部艺术和文学作品。透过直观生动的图片,孩子们能够在想象的世界里去认识事物,接触不同的话题。
随着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儿童的社会地位自19世纪开始发生改变。儿童不再被当成年龄小、个子矮的“成年人”来看待,而是被当做一个具有特异性的群体,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人们渐渐意识到,由于儿童时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异于成人,儿童的心理认知构建方式和媒介自然也与成人不同。儿童早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变化迅速而显著,儿童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最为敏感,所形成的心理和认识模式对毕生发展有着关键意义,对个体长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法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本儿童绘本是1919年由法国著名插画家艾迪·罗格朗(Edy Legrand)创作、 NFR出版的《Macao与Cosmage的幸福体验》(MacaoetCosmage)。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则是法国儿童文学绘本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图画的艺术价值和叙述功能上,绘本都有了质的转变。
目前,无论是从本身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形式与体裁的配合度还是市场占有率上来看,儿童绘本都是对儿童传递主流生态伦理意识的合适媒介。
首先,表现形式和内容方面,绘本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规律、方式、水平和需求。发展心理学认为,人自婴儿阶段就具有主动的、有选择的知觉活动,以及整合信息并分类编码的加工能力。著名心理专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发展有四个阶段,其中的前三个阶段均发生在11—12岁前,分别是依靠运动感知环境的感知运动阶段(0—2岁)、凭借表象等心理符号进行思维的前运算阶段(2—6、7岁)、思维活动虽还需要具体活动支持,但已经具有运算图示,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的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三个阶段所跨越的时间正是儿童绘本主要读者群的年龄段。尤其在思维的前运算阶段,儿童能把感知动作内化成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利用心理符号(主要为表象)进行思考,因而促进了思维的飞速发展。为了让儿童更好地接收和进行意义加工,有效地感知信息并且进行思维运算,绘本汇聚多种符号系统,同时刺激多种感觉通道及相对应的脑区,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和信息加工的模式。绘本篇幅较短(一般不超过32页),符合儿童的记忆和注意力相对较短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凝练、符合儿童理解能力,有效刺激听觉通道;画面时而直观,时而抽象,时而色彩饱满,时而擅用留白,时而繁复,时而简洁,符合儿童受刺激物的外部特征和知识经验制约的注意选择性特点;制作材质和包装形式多元、符合儿童读者对于安全的要求。绘本帮助孩子们认识世界和自我,其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其次,在形式-体裁配合度方面,生态环保是恰当的绘本体裁。上述前三个认知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具体的活动和语境,所以,成功的绘本多涉及孩子日常生活的话题。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泛灵心理,所以绘本多采用拟人的表现手法,为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甚至天空、大地等非生命的物品赋予人类的思维、感情和活动。这些恰恰适合表达生态伦理意识中的自然价值观,更能引起儿童读者的共鸣,达到共情的效果。
最后,市场方面,绘本作为学前儿童主要的阅读物之一,从读者的喜爱程度和市场占有率来讲都可以承担广泛传播生态意识的使命。2013年,绘本销售量几乎占法国所有儿童读物市场的四分之一*王珺. 《法国少年儿童类图书出版概况》. 北京:出版参考,2014.,由此可见法国儿童绘本的影响范围甚广。因此,绘本是给孩子传达健康的生态伦理观,促进儿童构建完善的生态人格的有效媒介,从接触时间、频率到接纳程度上都可以得到保证。因此,儿童绘本是面向儿童传播健康的生态伦理意识的合适载体。
作为绘本大国,法国绘本作家和出版商制作了很多深受儿童读者喜爱的经典绘本作品。 在法国儿童绘本的发展历史中,生态思想和自然意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凸显其中,出现了很多以自然和生态为主题的作品,体现了法国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视。随着生态伦理意识在法国的觉醒和传播,政府益发重视环境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赋予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更广泛的定义,将法国生态建设从国家范围延伸到了全社会层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悠久的法国绘本也积极参与到环保运动之中。一些具有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法国儿童绘本作家将创作视角从人类社会生活延伸到了广阔的大自然中,关切其他物种及它们的生存家园。他们从生态整体利益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儿童亲近自然的天性出发,用其神奇绚烂的笔触勾画了多彩的画面,从不同的角度向儿童展现大自然的魅力,创作出了许多以自然和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经典儿童绘本,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养成良好的生态习惯,建构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完善生态人格。
相比于成人,儿童的天性更倾向于亲近自然。大自然的一切都可能会吸引儿童的注意,在他们的眼中,一朵鲜花或是一棵小草都值得细细观察。但是城市化的过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儿童的视野,他们困在钢筋水泥筑成的牢笼之中,看到小小的蚂蚁甚至都会惊奇。生态伦理意识打破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要正确认识自然以及自然的价值。法国的一些儿童绘本就以认识自然为主题,在儿童认识世界的最初阶段,展开了对儿童的自然启蒙教育。这些绘本常常以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动物或植物为原型画出五彩斑斓的画面来吸引儿童的视角,再配以通俗易懂且充满童趣的话语来一步步引导儿童认识自然界的新鲜事物。例如,在绘本《海底世界》(Lapetitemerbleue)中,作者用幽默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生动的海底世界。绘本从海滩拉开序幕,到浅海再到深海最后又回到海岸上。在这一趟海中探索冒险中,孩子们能够认识到各种海底动物:岸边握手的两只大螃蟹,礁石上的海星,水里的海葵,吐着墨汁的章鱼,小海马,能张嘴的“石头”,翻车鱼,鲈鱼,鲨鱼还有岸上的海鸥等等。每一页的画面都是一个新的物种。在翻开每一页的绘本时,儿童都会体验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也会感叹大自然竟有这么多神奇的事物。除了教给儿童海底动物的名字,这本绘本还以简单有趣的文本来普及这些动物的特点,引起儿童的兴趣,如“海马爸爸腹部的育儿袋里,正孕育着小海马呢(幼鱼呢)(Dans le ventre de Monsieur hippocampe, comptent ses petits oeufs)”“这个圆形物是个翻车鱼,傍晚时分时,它会吞食水母”(Rond le poisson, le poisson lune. Gobe la méduse au clair de lune. GLOUPS !)。又比如《我和丛林的动物一起阅读》绘本系列(Jelisavecmesanimauxdelajungle),向儿童介绍了各种丛林动物。《向草里看》(Regardedansl’herbe)则展现了关于昆虫的一番天地,在满眼绿色中识别一个个漫步在自然中的小小生物。还有的绘本直接鼓励儿童走出狭小的天地,去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并提出了关于探索自然行为的各种建议。如《早春》(Premiersprintemps),就鼓励儿童充分发挥了多种感官功能去认识世界:闻花香,听雷鸣,滑冰,尝樱桃……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儿童直观地体会到了它的神奇魔力。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让人类自由地成长并发展起来,之前由于生产力发展随之膨胀的藐视自然的态度是十分错误的。生态伦理意识批判人类漠视自然的行为,认为自然的存在有其内在的价值,倡导人类在正确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尊重自然。法国著名哲学家史怀泽(Albert Schweitzer)提出了以“敬畏生命”为核心的生态伦理学,肯定所有生命的价值。他认为“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阿尔贝特·施怀泽. 《敬畏生命》. 陈泽环译.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9-10.,强调要敬畏一切生物的生命。在此基础上,美国哲学家泰勒提出了“尊重自然”的伦理思想:“一种行为是否正确,一种品质在道德上是否良善,将取决于他们是否展现或体现了尊重大自然这一终极性的道德态度。” (1986)*杨通进. 《环境伦理:全球话语中国视野》.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05-106.泰勒将尊重自然视为衡量行为、品质的重要标准。尊重自然,就意味着尊重自然界的所有生命,不再以“自然的主宰”居高临下的态度俯视世界。
由于生活环境越来越远离自然,儿童有可能会产生漠视生命的行为。所以也出现一些以指导儿童如何与其他生物相处为主题的绘本。绘本《狐狸与我》(Lerenardetl’enfant)描绘了一个小女孩与美丽的狐狸短暂相遇后又分离的故事。画面之初,小女孩见到狐狸第一眼后就对它念念不忘,她不断搜寻狐狸的踪迹,在多次接触后狐狸放下了警惕和戒备,和女孩成为了朋友。可是女孩却想要永久地占有狐狸,她拿起项圈套住了它的脖子,将它带入闭塞的空间中。狐狸惊慌失措地逃开了,逃向了大森林。狐狸天性自由,回归自然是它的本性使然。女孩虽真真切切地爱着狐狸,但她却不知如何正确地去表达爱。绘本传达了“爱即尊重”的思想,尊重狐狸作为野生动物的习性,而不是占有。类似的故事还有《小马来了》(Diegoestarrivé)。一匹小红马作为生日礼物被送给了菲利伯特。虽然小马和男孩成为了好朋友,但终日只能束缚在一个小房间里。小红马再也无法抑制对自由的渴望,最终回归到大自然中。孩子们在质朴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间懂得了尊重其他生命的天性,尊重自然法则的道理。生态伦理意识强调万物平等的价值观,将动物视为真正独立的存在体,承认并体现动物也有自己的尊严和生活方式。在许多绘本中,动物都是故事的主人公,它们甚至拥有超越于人的智慧。儿童会明白到人并非是自然界中唯一有价值的存在,要去尊重自然界的一切。
人类毫不吝惜自然资源并肆意破坏自然环境,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生态危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能源枯竭等尖锐的问题迫使人类必须采取行动,以缓解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伦理意识的内涵之一就是“确定人对自然界的道德义务”*曹孟勤. 《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 北京:清华大学,2004.。人类须履行对自然的道德义务,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儿童,作为社会未来的主要力量,更需要从小培养其保护自然的意识。法国儿童绘本作家以幽默直白的画笔向儿童揭露了当前环境的问题和危机,使孩子们自小就产生环境危机感,明白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自己需要担负的责任。《都是放屁惹的祸》(ChaudelaPlanète)以全球变暖为主题,看似夸张和无厘头,从动物的视角探讨真实而严肃的现实问题。动物们纷纷抱怨全球温度升高后带来的窘境,野狼被迫困在浮冰上飘向海的远方,驯鹿差点被淹死,野犬身上晒出棕色的斑点……大大小小的动物们聚在一起开了个国际性的会议,但最终也没有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作者在文中发出呼唤:“在找到解决办法前,一定要找寻问题的根源。”
透过这本书,孩子们不仅可以直观地了解全球变暖的后果,还意识到地球需要自己的行动与支持。一些绘本更是直接向儿童提出严肃的问题,警醒儿童珍惜资源,珍爱自然。《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Quandnousauronsmangélaplanète)设想了人类滥用地球资源直至枯竭的场景并揭露了人类贪婪掠夺的后果:“如果我们砍掉了最后一棵树,如果我们捕完了海洋里的最后一条鱼,最后只剩下钱,可是钱又不能吃。”从无岸可着陆的企鹅、绝望的小鱼、水龙头里残留的一滴水、干枯的花草再到孩子惊恐的眼神,这样悲哀无奈的场景直接引发了孩子对明天的思考。还有一些法国儿童绘本直接给出一些建议,用诙谐童趣的语言指导儿童在生活中形成健康的生态意识,培养好的习惯。如“保护生态环境”(LesPiedsSurTerre)系列绘本,一共分为《我选垃圾来回收》(Jetrielesdéchetspourlesrecycler)、《我要保护大自然的动植物》(Jeprotègelanaturepoursauverlesplantesetlesanimaux)、《我要关灯省能源》(J’éteinslalumièrepouréconomiserl’énergie)、《我的食物很环保》(Jesuisbiendansmonassiette)、《我的书包很环保》(J’aiunsacd’écoleécologique:etdesfournituresdurables)和 《我来关水龙头》(Jefermelerobinet:Pouréconomiserl’eau)六册。从水、电、垃圾回收、购物选择、生活习惯等方面教给孩子们用日常点滴的行动来爱护环境,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认识自然是前提,尊重自然是基础,保护自然是能发挥儿童自主性的最终目的。儿童通过保护环境过程中的亲身体验,更理解尊重自然的真谛,更准确地认识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国儿童绘本对上述三个方面均有涉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以帮助儿童构建健康的生态伦理观。
儿童绘本有着深远的发展历史,并随着法国的时代变迁、法国社会儿童观和自然观的发展而调整和丰富。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到,在其发展过程中,作为生态伦理意识载体的法国绘本一直关照以下两大因素:
(1)自然观的发展:人类由最开始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和依赖,发展到索取甚至无节制的开发和榨取,当两者的关系达到严重不平衡时,人类终于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发现我们依赖自然,同时也有责任保护自然,索取和付出之间的平衡才能带来健康的生态关系。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一再审视和思考远比“关系”本身更值得关注。而法国的生态绘本恰恰体现了这种思考和内省,在展示大自然的同时,旨在发展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喜爱、同理心和责任感,建构身心和谐,自然与个体平衡的生命观。法国以生态意识为主题的绘本或描绘了自然的浩瀚景观,或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奇妙生物,或讲述了人与动物的相处,或揭露了环境问题,它们凭借缤纷的画面、富有童趣的情节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以简单朴素的语言传播环保理念,从多个角度拉近了儿童同自然的关系,使儿童在人生初期能够对自然有一个正确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形成基本的生态伦理意识。
(2)儿童观的发展:儿童不再被认为是年龄幼小的“成人”,而是具有其独特的思维特点,以有别于成人的方式来认知世界、认知自我。法国绘本突出了这样的儿童观,强调和尊重儿童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在法国绘本的创作中,不仅“再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以更加开放的叙述模式引导儿童主动地自我思考、自我发现和自我建构。法国儿童绘本摒弃了以前儿童读物以说教或教化为主的叙述方式,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为儿童自然观的发展提供支持、空间和可能性,而不是结论。它们引导儿童一步步地迈出原有的小天地,走进大自然中,接收自然的美感教育,学习大自然的法则,让儿童在广袤的天地间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身心。
综上所述,简单、易懂的绘本使生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儿童的自然观,甚至世界观,对建立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关系意义重大,并对儿童自我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严峻的生态环境的考验之下,儿童文学作家有责任去将健康的生态观贯穿在作品中,提醒并促使儿童与自然和谐相处。法国的儿童绘本为我国儿童绘本如何体现生态主题提供了参考意义。我国的儿童绘本也可以并且应该在生态伦理意识方面多下功夫。我国传统的生态伦理观点在强调“天人合一”的同时,承认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与西方生态伦理文化有互补之处*庞昌伟,龚昌菊. 《中西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8-104.。中国绘本若能基于中国本土化的生态伦理观,同时借鉴西方绘本的表现形式、生态观点和出版政策,既可以保证绘本作品的原创性,也能紧跟时代需求,担负起儿童文学传播健康生态伦理意识的重担与责任。
阿尔贝特·施怀泽. 《敬畏生命》. 陈泽环译.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曹孟勤. 《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 北京:清华大学,2004.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刘耳,叶平译. 《哲学走向荒野》.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论自然》. 吴瑞楠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蕾切尔卡森. 《寂静的春天》. 吕瑞兰李长生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卢梭. 李平沤译. 《爱弥儿》.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1978.
庞昌伟,龚昌菊. 《中西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王珺. 《法国少年儿童类图书出版概况》. 北京:出版参考,2014.
王顺玲. 《生态伦理及生态伦理教育研究》.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杨通进. 《环境伦理:全球话语中国视野》.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Barbetti Y.Jelisavecmesanimauxdelajungle. Champigny-sur-Marne : Edition Lito, 2000.
Brasseur P.Diegoestarrivé. Paris : Pastel, 2006.
Crausaz A.Premiersprintemps. Nantes : Mémo, 2010.
Dumas Roy S., Houssais E.ChaudelaPlanète. Paris : Ricochet, 2009.
Gombert J-R., Dreidemy J.LesPiedsSurTerre. Saint-Pierre des Corps : Editions L’Elan vert, 2006.
Hayashi E.Regardedansl’herbe. Paris : Petit Nathan, 2014.
Jaquet L.Lerenardetl’enfant. Paris : Hachette, 2007.
Linden (Van der) S.Lirel’album. Gaillon : L’atelier du poisson soluble, 2006.
Serres A.Quandnousauronsmangélaplanète. Voisins-le-Bretonneux : Rue du monde, 2009.
Taylor P. W.RespectforNature:ATheoryofEnvironmentalEthic. Pari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Thildou R.Lapetitemerbleue. Paris : Les éditions de Ricochet,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