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情引线 缘情品言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主线教学策略

2018-04-03 04:27蒲志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主线课文阅读教学

蒲志辉

(永春第一中学,福建 永春 362601)

现代文阅读教学要力求“线明珠亮”,教师可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选取不同的主线进行教学,或以“意”,或以“情”,或以“言”,或以“法”。若以“情”为主线,则需借助语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在具体教学中,“穿情引线,缘情品言”就是以情感主线贯穿全文,引导学生品读重点字词句,把情感渗透与语言文字完美融合,进而感悟真情与道理,实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情感目标,这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深挖教材,寻找基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不管是写文章还是读文章,都离不开“情感”二字。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不仅包含了学生需要学习的有关知识,还有效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1]对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文本的深意和蕴藏的情感,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以情感教育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文章的真善美,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操的陶冶。[2]

(一)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情感主线教学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期间要深入研读文本,品味其细腻的情感,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意图,然后以情感教育为主线串联整个课堂教学,在合适的教学手段中传递丰富的情感和语文知识,并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其中,激发学生与作者在内心情感上的共鸣,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二)深入把握文章的情感表达

只有深入把握文章的情感表达,才能使学生由“假懂”到“真悟”,真正领悟到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写作技巧和结构布置,而是要引导他们对字里行间的情感进行细致地品读感悟,这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这样才能化简单的文字为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深入把握文章的情感表达。例如,在教学《荔枝蜜》这一篇课文时,要鼓励学生抓住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这一主线,体会作者从开始的不喜欢,到不知不觉间动情,到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的过程,在语言品味中抓住“都愿意”“不是为自己”等具有人的意愿的词句,感悟到文中真正要赞美的对象——伟大的劳动人民。

二、情境渲染,渗透情感

(一)媒体情境渲染,唤醒学生内心情感

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刺激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情境,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有效转化。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要借助媒体情境渲染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例如,在鲁迅先生所写的《故乡》一文中,一开始就用了“时候既然是深冬……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来描写故乡之景,展现旧中国时期的农村破旧不堪的景象,抒发其对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之情。教师可以“作者是怎样抒发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之情的?”为教学主线,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受到情感的刺激,从而走进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体会作者的内心。

(二)悬念情境辅助,引发学生情感思考

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乐于去探索这些未知的知识,从而强化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例如,教师在教学《孔乙己》这一篇课文时,可以利用具有发散性的问题来作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孔乙己值不值得同情,为什么?”在这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再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为什么偷东西?他偷什么东西?他的认罪态度如何?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问题所吸引,快速地从文本中找到相应的语段,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个人朗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等手段,让学生在思考与品读中实现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有效理解,学生的内心也由刚开始的不同情到最后的同情、怜悯,鲁迅在文中所要塑造的“苦人儿”形象也在抽丝剥茧中得到了不断的矫正,学生也才最终读懂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这就是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来诱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它不仅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情感教育。

三、深入品读,把握情感

(一)读出情感信息,引发情感共鸣

“三分诗,七分读”强调的是诗歌要通过朗读,才能读出作者的情感,进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在现代诗教学中,教师可以朗读训练为教学主线,通过师读、生读、录音朗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入课文的画面之中,引发情感的共鸣,获取更为真切的体会,进而走进文章与作者,拉近与作者的情感距离,充分感受不同人物形象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在朗读《沁园春·雪》时,可以朗读为教学主线,用不同的语气朗读不同的部分。读上阕应读出豪情万丈的胸怀,读下阕应读出居高临下的气势,而读最后三句则应读出气宇轩昂的英雄气概,只有这样才能读出作者开阔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当然,要想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朗读的情感和语气,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里,引入课文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写作背景,让学生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情感。

(二)读出主旨信息,引发情感共鸣

文章的主旨信息,可以通过分析词句、梳理文章结构等手段,实现出情入理。教师可以从关键句入手,让学生反复朗读,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并走向课文的最深处,进而把学到的知识作用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上。跳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读出主旨,也能实现对语言文字的有效体会,引发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孤独之旅》一文时,教师可以长文短教,以“文章哪些地方写出了杜小康的孤独之感”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先让学生找出文章表现杜小康孤独的语段,再让学生跳读语段,在反复朗读中,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主人公是如何在孤独的磨砺中逐渐摆脱迷茫、怯懦,走向成熟与坚强的。学生在读出文章主旨之后,再结合自身的成长过程谈感受,有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就可以打开话匣子畅所欲言了。

情感教育是语文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穿情引线,缘情品言”与孙绍振教授的情感逻辑理论是一致的,它并非放弃理性与逻辑,而是在理性与逻辑的基础上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善于抓住情感教育这一主线,让学生通过品读文字,增添情感体验,实现思维层次的有效迁移,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

[1]陈明理.情感渗透——让阅读教学更高效[J].内蒙古教育,2016(11).

[2]叶春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渗透[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6).

猜你喜欢
主线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数字主线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