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管理角度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协同培养研究

2018-04-03 03:56周小平贺蓓蓓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师资

周小平 贺蓓蓓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300;2.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300)

引言

近年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工业4.0时代。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的来临,对产业链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迫切需求。但是,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财政部从2010年开始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但是,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体系却不够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培训基地作为全国性培训学习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各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带动了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但是,尚未突出职业教育教师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培训的主体以普通高等院校为主,缺少企业的参与,影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主管部门对“双师型”高职师资队伍的培养尚缺乏有效的质量评价方式,以至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培养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亟需引进企业的资源,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提高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水平的提高。

一、国外职业教育教师资培训现状及启示

为了更好地培养“双师型”教师,研究了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校企共建的师资培训模式,希望能为我们带来一些有益启示。(1)德国的“校企共建”师资培训模式。德国的职业学校与培训企业之间互相交织,密不可分。德国要求教师不断地接受进修培训,以获得最新技术,满足社会及教育政策变化需求,紧跟教学计划、培训规格的更新。各类企业都非常乐意为师资培训提供实习场地。学校也为企业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对企业内部的职工进行培训。(2)美国的职业学校与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校企合作的伙伴关系发挥了企业的技术力量,学校聘请企业界的人来担任学校顾问,帮助学校设计更新课程、检查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参与外界联系。教师熟悉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并以此为标准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促使专业知识的不断发展。(3)澳大利亚与企业配合紧密。澳大利亚TAFE学院从新教师到在职教师都需要进行定期的企业培训。TAFE学院允许教师每周利用10小时的时间去企业从事兼职活动,以掌握企业最新的技术动态和行业信息。企业希望通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宣传企业文化,吸引认同企业文化的毕业生,为企业储备人才。同时,通过教师教授学生企业最新的技术,可以减少企业为毕业生培训的时间和费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因此,在澳大利亚教师去企业培训的费用是由企业承担的。

二、校企双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求

学校和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因此有着各自的使命和利益诉求。但是,两者在某些方面具有一致的目标。企业的需求是:(1)获得所需的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企业希望学校能提供企业适用的毕业生;(2)培训场地、设备等投资的节约。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进步,企业培训员工是必然的,为了培训而投入的场地和设备也不可或缺。因此,企业如果与学校合作,可以共享培训的场地、设备,节约开支;(3)生产及研发攻关项目得到学校支持。

高职院校的需求是:(1)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2)“双师型”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3)企业实践培训场地的保障;(4)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高等。因此,经过仔细分析,立足于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校企双方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高层次技术型人才;(2)培养优秀的“双师型”教师;(3)合作开发高新技术应用项目成果,服务于企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4)培训场地、设备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竞争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学校来说,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最强的竞争力。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就是教师的素质提高。因此,校企双方围绕着这四个共同的目标,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就有了原动力。

三、“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的内容

(一)校企优质师资的共享共建

学校应该主动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让学校从象牙塔中走出去,学校师资和企业员工相互融通、共同培养,打造开放、共享的“双师型”教师资源库。具体措施包括:

1.学校实施专业教师企业挂职制度,完善教师实践假期制度,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

学校专业教师通过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通过企业挂职,也有利于教师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从而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企业积极为学校的教师提供岗位,并派人指导和培训。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强大,与其高质量的职教教师队伍密不可分,要求教师至少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只有建设一支理论与技术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教育才能服务产业需求,长盛不衰。

2.学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

职业教育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就是必须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学校积极引进企业技术专家、师傅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师资合作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等工作。学校积极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培养、培训体系,放宽年龄、专业、学历条件,鼓励懂技术的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任教。企业鼓励技术能手到高职院校做兼职教师,并给予充足的时间来学校上课。“抬头看天,低头走路”两不误,正是有益职业教育发展的长远之举。

3.学校派遣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科研团队,直接开展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研究。

企业生产一线碰到技术难题时,积极邀请高校的有关专家组成科研攻关小组,协助解决问题。学校也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的研究,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建立考核机制,要求教师掌握本专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等动态发展趋势,及时修订课程标准,改进教学内容。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校企共享共建,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解决学校实践指导教师紧缺的问题,又有利于企业得到学校的科研支持,减少人力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二)培训课程共享共建

1.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培训课程体系

基于校企共同的目标,学校聘请企业专家与学校共同开发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素养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师的师德养成、专业知识更新、实践技能积累和教学能力提升。通过对“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描述及专业核心能力的分析,课程体系主要由教师素养、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学科)能力三方面构成。教师素养包括师德素养、工匠精神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专业(学科)能力包括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最新的技术动态和行业信息等。面向不同的培训对象,课程模块可以采用模块组合或培训包的形式进行组合,以利于因材施教。

2.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课程标准

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调研、评估,制订“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培训课程的课程标准,确定相应的授课内容。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类课程的标准可以由学校牵头制订。专业(学科)能力类课程的标准可以由企业牵头制订,尤其是专业技术能力课程。教师素养类课程的标准可以邀请校企双方的专家共同制订。每个门课程应有相应的能力提高项目,再辅以对应的项目综合训练。

3.双方共同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

在制订课程标准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安排人员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教师的安排以课程授课质量提高为主要目标,可以进行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可以是学校或企业教师单独授课,也可以是企业和学校教师同时主讲一门课。授课方式可以采用集中面授、网络授课和单独指导等方式。

(三)培训场地资源的共享共建机制

校企双方建立“双师型”培训场地资源的共享共建机制,是指校企双方建立起资金、设备、场地等资源共同使用、互相补充的关系。

1.培训场地共建。建立校企双方培训场地的共用、共享机制。学校的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可以根据企业的流程、标准、布局和文化进行设计改造,将企业元素融入校内师资培训基地,同时可以作为企业的培训场地,为企业培训提供保障。企业也可以利用企业生产车间、实验设备,将教学车间的功能纳入到生产车间,引入教学元素,兼顾生产与教学要求,满足“双师型”教师培训生产实践教学环境的要求,为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实践场所,以及项目综合训练的培训场地。通过校企共建培训基地,不但能满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而且通过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共建,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2.培训经费共享。企业和高校合作建立培训、实习、科研等经费的互助、共享机制。按国家规定学校和企业都要将人员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业培训工作,并实行专款专用。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协商规划每年“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人数,做好培训计划后,将所需培训经费按计划拨付,专款专用。对于教师培养过程中需投入额度较大的科研费用,校企双方可以考虑以共同出资的形式支持科研创新,科研成果共享。总之,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将资源有效利用,实现双赢。

结语

总而言之,校企双方可以通过资源整合,达到优势互补,使双方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实现校企双方利益最大化。校企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双师型”师资培养课程设置、企业实践场地、企业导师聘请等难题,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水平,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好地保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动企业参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性,减少企业为毕业生培训的时间和费用,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人才竞争力。校企协同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师资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