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汉赋单音副词同义关系分析

2018-04-03 03:31:20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义位汉赋单音

(甘肃医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甘肃 平凉 744000)

江蓝生先生曾在《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一书“序”中提到:“在跟几位同道交谈中,大家认为,汉语史研究有两项基础性工作必须做。一是有计划、有选择地展开各代的专书研究,全面考察、描写其中的语言现象。专书研究是断代研究的基础,而断代研究又是整个汉语史研究的基础。”也就是说,从共时角度揭示专书或某一时代同义词间在某个共同义位条件下存在的种种差异,可以更深入、科学地认识具体词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本文以中华书局1977年版李善注本《昭明文选》(以下简称《文选》)列出的二十二篇汉赋并东汉班固《两都赋序》为文献语言材料,从共时角度研究汉代单音副词同义关系的基本面貌。

1.同义词归纳方法及原则

关于同义词,王力先生认为“所谓同义,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那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也就是说,它们是以某一个共同义位为核心而构成的。我们在归纳单音形容词同义词时,主要以王力先生的观点作为理论支撑,采用语境显示法,从原文出发,依据前人时贤注疏、考证等成果而作决断。同时,遵循一下三个原则:

第一,充分利用词典学成果的同时,将人类的认知角度和民族的思维方式作为义位归纳的重要参数。词典学研究成果为我们在词义的义位划分、意义源流分化和意义阐释方面提供了可资利用的丰厚资源,但仅按词典列举的义项来归纳、分析义位是不够的。我们知道,词的义项是词语理性意义的分项帮助,是概念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只是认知概念的一种“紧缩”,仅与事物的某些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只要在交际中足以指称事物就可以了,并不能反映事物全貌,而认知概念则是人类认识主、客观事物的结果,能较全面反映现实事物。如果仅仅利用义项来研究义位,等于是在词义这种残缺的概念反映中分析语言的语义系统,显然无法客观、全面地表现人类认知系统在语言中的状态。

第二,重分与概括相结合。我们在利用词典义项来归纳义位时发现,所编词典的规模、公用、性质不同,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词典中会有不同的义项数。如“贫”在《王力古汉语字典》中有三个义项,而在《汉语大字典》中有四个义项。基于此,本文在确定义位时,综合上文提及的归纳原则,按照语义系统需要重新审视词典所列义项,对义项的分合做出概括来确定词的义位数量。如由形容词意动或使动用法产生的意义,列为独立义位;因修饰的对象不同而意义特点不同的,分属不同义位;词义感情色彩明显不同的,分属不同义位。

第三,符合汉代语言实际。本文考察的同义词出自两汉文献,其词义系统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分析每一个词在《文选》汉赋中的义位时,我们参照2000年中华书局版《王力古汉语字典》和1978年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大词典》所描写的该词的义项对立情况,以该词在用例中的实际意义为主决定它是否为一个独立义位。但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词之间如果词性相同、音不同或不相近且具有一个共同义位,我们就可以判定这些词是同义词。如果一个词与该词的其他形式(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同时出现,不能算作一组同义词。

根据以上原则和方法,《文选》汉赋归纳出具有同义关系的单音副词五组。它们是:

(1)毕、咸、悉、徧 (2)同、共(3)甚、(4)初、始(5)勿、不。

2.《文选》汉赋单音副词同义词义位归纳

现将五组同义词义位归纳如下:

2.1 【毕、咸、悉、徧】

2.1.1毕。 《说文·四下·部》:“毕,田罔也。 從。 象毕形微也。 或曰甶聲。臣铉等曰:‘甶音弗。’”共出现十次,有三个义位:

(1)全部、全都。 例如:

1)“鸟~骇,兽咸作”。 (东汉·《南都赋》)

2)“十二~具,黄钟为主”。 (东汉·《长笛赋》)

(2)结束、完毕。 例如:

3)“飨赐~,劳逸齐”。 (东汉·《西京赋》)

4)“韶武备,泰古~”。 (东汉·《东京赋》)

(3)打猎用的网。仅出现一次:

5)“华盖承辰,天~前驱”。 (东汉·《南都赋》)

2.1.2咸。 《说文·二上·口部》:“咸,皆也,悉也。 从口,从戌。 戌,悉也。”共出现十五次,义位为皆、全部。例如:

(1)“~用纪宗存主,飨祀不辍”。 (东汉·《东京赋》)

(2)“风骞翥于甍标,~遡风而翔”。 (东汉·《南都赋》)

2.2 【同、共】

2.2.1同。《说文·七下·部》:“同,合会也。臣铉等曰:‘同,爵名也’。《周书》曰:‘太保受同嚌’。”共出现十六次,有三个义位:

(1)共同、偕同。 例如:

1)“然而四海~宅西秦,岂不诡哉”? (东汉·《西京赋》)

2)“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嬉”。 (东汉·《归田赋》)

(2)齐、聚。仅出现一次:

3)“踾踧攒仄,蜂聚蚁~”。 (东汉·《长笛赋》)

(3)使……一致。仅出现一次:

4)“~衡律而一轨量。 ”(东汉·《东京赋》)

2.2.2共。 《说文·三上·共部》:“共,同也。 凡共之属皆从共。 ”共出现五次,义位为共同。例如:

(1)“放雉兔,收置罘,麋鹿蒭荛,与百姓~之”。 (西汉·《羽猎赋》)

(2)“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坐咸~荣观,不亦可乎”? (东汉·《鹦鹉赋》)

“同、共”两词具有共同义位“共同”。

2.3 【甚、酷】

2.3.1甚。 《说文·五上·甘部》:“甚,尤安乐也。 ”共出现三次,义位为非常、很。例如:

(1)“况初制于~泰,服者焉能改裁”。 (东汉·《东京赋》)

(2)“止于坐隅兮,貌~闲暇”。 (东汉·《鹦鹉赋》)

2.3.2酷。 《说文·十四下·酉部》:“酷,酒厚味也。 ”共出现四次,有两个义位:

(1)很。仅出现一次:

1)“愤伊鬱而~,愍眸子之丧精”。 (西汉·《洞箫赋》)

(2)气味浓烈。出现三次:

2)“芬芳漚郁,~烈淑郁”。 (西汉·《上林赋》)

3)“美襞积以~烈兮,允尘邈而难”。 (东汉·《思玄赋》)“甚、酷”两词具有共同义位“很”。

2.4 【初、始】

初。《说文·四下·刀部》:“初,始也。裁衣之始也。”共出现十四次,有两个义位:

(1)副词。初时。例如:

1)“大汉~定,日不暇接”。 (东汉·《两都赋序》)

2)“~恭王始都下国,好治宮室”。 (东汉·《鲁灵光殿赋》)

(2)名词。(新的)开始。例如:

3)“上纪开辟,遂古之~”。 (东汉·《鲁灵光殿赋》)

4)“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 (东汉·《鹦鹉赋》)

2.5 【勿、不】

2.5.1勿。《说文·九下·勿部》:“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 ”《小尔雅·广诂》:“勿,无也。”共出现六次,义位为不能、不要。例如:

(1)“实陂池而~禁,虛宮馆而~仞”。 (西汉·《上林赋》)

(2)“揽葛藟而授余兮,眷峻谷曰~坠”。 (东汉·《幽通赋》)

2.5.2不。 《广韵》:“不,弗也。 ”共出现二百七十五次,义位为不能。例如:

(1)“讬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迁”。 (西汉·《洞箫赋》)

(2)“于是乃使天性昧之宕冥,生~覩天地之体勢,闇于白黑之貌形”。 (西汉·《洞箫赋》)

“勿、不”两词具有共同义位“不能”。

3.《文选》汉赋单音副词同义关系构成

通过对上述共同义位的归纳,我们发现,《文选》汉赋单音副词同义关系构成类型较为单一,仅有两种类型:第一,本义相同。由于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或对象的认识角度不同,对同一现象、状态、特征的看法不同或所选择的标示词义的代表事物(现象)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词,这些词从不同角度表述同一种状态、现象,因而形成了同义关系。这种情况在《文选》汉赋单音副词同义词中只有一组,即“共、同”。《说文》用“同”来训释“共”,可见二者在本义上就具有同义关系。第二,词的本义有别,后来发展成为同义关系。一些共时角度具有同义关系的词,多数是由于词的词义发展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出现交合,造成义位的相同或相近。这些词就能以偶然交重的义位为核心形成同义词。这是形成同义词最重要的途径和原因。《文选》汉赋单音副词同义词群中剩余四组皆为此种类型。

猜你喜欢
义位汉赋单音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卫星通信物理层非直扩链路的单音干扰影响解析
无线电工程(2021年1期)2021-02-03 12:02:18
汉语义位“宽”“窄”历史演变比较研究
现代语文(2020年2期)2020-05-11 02:35:18
秦文琛唢呐协奏曲《唤凤》“单音”技法再探究
当代音乐(2019年4期)2019-06-11 14:54:47
单音及部分频带干扰下DSSS系统性能分析
浅析英汉词语搭配研究现状
文教资料(2018年17期)2018-10-29 11:15:04
“壮夫不为”与“不讽则劝”——扬雄对汉赋理论的改造与两汉之际文学批评思想的定型
视唱练耳听力训练的方法
现代交际(2017年5期)2017-05-17 18:24:29
一篇汉赋一座城
火花(2015年6期)2015-02-27 07:42:28
汉赋对水象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