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红
(政和县实验小学,福建 政和 353600)
小学教材文本大多是比较经典的文章,其内质精美度极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挖掘学习,让文本内质美成为教学重要发起点。小学生直观学习思维比较敏感,教师不妨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针对学生心理需求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审美的意识。通过生动讲解、课堂展示、诵读示范、解读插图、课堂演绎、多媒体展示等,为学生展开文本审美性学习提供有力帮助。
《彩色的翅膀》讲到一个驻岛战士探亲回来,居然带来了一纸盒子蝴蝶,通过作者的娓娓道来,我们才明白了其中原委。文本解读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给出一些思考问题,发动学生展开探美之旅。问题设计时,侧重于审美体验:战士驻扎海岛,这海岛有哪些美丽景色呢?战士探亲带来蝴蝶,目的是什么呢?从战士的所作所为中,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美丽精神呢?学生展开独立阅读学习,并自发形成集体讨论,给出个性学习认知。有学生认为:海岛是美丽的,不仅有蔬菜、西瓜,我们还可以想象到海水、蓝天、白云等。最美的当然是驻岛战士,他们都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不仅追求海岛生活的丰富性,还可以深深体验到战士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国家坚守海岛的坚定决心。这些精神品质才是最美的。
上例中教师给出学习思考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明确学习方向,而学生在探美过程中既获得了美的洗礼,又对文本内涵展开深度挖掘,感知收获颇丰。
教师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教学引导方式展开多重优化选择,教师要依据教学实际需要展开教法筛选,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经典文段赏析、发动学生展开仿写活动、创设丰富合作学习机会等。特别是合作学习形式优化处理,应该成为教师教法运用的关键。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呈现多元性发展趋势,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但合作学习形式设计单一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丰富合作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审美体验机会。
在学习《鹿和狼的故事》时,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诵读活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渐走进文本核心。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直接的感知机会,教师让学生以“假如没有猎人”为话题,谈谈凯巴伯森林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拿到话题,开始议论纷纷。有学生说:假如没有猎人,森林里有成群的鹿在觅食,周边还有一些狼在伺机偷袭,鹿群保持十分的警惕,准备随时逃出狼群的魔爪。在鹿群和狼群的较量中,鹿群会变得更加强健起来,而狼群也在茁壮成长。森林成为鹿群和狼群游戏的舞台,虽然杀戮不断,但整个森林呈现一片生机。
教师让学生展开假设性讨论,成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并在具体讲述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同时,让学生懂得生态需要平衡,人为打破生态平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审美是一种情感认知体验过程,也是学习认知自然升级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展开审美教育,教师要注意提升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发动学生参与实践性审美体验活动。诵读经典文段、课堂演绎、仿写训练、实地观察、社会调查等,都属于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教师要注意全面整合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适宜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体验中形成审美认知。
《少年闰土》中有经典的肖像描写,教师让学生对此展开赏析探讨,学生很快找到描写片段,展开个性化赏析学习。“文章开头,先是自然景色描写,为人物出场奠定基础。然后是少年闰土亮相,作者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年龄、银项圈、钢叉,为我们描写了一个活泼、敏捷、阳光的少年形象。”教师让学生依照这种写法展开仿写活动,学生开始构思,很快就给出一些实践尝试。有学生展示仿写:“头戴一顶草帽,赤红色的脸,写满年龄,手里拿着一把铁锹,准备要挖坑栽树。这是我的爷爷。”教师组织学生对仿写展开评价活动,学生学习热情更为高涨。
教师让学生展开经典文段赏析,学生很快找到赏析角度,对描写技巧展开探究,促使学生获得一定美感体验。特别是让学生展开仿写活动,这是对学生学习认知内化的重要措施。从学生表现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审美认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传统教育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却忽视了每个人本身具有的审美情感,甚至泯灭了个体童稚般的审美情感。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审美内容,符合学生学习认知成长诉求。语文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认知关系密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认知经历展开审美体验学习,可以成功激活学生学习认知主动性。文本景色描写,在学生生活中,也很容易找到相似景物,发动学生学习文本写法,对相关景物展开描写,这种学习自身就是一种审美成长。景色有美感,描写方法探索有美学体验,文字表达蕴含丰富美学认知,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月光曲》主要介绍这首名曲的诞生过程,课文通过情节描写,展示贝多芬的人格魅力。为了给学生更多学习体验,教师给学生布设一个信息搜集任务:利用手中教辅材料,整合贝多芬的相关资料,特别是通过音乐作品,体会贝多芬精彩的人生经历。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开始查阅多种教辅材料,教师跟进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相关信息,并形成系统性学习认知。学生相互补充归纳:“贝多芬是德国杰出音乐家,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被人们推崇为‘乐圣’。”教师让学生搜集相关信息,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视角,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体验中,感受到贝多芬的人格魅力,这对学生心灵塑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要有渗透意识,要调动学生审美主动性,并通过多种学习训练,促使学生尽快实现认知成长。在具体教学执行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专业性指导,帮助学生深入到教材文本之中,接受美学思想的熏陶,展开多种形式审美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觉审美意识。
[1]沈珍珮.语文教学呼唤审美教育[J].艺术教育,2015(9).
[2]韩清平.浅析审美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16(6).
[3]黄小芸.语文教学如何通过经典阅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