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埔县大埔小学 黄彩玲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生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教学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学方式转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中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对新事物的敏感和爱好想象特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式去尝试,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去发现、探究新知识,才能使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才能使学生思维有所开拓,有所创新。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当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会促使他们产生知识的内需,推动他们的内部动力,诱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我在教学“垂线”时,首先提出问题:在建筑中,工人师傅常常左手举起一条下面有铅锤或者砖块的细线,对准墙的外壁或墙角看了又看 (演示),这是为什么?使学生懂得这是检查所砌的墙直不直的一种方法,接着说明:我们今天就要学习 “垂线”这一概念。什么叫垂线呢?怎样画垂线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所学的内容发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重要性质时,首先提出问题和要求:不许用量角器量三角形的每一内角,怎样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呢?这里,同学们不知所措,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求出的方法,于是把矛盾转化到实际操作之中。然后用图解法、拼凑法、折叠法分别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发生兴趣、学到知识。
《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人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发现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针对学生已学过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和认知起点,让学生准备了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操作、观察、推导,看谁能发现更多的方法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多角度地主动探究。揭示多样化的推导方法。拼: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学过图形。剪:把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沿对角剪开。折:把一个三角形折成已学过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自主探究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水到渠成得出了。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同一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既不限于一种思路也不局限于既定形式,而是另辟蹊径,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的,去找别人没找到的方法和窍门。“求异”蕴含着创新。因此,在教学方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探索,敢于求异,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学习活动中,引发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是自发产生和发展的,而是在数学活动中不断地训练形成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强化训练,并将训练贯穿到数学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如教学“认识几分之几”内容时,为让学生在探究中导出 “把一个整体平均成若干份,这样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句话时,我设计三种类型的抢答题来导出:(1)在同圆中不断演示出分母不同,而分子是1的图例,让学生抢答:分母是什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2)在同圆中不断演示出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图例让学生抢答:分子是什么?是这个圆中的其中几份?(3)出示不同的直观图,演示出分子、分母各不同的图例让学生抢答出所表示分数。
总之,在不断探求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研究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作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实际作出正确的教法选择,教师要创设一些富有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尝试、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加强学法指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创新学习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