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然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00733)
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开明书店,1926年8月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5000元,员工不足10人,但仅仅经过10年时间,就跻身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等当时国内六大出版社之列,并且产生了广泛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①开明书店之所以能够这样迅速发展壮大,善于识人、用人,依靠人才开创局面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有在商务印书馆工作13年的经历,他深知,要办好一个书店,必须建立起一支学识渊博、专业精湛、思想活跃,具有开拓意识,认真负责精神的编辑队伍和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出版发行专业特长的管理人员队伍,这是办好书店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因此,开明书店从开始筹办到以后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选人、用人这件大事,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聘用了堪称为开明书店灵魂人物的夏丏尊、叶圣陶和不拘一格多种形式地大胆引进、培养、启用年轻人这两个方面。
夏丏尊、叶圣陶均是在开明书店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领军人物,他们分别为开明书店的发展壮大,享有盛誉作出了他人无法替代的突出贡献。
夏丏尊,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翻译家。1902年中秀才,1905年赴日本留学,1907年辍学回国,开始其教书和编辑生涯。“五四”运动期间,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提倡新文化等活动。他既有扎实的国文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编辑实践经验,又具有放眼看世界,崇尚科学、民主的思想观念和忧国忧民,愿为振兴祖国作贡献的爱国情怀。自1928年初他应章锡琛邀请担任开明书店总编辑到他病逝,任职长达19年时间。“他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开明书店的出版方针”,②为开明书店的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此后,开明书店的编辑出版工作均围绕这一方针进行,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夏丏尊本人也因此被誉为“从事编辑工作的教育家”。③他在总结自己翻译出版《爱的教育》这本课外读物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辑力量重点进行了中小学教科书编辑出版工作,相继出版了有“开明三大教本”之称的 《开明活页文选》、《开明英文读本》和《开明算学教本》,成为深受学校师生欢迎的畅销书,既为开明书店进入当时国内大书店行列奠定了基础,也为开明书店积累了丰厚的财力。他还主持创办了深受中学生群体欢迎的《中学生》杂志,成为当时“中学国文课的最理想的课外辅导读物”,④“被社会公认为青年的良师益友”。⑤
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语言学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享年94岁高龄的他“在长长的一生中,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⑥60年中,他在开明书店从事编辑工作有18年之久。18年期间,无论是前期参与开明书店的编辑工作,还是夏丏尊逝世后他担纲主持编辑所工作,始终是“以青少年学生读物为出版重点”这一出版方针的忠实践行者。他主编的《中学生》杂志,编著的多种国文课本,不但把这一方针具体落实到了实处,而且还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如果说开明书店的图书和杂志,在前期都留下了夏丏尊的印记的话,那么自1937年到1949年,都深深打上了叶圣陶的烙印。相比之下,后者的烙印更为深刻和持久”。⑦
叶圣陶在开明书店任职期间,亲手打造出开明书店的品牌刊物《中学生》。从《中学生》杂志创刊开始,他就是主要编辑。从1931年到1949年,他在担任《中学生》杂志主编期间,满怀激情、高度负责、辛勤耕耘,在《中学生》这块教育园地上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他撰写的每期《卷头言》,对读者的处世态度、学习态度、是非标准,都加以详细指导,尤为学校和家长称颂。对于各门文化课的辅导文章,更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受到学生的欢迎”。⑧为了帮助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中学生》杂志设立了“文章病院”、“习作园地”等栏目,对中学生来稿进行点评、修改,指出错误之处和改正办法,对优秀习作予以发表。叶圣陶尤其重视对中学生的习作指导,当时有许多学生都是在他的引导帮助下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有的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成为年青的作家。
叶圣陶主编《中学生》杂志期间,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战争状态下,许多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一样,不但生活困苦,而且还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但叶圣陶却一如既往,团结、带领杂志社的员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大无畏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和平年代人们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始终坚持正常办刊和出版发行。即使在1938年8月16日上海开明书店遭到日寇炮击,“开明书店几乎被炮弹炸得荡然无存”,⑨被迫西迁重庆的状况下,《中学生》杂志也在停刊仅仅22个月之后便于1939年5月在桂林复刊,首期发行7000份,受到当时抗日大后方许多进步人士的好评和青少年学生的欢迎。《中学生》的复刊,对于开明书店来说,也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开明书店通过《中学生》的复刊,向全中国宣告,开明书店又浴火重生了”。⑩此后,《中学生》杂志一直坚持正常出刊到全国解放。解放后,《中学生》杂志继续出版,1964年秋,毛泽东为《中学生》题写了刊名。现在,《中学生》杂志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仍是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的优秀课外读物。
在书店的支持下,叶圣陶呕心沥血,精心打造,为之奉献近20年的《中学生》杂志,不仅为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中国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在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理想前途、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开明书店赢得了极大荣誉,而且也为新中国的青少年读物出版事业送上了一份厚礼,为新中国如何做好青少年读物编辑出版工作探索了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凡是熟悉开明书店的人都会想到开明书店的专有用语“开明人”和“开明风”。是叶圣陶提出了“开明人”、“开明风”的概念,并对其特点和内涵进行了精确概括提炼。对此,“章锡琛作为开明书店的‘老板’和创始人,没有做到过,夏丏尊作为开明书店前期的灵魂人物,也没有做到过。只有叶圣陶作为开明书店后期的灵魂人物,做到了”[11]。叶圣陶也是“开明人”、“开明风”深厚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者。他的为人做事所体现出来的风范和人格魅力,使得接触过他或了解他的人都感到敬佩和折服。甚至有许多作者或读者,一提到开明书店,就会想到叶圣陶,想到他主编的《中学生》和他所概括而成的“开明人”、“开明风”。
夏丏尊和叶圣陶,是开明书店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灵魂人物,也是名垂中国现代出版史的编辑大家和出版家。正是由于有了夏丏尊、叶圣陶这两位领军人物的先后主持,开明书店的编辑出版工作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青少年读物为出版重点”这一方针;才能打造出一个个优质品牌,畅销出版市场;才能迅速发展壮大,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才能享誉当时的国内出版界,并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留下光辉篇章。能够聘用到这样两位大家,是开明书店的最大幸事,也是创办人章锡琛善于识人、用人的“经典之作”。
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和重视培养、启用年轻人,是开明书店在用人方面的另一个特点。例如,钱君匋原是浙江一所学校的教师,章锡琛从他的投稿中看出其才华,“就去信从浙江把这位从未谋面的人请来上海开明书店做美术、音乐编辑”。[12]“他设计的封面别具一格,很新颖,也很美观,不但有助于开明的出版物打开销路,而且也促使书店都重视起书籍装帧来”。[13]钱君匋本人也逐步成长为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籍装帧家。莫志恒是1931年考入开明书店的练习生,开始从事保管图版工作,章锡琛发现他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就有意识地指导他设计书籍封面,过了一段时间,便放手让他单独设计文学、幼儿、教育理论等多类书籍的封面,后来又提升他为美术设计员,专职从事书籍封面、内容插图等设计工作。再如,1932年1月,日本侵略者进攻上海,商务印书馆遭受炮火重创,损失惨重,致使3000多名员工失业,遭受损失较少的开明书店,克服困难,尽力聘用商务印书馆的失业员工。其中,有不少优秀编辑如王伯祥、金仲华、贾祖璋等数十人也进入开明书店工作,这些人后来均成为编辑所的骨干力量,为开明书店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正如出版史专家汪家熔所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开明书店发了一笔大‘才’,而且这就是开明发展和立于不变之地的起点”。[14]
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唯才是用,赋权重用的用人策略,在开明书店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开明书店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只有重视人才,唯贤是举,知人善用,事业才能越做越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各行各业的人才竞争尤为激烈。怎样吸引和使用人才,已成为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在这方面,开明书店的用人策略,显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②章雪峰著:《中国出版家·章锡琛》,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9页,第120页。
③叶至善:《从事编辑工作的教育家》,载《出版史料》2003年总第7期。
④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
⑤林治金:《著名语文教育家评介》,青岛出版社2001年版,第60页。
⑥叶至善:《叶圣陶出版文集·序》,载《叶圣陶出版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年版。
⑦章雪峰著:《中国出版家·章锡琛》,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67页。
⑧王久安:《叶圣陶与开明书店》,载《中国编辑》2011年第1期。
⑨⑩[11]章雪峰著:《中国出版家·章锡琛》,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15页,第229页,第171页。
[12]徐柏容:《重视人才、网罗人才、依靠人才——近现代出版事业的一个优良传统》,载《出版史料》1992年第2期。
[13]唐锡光:《开明的历程》,载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编《我与开明》,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第292页。
[14]汪家熔:《开明书店创世小记》,载《出版史料》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