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电商+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思考

2018-04-03 01:44:18黄丽霞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物流

黄丽霞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崇左 650000)

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内容日趋完善,与此同时,物流行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不断推动了供应链整个体系的完善,行业之间的不断渗透与同和解决了诸多物流和信息流中的问题,资金流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制约供应链管理的瓶颈。在对其的研究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这一重要分支。我们知道,银企之间的信用隔阂一直存在着,直接融资渠道的缺失、商业银行的惜贷,使得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长期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成熟壮大的阻碍。本文SCF创新模式试图以物流企业作为主导,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依托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对数据实行实时挖掘和交互分析,从而促进金融和产业之间的融合,实现资信评估的实时化与信贷风险分析、预警和控制的实时同步化。

一、传统SCF模式的不足

随着金融市场的改革,我国2006年提出了供应链金融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中对供应链中涉及资金流转的存货、应收账款和预付款等内容的核心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结构性地解决方案,其中创造性的“1+N”融资模式在金融业、产业界受到极大欢迎,并被广泛应用。这里的“1”所指代的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而“N”所指代的是供应链中下游的众多中小型企业,合起来就是供应链上游的大企业、核心企业带动中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共同进行融资活动。当前,在理论和实践上,国内外学者针对传统SCF已经有比较多地论述,总结起来主要集中于运作模式上。国外学者Leora Kapper、国内学者姚良等对SCF存货质押模式进行了研究;Petr Polak、杨玉娟等侧重于对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进行阐述;Basu、白世贞等侧重于分析了预付账款运作模式。总体来说,传统SCF融资模式虽然有助于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中由于信息采集和共享的困难,导致融资操作中各方的协作配合不够理想,过分依赖于核心企业的担保,从而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提供了土壤,以各种手段骗贷的现象层出不穷。加之传统融资方式手续复杂,在推高融资费用成本的同时,过长的审核周期也增加了融资的时间成本,对企业新产品的研发、高效运营造成制约和障碍。因为实时信用评估难以实现,导致银行不能根据融资企业即是资信水平来调整信贷额度,往往产生资信水平下降带来的违约率上升。与之同时,在供应链金融中的物流企业并不是直接的融资方,其协助监管的身份也使得无法实时评估和掌控抵押物的风险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违约损失概率。

二、物流企业创建电商平台的自身优势及平台架构模式

(一)自身优势

物流企业自身在网购环境中与企业之间中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企业对物流的需求是与日俱增的,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企业相关数据,并且不断实时更新。相互关系的长期经营,使得其构建的电商平台能够充分发挥沟通对接功效,实现不同企业与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和无缝对接,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快速交换,借助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重构和挖掘,进而得到信贷企业即时的资信评级和状况,据此进行融资从而控制违约率。

随着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基于物的网络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网络逐渐兴起和被广泛应用起来,物联网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新名词。物流企业本身承担的职责就是为物品流通提供服务,借助于物联网的建立和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对货物进行实时追踪与监控,进而能够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建立全方位的对接,以及为交易双方提供利益保障,从而对融资企业的物流运行状态、企业生产运营状态、资金周转状态、交易特征等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在金融与物流的有机结合下,实现信贷风险的监管和实时更新,从而提高风险控制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地降低违约的成本,减少呆坏账的出现,避免信贷损失。

供应链金融中的电商平台呈现开放登陆的态势,这样,SCF中的参与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登陆,从数据上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物资流通、资金周转等经营和运营状况等进行有效的监控,以防止信息孤岛出现,同时使企业交易透明化、信息化、可视化。除此以外,信息数据的公开为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制定决策上,能够群策群力更好地让供应链运作更加稳健,提高核心竞争力,积累竞争优势。

基于网络的流程管理,使得融资借贷等资金流转能够更加便利,随着当下各企业及个体对资金需求的上涨,网络流程的安全化及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办理时长的缩短,同时还能使得人力资源成本更加经济化。

(二)平台架构模式

电商平台若能够在创立上具有一定的物流运作基础,可以充分发挥物流企业、电商的优势,使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以及其与银行之间信息共享、平台统一、无障碍对接,将企业生产经营、物流与金融等有机结合起来,基于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大数据采集,为信息的交互和数据挖掘提供了平台和基础。供应链上各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通过订单系统、办公、仓储、运输、客户、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系统以及ERP等构建,与金融企业的信贷系统、监管系统以及EBANK系统等结合,形成物流企业电商综合平台。平台分为智能应用和数据挖掘两个层面。在智能应用层面,主要基于物联网的应用,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感知层,由信息采集技术RFID/NPC/二维码职能标签读写/GPS/激光扫描器等的应用,对物体的静和动态属性进行采集,上传到网络层。网络层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网络管理系统等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传递到应用层。应用层对数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实时探测与追踪货物的动态属性与静态属性,不断形成即时更新的大数据,从而实现货物的实施定位与监督管理,实现智能控制。在数据挖掘层,运用规模并行处理(MPP)、云计算、分布式处理以及挖据电网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历史交易数据和信用记录、物流仓储数据、应收与预付资金往来等数据以及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数据及其他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实现数据的增值,从而获得企业贸易与运营真实描述,实现实时信用评级。最终,基于物流企业电商综合平台的数据整合与共享,实现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服务流等的有机结合,对贷款企业进行实时资信评估,最终根据评分情况发放信用贷款。以上基本构架,实现了供应链上各企业、物流企业以及银行等金融企业之间基于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并在电商平台上进行集成与融合,从而促进双方在未来合作中建立更加稳固的合作关系。可以想见的是,物联网基于自身运作已经掌握并积累了无数交易用户的基本信息数据、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以及其他财务、非财务数据,基于平台的共享与交互系统,实现第一手数据采集、传输与分享,在货物配发上通过先进的物流定位系统及智能控制技术,进一步加强对电商平台用户利益的维护。通过电商平台的构建,将物联网采集的海量数据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形成数据交换、挖掘与集成,实现了数据跟踪、流程管控的实时化,从而可以实时了解企业资信情况,对企业实施定向、精准化的物流与金融服务。

三、“物流+电商+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创新设计

(一)参与主体及作用

物流企业:物流企业电商综合平台上的物流企业,是构建交易和信用评估电商平台的主体,承担着供应链上的全部物流活动,通过深入介入客户内部流程,承接客户个性化、特殊化物流需求。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网络技术,不断累积和挖掘客户数据信息,对企业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资产信用评估,从而设计出与客户需求契合度高的融资方案,协调供应链上各参与方,推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效运行,为客户安排融资活动,并通过提供信用担保等方式促进融资。

供应链上各企业:通过构建筛选机制和注册审核制度,对平台会员进行适当准入;通过构建信息管理系统,与电商平台实现实时对接;接受物流企业的物流和信贷服务并接受监管;发起在线融资申请。

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融资活动中资金提供方,构建信贷管理系统与电商平台进行对接,为物流企业设定一定的信贷产品,以辅助物流企业获得发展的资金,从而促进物流+电商+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推进。

(二)运作流程设计

1.“物流+电商+金融”的预付账款模式

物流+电商+金融这一模式的开展要基于必要的协议,第一,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双方要根据实践制定合作协议;第二,供应链上的企业一般情况要在电商平台上进行用户的注册,经审核通过后将成为该平台的会员用户。通过物流电商综合信用平台,实现了平台双方用户之间信息的共享与匹配,这能够有效地促进了供应链上订货方与供货方之间融资需求的传递。物流企业根据所掌握的融资企业信息进行评估,生成评估报告和信用评级,并连通交易合同等递交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与购货款额度相同的信用贷款。银行根据信贷申请要进行常规审核,通过后银行向物流企业发放信贷合同,物流企业也会根据需要融资企业的信用状况提取相应比例的保证金,后将贷款全额拨付。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将物流企业的仓库作为交易中转站,供货方货品抵达物流企业仓库后,物流企业根据融资企业的提货申请进行后续配送的流程,并将部分销货款用于归还银行借款和利息,剩余部分归还融资企业。在整个过程中,物流企业可以运用物连网、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实时跟踪货物的状态,对融资企业资信状况进行多维度验证,据此灵活调整期信贷额度及保证金比例。

2.“物流+电商+金融”的应收账款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由于三者之间关系的互相影响,在融资上风险承担上具有一定的牵制性,因此不存在质押以及保理。物流企业完全根据容易企业的咨询的评估报告对其发放信用贷款。与预付账款模式相同,物流企业也全程参与应收账款的发生与购销,直至商品物流传递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并根据销售回款偿还信贷本息,在此过程中物流企业全程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

3.“物流+电商+金融”的动产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动产质押的融资模式,因此不涉及到企业的原材料、商品等资产的归属性,也不需要将企业动产质押物流企业中,融资企业不需要提供任何质押物,只需根据物流电商信用平台对其的资信评估获取信贷,并全程销售物流企业服务。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物联网技术下要实时地对货物信息进行全方位掌控与监管,以此来保证物流传递中的物品能够被有效监管起来,使得供应链企业双方自身的利益均能得到保障,与此同时也能保证生产企业的稳定经营。

[1]杨玉娟.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决策的分析与研究[J].财会学习,2015(18):54.

[2]Leora Klapper. The Role of Reverse Factoring in Supplier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R]. World Bank,2004:102-103.

[3]姚良.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银行家,2015(11):64-66.

[4]Basu P,Nair S K.Supply chain finance enabled early pay:unlocking trapped value in B2B logistics[J].InternationalJournalofLogisticsSystemsand Management,2012,12(3):334-353.

[5]白世贞,黎双.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的创新分析[J].物流技术,2013(3):234-237.

猜你喜欢
供应链融资物流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00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