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改革的困境思考

2018-04-03 01:44于娟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考试改革语言

于娟娟

(合肥六中 安徽·合肥 230061)

一、引言

在高考英语改革的不断更新下,在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试点运行的推行中,2018年安徽省将正式开始的改革模式—外语一年两考,外语考试将书面测试、听力和口语表达三部分均纳入到考查范围之内,学生最多可获得两次外语考试的机会,录取时将选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这些改革内容迅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改革的支持者认为改革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英语课业负担,还能解决由“一考定终身”所引发的不公平性等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势必会对改变现有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而政策的反对者则认为这一举措会降低整个社会对外语教育的不重视,从而削弱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当下社会忽视母语教育,也与过度重视英语教育有关,但以英语降温的外在形式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母语素养“严重下滑”的问题还有待商榷。所以,本文以高考改革的背景和改革中暴露的问题为依托,旨在提出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

传统高考模式虽然已实行多年,且在人才选拔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社会的快速进步和人才的全面发展与传统模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

(一)英汉双语教学的冲突性

近年来,大众尤其是学生对于汉语的重视度逐年下降,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了解存在低下甚至缺失的现象。针对此种状况,主流媒体开始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形式来强化人们对母语的关注度,落实到教育层面上,有些人则认为是因为社会过度重视英语教育而导致母语水平降低。有人甚至提出在高考录取中应降低英语所占比重,甚至取消英语作为必考科目的地位。至此,学生会将原来花费在英语培训上的时间全部或大部分转移到汉语的学习上。

(二)英语教育的应试性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思维和旧的教学手段的影响,很多尤其是地理位置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且一成不变,他们习惯上采取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且教学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词汇、语法的语义和用法讲解等方面,教学工具则是一书一笔或者简单的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严重忽略了教与学的交互性和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这种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导致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听”英语、“记”笔记,很少将英语的语言交际工具的功能发挥出来,从而导致“无声”课堂的出现,结果则是“高分低能”的学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英语逐渐丧失了其交际的工具性,而退化成了大学入学的敲门砖。

(三)英语高考的不公平性

鉴于我国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和偏远地区教育水平低下,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严重匮乏,虽然有政策性倾向,但是外在环境仍然制约了英语教育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发展。虽然英语高考在高考题型和难度上有所调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但是有些题型如听力测试的取消,却有可能造成教学实践中教与学的脱节,重走“无声英语”的老路,严重违背了英语教育的语用目标,使得语言交流水平下降,难以使人才培养满足国际化的要求,更遑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三、新高考改革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英语高考改革的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由“一考定终身”所带来的弊端,有助于改善学生可能在考场上出现的发挥失常的情况,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弥补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无声英语”导致的在语用交际和文化传播方面的缺失,真正把英语教育的归途从知识学习转化为工具使用上。然而,在已试行的浙江和上海的反馈信息来看,新高改之下仍可能带来一些隐患。

(一)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

按照政策规定,新高改后,所有考生均有两次参加英语科目考试的机会,考生可取最高分计入成绩。但是,这只是考试形式上的改变,并没有从根本上将高考的考试性质从选拔性考试转化成评价性考试。实行高考的目的仍然在于选拔更合适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因此英语的改革并没有改变其本质,这代表着英语高考成绩仍然被高校看做是招生录取的重要和主要数据来源。而从一次变为两次意味着:首先,考生即使对首次考试成绩相对满意,却也会为“刷高分”、“个人突破”等侥幸心理而进行第二次尝试。而在浙江考试实行办法中体现的漏洞则是出现了“卡位战”。即每次的A等级名额有限,有些在第一次考试中已经获得A等的学生,为了减少竞争压力会再次参加考试,以减少他人获得A等的机会,形成了浪费和不公平竞争。即使采用上海的方法,也会使绝大部分考生不愿放弃考试机会,进行二次考试。其次,还会催生各种校内外辅导班、冲刺班等类似考研英语的补习班形式,这也势必会给考生的学习再次加压,同时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也成为了必然。再次,为了获得更高的成绩,进入更好的学校,在成绩有效期内部分学生会选择增加高中学习的时间,例如以复读的形式再次参加考试,这也会增加教育资源浪费的可能。

(二)影响了学校教育规划和教学秩序

鉴于整体高考改革的需要,学生必然会对自己所选择的学科进行阶段性安排,从而对学校的教学安排产生影响。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必定会压缩课程时间和课程内容或者超前授课以便学生能够提前参加考试。而家长会则会尽早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加快学习进度。此外,由于学生选择参加考试时间的不同也势必会导致学习进度参差不齐,从而让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出现混乱,学生负担与日俱增,学习心态不稳,也让高考的紧迫感和压力感提前降临。而且压缩后的课程仅能完成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传播,文化传承和语用能力的提升,学习的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流于形式,甚至丧失。而这正与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使得高中生真正沦为了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三)提高了对命题水平的要求

为真正体现考试的公平性,考试院和考生都要求在两次考试中务必保持试题难度的一致性,保证效度和信度。而试题库的缺失,人员水平的差异将对试题的难度和效度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则会进一步影响到录取的公平性。另外,地区差异性导致了每年的试卷量加大,这也给实际操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四)增加了英语教育长远发展的隐患

选择先完成英语考试的学生,其目的在于合理的进行时间分配,所选科目均能展现最高水平,因此,一旦考试成绩达到预期,部分学生会选择结束英语学习,而这就造成了从高中到大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英语学习的缺失,形成学习链的断裂。进入大学后,四六级的考级要求、考研等会迫使他们再次开始学习,陌生的语言知识、缺失的语用环境将会导致英语考级次数的增加,语言的语用功能再次沦为笑谈。当这些学生进入社会就会发现,与国际日益接轨、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使得人们对英语水平的要求已经进入了显性状态,如何快速融入其中将会再次困扰他们。另外,英语的等级划分只能从大体上看出差异,这对英语专业的细化发展无法提供更准确的依据,这也给高精尖的专业选择带来了难度。

三、新高考改革下的思考和建议

为了针对性解决改革中暴露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应对性的调整,从而真正体现出改革的优势和价值。

(一)实现英语语用功能的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教学已不再是简单的词汇和语法讲解,应更多地体现出语言作为交流手段的特色即工具性和人文性,侧重对学生综合语言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强调语用的教学模式要求改变传统的总结性检测模式为多样化检测形式。卷面成绩将不再是衡量学生语言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可以将学习期间学生能否准确而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并参加各种活动作为衡量的手段之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教材和现代科技手段为依托,更多地设计语用环境,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从而构建良好的语言知识和语用体系,并最终实现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此外,英语高考可以进行细化类别的处理,给学生选择权,依据语用目的选择普通知识考察和专项知识考察两种 (即均可两次都选择普通类别,也可以选择一次普通一次专项)。学校则可以以校本课程的方式进行专项授课。这样既可以完成英语语言的知识普及,保证日常工作需求,也可以方便高校进行专业选拔,不会浪费教育资源。

(二)采用多样化纵深化的英语教育手段

现代科技的进步给英语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网络手段使得英语教学内容更加开放化和多元化,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堂前后,将语言的学习和应用无限化。另外,与大学的衔接,设定定期的讲座和合办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未来有更明确的规划,使得对语言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更好的接触实际环境,了解专业发展;在语言学习上也可以保持持续性,便于积累知识,实现后续的发展。

(三)实行以英语为媒介的双文化输入

在《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能力研究》一书中姜占好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意义因文化的不同也会相应变化,二语习得的成败取决于学习者将自己的文化和目标语文化合流的量,只有顺应文化差异才能实现成功交际。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所承载的中西方多种文化知识输入的同步性,指引学生不仅要注意语言基本知识的积累,更要在中西语言的词汇构成规则、词汇文化内涵的延伸背景、语言及思维发展习惯及日常社交规则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不断强化学生对语言之间共性和其独有的特性的理解与认识,创造多文化碰撞的语言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引导学生在避免文化冲突的前提下准确地使用英语进行社会交际,从而真正体现出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特质和以此为依托所承载的文化传播。另外,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更多地侧重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介绍、现代发展以及美文欣赏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语言之美、文化之魅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结语

不可否认,英语考试的社会化、一科两考的考试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提升,保证了英语教学价值本质的体现,有效地降低了“一考定终身”的偶发性,把英语考试从“应试教育”推向“应用教育”。但改革所引发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隐患也给了中学英语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一些提示。我们不仅可以调整教学模式如利用校本课程、网络学习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在课程内容上不断革新,以适应社会日益变化的需求和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只有这样才是英语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

[1]杨荣华,王久莲.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语用取向、模式及策略 [J].教育与管理,2016,(05):107-109.

[2]旷群,戚业国..高考改革与英语工具性本质回归[J].现代大学教育,2015(06):89-95.

[3]张帅..高考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实践性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5(08):43-46.

[4]张天伟.当前我国高考外语改革:问题与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05):49-54.

[5]陈娟.探究高考英语改革下如何开展英语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39-40.

猜你喜欢
考试改革语言
语言是刀
改革之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改革备忘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改革创新(二)
你考试焦虑吗?
我有我语言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