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姗珊 周 琢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电子工程系 安徽·芜湖 241000)
数字媒体产业被誉为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涵盖了科技、文化、教育、现代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是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专业。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采集、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性,其实践教学环节与传统理工科教学实践模式有所区别,在教学中不但强调夯实理论基础,更对学习者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改革,期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中,相关教学单位从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研究分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推进硬件建设,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但实践教学内容的发展却并没有跟上硬件建设的步伐。由于受学时限制的影响,实践教学项目多为简单的验证式项目,工作量与创新性均显不足,投入的实验室设备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我校目前期末实训多采用导师负责制,由任课教师担任若干组学生的期末实训导师。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但在校教师提供的实训项目并非真正的校企合作项目,与市场实际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脱离了企业的真实需求。而单一化的导师评价制度也制约了实训教学效果的提升。
传统的实训教学环节,基本实行的是课程内实训。项目实训与该课程教学内容存在时间跨度较大的问题。学习者在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精力去复习和巩固前期课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样,在同方向课程的实训教学中,也存在着相似的情况。相对独立的各门课程实训教学,很难在内容上对本方向课程进行整合。
大多数专业课程实训环节,属于设计型、创新型的实训项目仅为课程教学任务而设计,缺乏明确项目去向,学习者创作动力受阻,项目内容与市场存在较大断层。且方向性课程的部分实训项目相似,很多内容需要重复创作,学习者疲于应付,难以深层次思考与创新,也难以完成高水平的实训作品。
目前,各高校纷纷开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一大批接收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但这些培训机构多数仍以教学培育为主,并未实现产学研的有机整合。该专业的相关行业标准也没有完全引入实训培训环节。
由此可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仍停留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阶段,教学内容与专业前沿与市场实际脱离严重,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对于数字媒体技术这一类型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而言,目前实行的实践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性与评价的多元性。因此,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应用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加强实验室建设,推进学生科学创新项目开展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建立学科竞赛与实训教学整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从历年专业学科竞赛内容来看,主题都是紧密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与社会热点问题,提倡应用新技术、新理念,以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设计,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项目计划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按照“厚基础、重应用、强技能”的皖江学院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科竞赛贯穿于专业实训教学中,丰富和完善实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调整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增加商业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训教学模块。在实训教学内容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力求真实情境的构建,增加课外学时,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实现课内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此外,教学团队拟开展科研与创新系列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基本科研和创新方法,诸如如何选题,如何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如何申请专利等等,提升学生参加竞赛的综合竞争力。
传统的学科竞赛团队是在学科竞赛主题发布之后成立并开始运转的,在备赛过程中容易受到成员不稳定、相互之间不了解、团队协作能力弱、参赛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而临时组建的竞赛团队,基本都是高年级、有经验的学生挑大梁,低年级同学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机会。因此,本项目团队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竞赛团队运行机制改革,打造长期稳定的学生竞赛团队。将师资队伍建设“青蓝工程”中的“传帮带”理念融入到学生竞赛团队的建设中去,充分利用高年级同学参赛经验丰富、实践能力突出的优势,发挥其对新成员的指导作用,促进新成员的成长,提高竞赛团队的整体水平。
针对某些学科竞赛学期初提交作品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团队拟开展假期集训活动,利用寒暑假对学生竞赛团队短期集中培训,将实训教学外延到课外,延展团队学习时间,提高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假期集训活动,促进学生“竞赛意识”、“责任意识”的构建,推动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同时,也要把握“优者先,能者上”的原则,保持竞赛团队的流动性和竞争性。
在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中,学科竞赛与实训成绩考核是相对独立的。竞赛作品设计由于工作量大、要求高、周期长,使得大部分学生往往更看重课程的期末考核,因此难以实现学科竞赛与实训教学的真正整合。本项目团队计划改革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价模式,提供政策保障,重新制定合理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摆脱传统评价机制的束缚。
在实训考核过程中,引入作品答辩环节。由授课教师和竞赛团队骨干共同组成实训作品答辩小组,营造真实的答辩环境,帮助学生熟悉竞赛答辩流程,提高备赛效率。此外,通过作品答辩环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营销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推进作品的公开化,实现资源开放,灵感共享。
以学科竞赛为导向,将竞赛与实训整合,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实训教学中的激励作用,推动本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突出实训教学的职业性与创新性特征,拓展实训教学新模式,从本质上推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
通过学科竞赛引入实训教学环节,改革了学生竞赛科研团队的建设模式,完善了学生竞赛科研团队的培养制度,打造了稳定专业的学生竞赛科研团队,充分利用实训教学活动开展各类竞赛培训,提升了本专业学科竞赛水平。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强调创意和创新的交叉学科,自由创意的培养十分重要。将提倡创新能力的学科竞赛引入实训教学环节,建立“数字媒体作品自主创意实训小组”,能够大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指导的学习模式。在实训小组中,学生自主管理、根据学科竞赛主题自主选择创作内容。创作成果与大赛作品,可按学院相关规定折算学分或作为毕业设计作品参加答辩,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创新、自觉创新的学习习惯。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新的市场需求与挑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需要建立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推行学科竞赛与实训教学整合的培养模式,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专业学科竞赛为载体,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要求,努力推进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训练,积极探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法与途径,改革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纲要,完善课程实训教学体系,对其他相关专业学科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陈秀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4(5).
[2].方艳红等.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
[3].李望秀,谭敏生等.地方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3(4).
[4].杨哲.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0(8).
[5].陈秀宏.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