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最能检验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创造性、能动性、主体性极强的活动。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感受生活、情感抒发的过程,好的作文是生活的馈赠。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善美的情感,表达出最真实、独特的感受,而不应该是不切实际的表述。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真切观察生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作文中抒发真情。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由于受到眼界、经历的限制,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造假”的现象,很多东西只是听说,并没有亲自体验过,所以没有办法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例如学生没有见过西红柿是结在藤上还是树上,结果写出自己在树上摘西红柿的情景;有的学生没有仔细观察过蚯蚓,结果作文中出现蚯蚓用腿走路的表述。出现这些错误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真切地观察过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其掌握观察的方法,要带着问题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例如写一盆玫瑰花的形态,可以按一天不同时间段记录其不同的形态,或观察其在雨天、晴天的变化情况,一年四季每个季节的形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写出的作文才会更有条理。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时,可以从上到下,从表情到语言进行观察,将人物的外表、表情、语言等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我手写我心”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情感、个性、现象等表现在其写作当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将其带入生活场景中,活跃其思维,增加其写作的灵活性。不要被固定的写作模式所禁锢,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把其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例如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开设“实话实说”环节,教师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针对该话题畅所欲言,说出心中所想所悟,不局限于写作方面,让学生把最具真情实感的一面表达出来,有助于其发挥想象、发散思维,从而养成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只是缺少表达的方法,教师应积极引导其表达内心的想法,教会其表达感情的方法,挖掘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写出童话般纯真的语言。写作不是追求华丽的修饰语言,而是用具体的、真实的材料,说实话诉真情,用真情实感敲开读者的心灵。如“吃完晚饭,妈妈在收拾饭桌,忘记把筷子拿到厨房……”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细节,通过教师的巧妙点拨,学生照样可以写出好文章。“我帮妈妈把筷子拿到了厨房,她笑着对我说谢谢,还夸我真懂事,妈妈夸得我都有点害羞了。平时,爸爸妈妈为我做了很多事情,可我却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对他们说过谢谢,今天……”虽然学生没有用华丽的词语修饰,但是情感是真实的。让学生在写作中尽情发挥情感,可以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优秀的作文需要真情实感的表达,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把心中所想所感通过写作表达出来,不要禁锢学生的思维,限制其发挥想象力。如写《童年最难忘的一件事》,很多文章都沿着一个模式: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童年有趣的事就像海边的贝壳,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五彩斑斓的光彩。这般雷同的写作开头举不胜举,很多学生只是在模仿优秀作文的写作方式,内容并不是实际要表达的,感情也不是想抒发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写作前思考清楚想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所描写的人物是感激、喜欢还是讨厌,先明确情感方向后,才能把心中所想准确地表达出来。
生活到处都是真情,真实的生活中表达出来的就是真实的感情。例如在家里帮妈妈洗碗洗菜,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因为可以帮妈妈分担家务;期中考试没有发挥好,心里很懊恼没有好好复习;跟同桌闹别扭,心里很生气;参加校运会短跑比赛,取得了第三名,心里很激动等,这些都是学生真实的内心情感,只要将发生的事件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的作文。
“真”是世间美好的品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讲真话诉真情,通过仔细观察生活,把最真实的情感写进作文中,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其真正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