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仁莲 陆 祥 易晓东 许燕岚 杨光银 陈 伟
(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遵义 563000)
我国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设置上存在几个特点:(1)理论课时多,实验课时少;(2)理论课满堂灌输专业知识;(3)基础与临床脱节;(4)教师在人才培养中主导性很大,而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较少。近年来,本教研室已逐渐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已在实验考试、形成性评价及多元化考核方面进行了改革[1-3],在教学中采用互助学习小组方式和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的目的[4-7]。本教研室在深刻总结和反思近年来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体系,将组织学实验课前置于理论课,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学习,改理论讲授知识课为应用知识讨论课,旨在探讨适应新世纪医学生发展模式和社会需要、符合国家对临床专业医学生标准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以学生为本,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
选择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1~4班共162名学生为实验组,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5~8班共157名学生为对照组。所有学生均经高考选拔入学,高考成绩、男女比例、年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1 对照组教学实施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即先理论教学后实验教学,理论教学时数为44学时,实验教学时数为36学时。
1.2.2 实验组教学实施 实验组采用实验课前置于理论课教学,理论教学时数为44学时,实验为44学时。教学实施过程为:(1)制定新的教学计划。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制定新的教学计划;(2)创建互助学习小组。每班创建6个互助学习小组,每组5~6名学生;(3)课堂教学实施。四大基本组织部分:先理论课后实验课,学生先理论课学习四大基本组织知识,掌握医学基础形态学的学习方法,储备基本组织知识,实验课上观察四大基本组织形态特征。器官与系统部分:实验课前置于理论课教学,首先要求每个互助学习小组根据已掌握的四大基本组织知识自主观察切片,讨论探究该系统器官的组织、细胞类型、可能的排列方式及其功能,形成小组的初步理论设想,每1个互助学习小组抽1名成员到讲台汇报讨论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理论课上教师结合各器官相关内容设计出与生理、病理或临床相关的综合性问题和实验课收集、整理的来自学生在探究性学习实验课上提出的、共同的问题,提供多个问题情境,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相关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通过“渐冻人”病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分析与此疾病发生相关的组织学知识,总结学习、牢固掌握和深刻理解正常组织的理论知识,了解基础理论与临床疾病的相互关系;(4)教师对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讲解,梳理、总结、评价,给出正确、完整的系统知识,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5)每次实验课要求学生用1个学时复习巩固上一次实验内容,强化理解所学内容。
1.3.2 组合型竞赛评价 通过组合型竞赛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知识及团队合作能力,组合型竞赛参照第5届组织学技能大赛进行[8]。从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班中随机抽取2个小组,每组5名学生代表本班级参赛。竞赛内容:(1)切片制作与汇报竞赛,包括石蜡切片制作、H-E染色和结果汇报,总分为10分。每组领取未知组织或器官切片按要求进行常规H-E染色,通过镜下观察、判断讨论、分析器官名称, 上台汇报实验结果,阐述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2)显微镜观察辨认器官竞赛,总分为30分。每组各成员分别领取竞赛答题卡1份,每组观察切片时间5 min,每人1 min,并在答题卡上填上器官名称,每组最终成绩为每个成员成绩之和。
1.3.3 问卷调查评价 对实验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发放问卷162份,回收162份,回收率100%,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平时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实验组实验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平时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理论考试成绩中主观题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客观题成绩差异无统计意义。比较结果见表1。
通过分别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组合型竞赛的2项成绩,对照组切片制作与汇报和显微镜观察辨认器官竞赛成绩分别为(7.15±0.20)分和(24.00±0.96)分,实验组分别为(8.35±0.13)分和(18.00±1.70)分,实验组的2项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对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非常喜欢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方式,认为其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思考、质疑、探究、创新和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调查结果见表2。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2 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本研究评价分析表明,组织胚胎学实验课前置于理论课教学改革模式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组织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变以往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改理论讲授知识课为应用知识讨论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即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 改变了“先理论告知,后观察验证”的灌输式、被动学习方式,建立多元化的组织胚胎学教学体系。此教学改革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应用知识、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达到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满足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实验课前置于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不足及注意事项。(1)学生每次实验课复习切片时间不足,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设置课程;(2)在互助学习小组中有些学生具有懒惰思想,不愿参与小组学习讨论,为防止有的学生大包大揽,有的学生滥竽充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监督和奖励制度,明确每个成员的微型任务,并记录于实验报告上,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表现,正确引导;(3)由于大一学生习惯了高中时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方式,难以接受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态度上不积极主动,故教师在课堂巡回指导中应注意观察,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设计更多启发性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又要避免直接告知答案,更不要轻易介入、打断学生的独立探索过程。
实验课前置于理论课教学改革尝试不是对传统课堂的修修补补,而是变灌输理论“填鸭式的消化不良”为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饥饿学习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一个人单打独斗为团结互助;变理论实验分离为合二为一;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变知识学习为主为能力培养为主。这样的改革要求教师真正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教学价值观。笔者希望建立这样的课堂观:学习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 学习必须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授学生基本的组织器官的形态学知识,更应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教学模式为重点,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建立符合学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医学学科发展规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创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做到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在提高组织胚胎学的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