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刚 李琦 王萍
摘 要:通过对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校2011~2015届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在知识结构、临床能力、研究创新、思想道德品质及其他方面能力五个领域24个方面能力的反馈,就调查的情况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显示:我校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待加强,为学校下一步的人才培养工作和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中医学 毕业生 用人单位 人才培养 反馈研究
1 开展反馈调查研究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抢抓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机遇,根据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高等中医人才的社会竞争力与适应性,进一步深化我校高等中医人才的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1]。由于以往在评价临床中医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时,只倚重于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级各类获奖证书、学校成绩排名、毕业综合考试等方面,缺少用人单位的参与及客观评价。通过对本课题进行科学调研,可获取有效的信息,搭建校企沟通的良好平台,提高用人单位参与我校人才培养改革的积极性,大力提升我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对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优质的中医学人才[2]。
2 调查对象和内容
2.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招聘录用我校2011~2015届中医学专业毕业生5人以上的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发放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情况反馈问卷100份,其中现场调查云南中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曲靖市中医院、昭通市中医院、楚雄州中医院、文山州中医院、普洱市中医院、西双版纳州傣医院)、21家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宣威市中医院、陆良县中医院、砚山县中医院、广南县中医院、建水县中医院、石屏县中医院、个旧市中医院、玉溪市中医院、安宁市中医院、大理州中医院、宾川县中医院、弥勒市中医院、解放军第59医院、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楚雄州人民医院等)。
2.2 调查内容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人才培养情况反馈问卷,包括知识结构(课程结构设置、中医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西医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中医辩证思维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人文及自然科学素质),临床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研究创新(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科研素质),思想道德品质(政治思想、医德与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吃苦敬业的精神),其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学习新知识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专业稳定性,与外省同类院校专业毕业生比较,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对我校中医学人才培养的总体评价、对教学改革的意见或建议。
3 研究方法
用 Excel 2007 版和 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中,接近88%的问卷认为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或者非常符合社会需求;95% 的问卷认为该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理论水平高或者较高;78.9% 的问卷认为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对西医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好或者较好;67.8%的问卷认为该专业毕业生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人文及自然科学素质好或者较好。
4.2 临床能力
68.6%的问卷认为该专业毕业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或者较好;71.5%的问卷认为该专业毕业生有一定的中医辩证思维能力;67.8%的问卷认为该专业毕业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等能力好或者较好。
4.3 研究创新
53.8%的问卷认为该专业毕业生缺乏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科研素质好或者较好。
4.4 思想道德品质
98%的问卷认为该专业毕业生在政治思想、医德与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吃苦敬业精神好或者较好。
4.5 其他能力
74.6%的问卷认为该专业毕业生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好或者较好,98%的问卷认为该专业毕业生专业稳定性好或者较好。
4.6 分析讨论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较客观地反映了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情况较好,对我校中医学毕业生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专业稳定性、政治思想、医德与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吃苦敬业精神等方面有较高的评价;而组织协调、语言文字表达、社交能力与人际关系、对新环境的适应等方面能力的评价位居其次;对他们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人文及自然科学素养,创新科研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中医临床诊疗水平评价较低,有待加强提高。中医学专业是我校主干专业,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但是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分析用人单位对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临床能力,研究创新,思想道德品質及其他方面能力等五大领域24项能力的反馈,我们意识到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需进一步的更新和落实,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监控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提升,要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抓住“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等根本性问题,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适应新时代对中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始终扎根边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4.6.1 不断更新和落实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广大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应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转变,并把这些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贯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2]。一是通过鼓励教师采用PBL、案例式、讨论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二是倡导“开门办学,服务社会”的观念,吸纳广泛利益方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三是注重“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观念,强化人文素养,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5]。
4.6.2 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监控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院管理与行政工作要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师生员工应进一步坚定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的思想理念,强化质量意识,明确质量责任,领导加强重视,全员参与,以中医学专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我院教学督导专家组对教学质量监控的管理力度,采取定期听课、访谈、调研、随机听课、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对中医学本科教学质量进行督导,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提出整改措施,帮助教研室和教师改进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学督导的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功能[5]。
4.6.3 不断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注重课程、师资队伍、教材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标准的根本依据,逐步解决好学生自主意识较为淡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4.6.4 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首先,注重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强化“全科”观念,加强对学科的总体把握。其次,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深度方面可在实习期间安排1~2个月专业定向实习,以便更加适应临床工作。另外,实习轮转不宜太频繁。广度方面,除对大科室进行重点实习之外,开设对一些小科室的见习和短期实习。再者,需加强实习带教工作,加强动手、动脑、自学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4.6.5 提高外语能力
要强化特色,坚持科学的办学目标,满足社会对外语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期待。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界定“双一流”的重要标准,正确认识时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从而培养出一大批了解国情、能西会中、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的优秀人才,以适应中医发展的需要。英语综合考试可作为综合能力的考查指标之一。
4.6.6 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学好计算机理论基础课的前提下,增加上机时间和机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对与工作相关的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如,网络知识、实用软硬件介绍,为同学们提供充足的计算机、网络、投影等硬件设备。
4.6.7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让大家认识到科研对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意义。探索将学分、奖助学金的评选与学生参加科研的情况挂钩的管理体制,多开设科研成果的系列讲座。
4.6.8 提高人文素质
增加社会实践,给学生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丰富阅历,拓宽视野。举办各类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培训、讲座和辩论,特别是人文、法律及网络方面的专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如,自律性,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吃苦耐劳、勇于钻研、开拓创新的精神,人际沟通等。
5 小结
该课题的研究结果表明,我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情况与国内先进高校医学教育教学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应找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工作做出更加理性的思考[3]。对于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鲜明、切合学校实际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整体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4],能更好地服务于我校中医学专业的招生、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及专业设置等环节的工作,对教学、培养环节的反馈和导向作用明显。初步构建学生就业质量社会评价反馈机制,对于增强我校了解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动态,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变化,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对于促进我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
[2]董昌武,周美启,储全根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探究中医学专业創新性人才培养有效途径[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11):166-167.
[3]姚定国,沈敏鹤,王蕾.五年制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新疆中医药,2011,29(2):51-52.
[4]《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
[5]《云南中医学院本科专业评估方案(试行)》.
责任编辑 张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