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基广
“校长国培计划”首期中小学校长领航班学员海外研修美国西部团一行18人赴美国西部城市西雅图和丹佛,进行为期两周的学习研修,我作为其中一名学习者、研修者,到美国去学习什么、研修什么?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观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前听到不少去过美国的朋友谈美国教育,也读过不少介绍美国的教育的文章。当时我心里就有疑问:美国的小学课堂真的那么自由散漫吗?美国的课程标准尤其是数学学科真的那么低吗?美国的课程是单科设置还是完全整合?美国的课程整合是如何做的,是如何做到的?美国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做到了吗,是如何进行评价的……这些问题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这次学习研修,我就要睁大眼睛,不戴任何眼镜,客观地进行实地考察,看看听来的、看来的东西是不是真的,看看美国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子?
当然,我们并不是为了观察教育而观察教育,教育是社会中的教育,它不是孤立的存在。我在观察教育的同时,更要把目光投向教育所处的大环境,教育背后的美国社会和文化,观察美国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站到社会和文化的层面来反观教育。
二是了解。观察是通过眼睛去获得第一手材料、第一手素材,是随机性的,点状和碎片化的东西。而了解则是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去做整体思考、整体研究、整体把握。除了观察现象、听取讲座之外,还应该是查找资料、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开展研究。所以,在学习中,我除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之外,还用心地查阅资料,思考并提出问题,与老师和同伴进行讨论,一起开展研究。“研修”的起点和落点还是在“研”字上。
当然,如果有机会、有可能,我们的了解还不只局限于小学学段,我们可以把目光延伸到其他学段、其他教育视域,甚至美国的教育体制、高考考试和招生制度等等。小学校长的眼光绝不能仅仅盯着小学,领航班的校长更要有教育的整体观和系统观,登高才能望远!
三是比较。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式,教育比较也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的人在做比较时,总喜欢比个孰优孰劣,谁高谁低。我总认为对中美教育的比较,不能简单地、一味地比较优劣、高低,而是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比较差别和差异。因为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只有适合不适合的问题,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的团长黄伟先生在行前动员时强调了一个观点“尊重文化差异”,提出要保持本色、包容他人,我覺得提的非常好。我们去美国进行学习研修,首先要有一种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要带着我们的自信和底气,在学习研修中,始终保持我们的文化底色和教育底色,然后兼包并蓄。我们绝不妄自菲薄,当然也不妄自尊大,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更客观、更真实的教育比较。
四是借鉴。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园是晚清名臣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旧址。张之洞先生早在其《劝学篇》中就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的确,“学以致用”,学习他人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但关键是如何去“学用”。我们学习研修,不是一味地、简单地“拿来”,而是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谋求改进。因此,我要站在自己的土地上,站在自己的校园,面对自己的师生,去思考自己的改进和改变。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立足我国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吸收世界先进办学治学经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段话为我们如何吸收借鉴指清了方向。
我想:通过在学习研修中不断观察、了解、比较、借鉴,我会得到一些真的、实的东西,并最终为我所用,为我的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