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哲
【摘要】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优势。方法 84例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等级;胸闷消失、心律失常控制和心悸不安消失时间;治疗过程用药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 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心率、LVEF、心功能等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LVEF、心功能等级分别为(78.01±4.12)次/min、(56.21±0.51)%、(1.21±0.32)级, 均优于对照组的(93.43±7.21)次/min、(50.92±0.25)%、(2.12±0.69)级,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闷消失、心律失常控制和心悸不安消失时间分别为(2.42±0.71)、(3.42±0.51)、(3.21±0.52)d, 均短于对照组的(4.51±1.42)、(5.52±2.51)、(5.61±1.21)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 与观察组的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有效改善病情, 控制心律失常, 改善心功能, 用药安全,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心律失常;应用;临床优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70
心律失常是常见临床综合征, 多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降低收缩压和心率, 可对心肌收缩进行有效抑制, 减少氧耗, 在心律失常方面有良好作用[1]。本研究分析了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与临床优势,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84例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2例。观察组男29例, 女13例;年龄45~79岁, 平均年龄(57.21±7.26)岁。
对照组男28例, 女14例;年龄46~79岁, 平均年龄(57.35± 7.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给予常规强心、利尿和抗感染、调脂、降压和降糖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 β受体阻滞剂选择美托洛尔, 12.5 mg/次口服, 2次/d。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效果。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心率、LVEF、心功能等级;胸悶消失、心律失常控制和心悸不安消失时间;治疗过程用药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疗效判定标准[2, 3]:痊愈:症状得到控制, 心律失常发作减少>90%, 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症状改善, 心律失常发作减少50%~90%, 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不满足有效及痊愈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痊愈28例, 有效11例, 无效3例, 总有效39例, 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痊愈17例, 有效13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30例, 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干预前后心率、LVEF、心功能等级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心率、LVEF、心功能等级分别为(145.71±13.24)次/min、(45.54±0.56)%、(3.31±0.21)级, 与对照组的(143.24±13.32)次/min、(45.42±0.71)%、(3.34±0.21)级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LVEF、心功能等级分别为(78.01±4.12)次/min、(56.21±0.51)%、(1.21±0.32)级, 均优于对照组的(93.43±7.21)次/min、(50.92±0.25)%、(2.12±0.69)级,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胸闷消失、心律失常控制和心悸不安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胸闷消失、心律失常控制和心悸不安消失时间分别为(2.42±0.71)、(3.42±0.51)、(3.21±0.52)d, 均短于对照组的(4.51±1.42)、(5.52±2.51)、(5.61±1.21)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各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观察组恶心、嗜睡、头晕乏力各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两组治疗过程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β受体阻滞剂临床长期用药抗高血压和抗心肌缺血治疗, 近年来在心律失常中应用也越来越多, 其为第二代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对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而言, 具有明显优势, 在改善心脏神经-电生理作用方面更有效[4-6]。β受体阻滞剂可选择性和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 对儿茶酚胺和神经递质进行拮抗, 还可有效阻断钙离子、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 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有效改善心率, 缓解心肌缺血, 保护心脏, 降低猝死发生率[7-10]。
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 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心率、LVEF、心功能等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率、LVEF、心功能等级分别为(78.01±4.12)次/min、(56.21±0.51)%、(1.21±0.32)级, 均优于对照组的(93.43±7.21)次/min、(50.92±0.25)%、(2.12±0.69)级,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闷消失、心律失常控制和心悸不安消失时间分别为(2.42±0.71)、(3.42±0.51)、(3.21±0.52)d, 均短于对照组的(4.51±1.42)、(5.52±2.51)、(5.61±1.21)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且起效快, 这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理相关。有研究显示[4],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治疗有效率为95.3%, 高于常规治疗的76.7%, 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QRS波时限以及PR间期、QTc间期优于常规治疗, 和本次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 与观察组的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有效改善病情, 控制心律失常, 改善心功能, 用药安全,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1] 邹德玲, 刘兴利, 方悦, 等. 胺碘酮与艾司洛尔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短期療效与安全性比较.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4, 16(2):86-90.
[2] 高波, 许红阳. 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4(8):882-884.
[3] 张平, 魏建军, 陈美红, 等. 干预护理在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中的运用价值.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9):1113-1115.
[4] 何丽萍.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3):155-156.
[5] 焦斌. 心律失常治疗采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21):90-91.
[6] 童丹丹.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特殊机制及其应用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9):290.
[7] 胡英, 徐蓉, 杨珍珍, 等. β受体阻滞剂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优势.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11):114-116.
[8] 朱成宝. 重视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8):13-14.
[9] 卢刚. 基于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a5):127-128.
[10] 杨晓庆, 李丽. 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医疗装备, 2017, 30(9):119-120.
[收稿日期: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