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政朋 杨玲
【摘要】 目的 探讨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96例(96眼)硬核白内障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8例(48眼)。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及眼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率为95.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散光度及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水肿、角膜内皮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晶状体后囊破裂、前房积血、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能有效恢复视力, 减轻角膜散光度,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44
硬核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白内障类型, 多由于晶状体变化、退行性老化、糖尿病等引起的晶状体浑浊, 视网膜成像模糊, 导致患者视力降低, 甚至失明。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以往多采用超声乳化技术, 但其对角化内皮细胞有明显影响, 使临床使用受到局限[1]。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也是常用的术式之一, 但疗效一般。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手术方式, 具有损伤小、恢复快、视力恢复佳等优点[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8月本院眼科治疗的96例(96眼)硬核白内障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硬核白内障诊断标准, 经裂隙灯检查无角膜病变, B超检查无明显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前房、虹膜、瞳孔均正常;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中, Ⅳ级62例、Ⅴ级34例;排除高度近视、葡萄膜炎、青光眼、角膜病变、存在眼部创伤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8例(48眼)。观察组男23例, 女25例, 年龄58~79岁, 平均年龄(65.7±7.2)岁, 病程1~8年;对照组男24例, 女24例, 年龄56~81岁, 平均年龄(67.1±9.4)歲, 病程1~1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于角膜缘至透明角膜11~12点位置做一切口, 并于1~2点钟方向做一透明角膜辅助切口, 往前房内注入粘弹剂, 行居中连续环形撕囊, 分离晶状体核, 吸除粉碎后的晶状体, 在囊袋中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术前给予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 实施眼球表面麻醉, 以穹窿部为基底, 剪开球膜, 于角膜缘后做一6~7 mm切口, 切开半层巩膜, 创建巩膜隧道直至距离透明角膜缘内1 mm, 前房内注入适量粘弹剂, 进行连续环形撕囊, 水分离晶状体核周皮质, 直至完全游离晶状体核, 晶状体核较大者给予隧道内碎核, 分次取出碎核, 吸尽残留皮质, 注入适量粘弹剂于前房及囊带内, 植入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 恢复前方囊袋正常结构, 防止前房压力升高, 最后关闭切口[3]。两组术后均给予消炎治疗3 d, 每晚睡前滴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 并使用典必殊眼膏眼水3次/d。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及眼压、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 测定视力, 视力恢复至≥0.5为恢复, 视力<0.5为未恢复, 统计视力恢复率;测定角膜散光度及眼压;观察有无角膜水肿、晶状体后囊破裂、角膜内皮损伤、前房积血、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率为95.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及眼压比较 观察组角膜散光度及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角膜水肿、角膜内皮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晶状体后囊破裂、前房积血、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硬核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复杂, 多与晶状体功能、结构出现异常有关。临床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 先以保守药物治疗, 疗效不佳者多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以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主要的手术方法, 对合并青光眼者也有较好疗效, 能有效恢复视力, 但本术式劣势明显, 容易损伤角膜内皮, 病变程度越重者, 损伤几率越高, 对硬度级别在Ⅲ~Ⅳ级的白内障患者来说影响更为严重, 角膜损伤率高, 而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无法再生, 因此临床使用受到限制[4]。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手术步骤与超声乳化术类似, 主要通过水分离、核分层等方法摘除晶状体核, 防止了对前房结构的反复操作, 有效阻止了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5]。同时,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可有效维持前房结构的稳定性, 术中无能量释放,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特别是角膜水肿的几率大大降低, 对提高手术疗效有确切作用, 还可改善角膜散光度[6-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率为95.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散光度及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水肿、角膜内皮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晶状体后囊破裂、前房积血、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能有效改善视力, 减轻散光程度, 维持眼压正常, 且手术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 郭毓寅.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中國药物经济学, 2017(8):125-127.
[2] 费玉喜, 张志娟, 吴春松, 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现代医院, 2013, 13(2):34-36.
[3] 罗飞.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3):57-58.
[4] 吴柄成, 戴红梅, 李兰, 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对比. 国际眼科杂志, 2015, 15(5):883-886.
[5] 宋国训, 姜涛, 李慧, 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小瞳孔硬核白内障. 国际眼科杂志, 2011, 11(5):807-810.
[6] 严军.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30):4326-4327.
[7] 潘学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3(20):34-36.
[8] 郎雪华, 陈明华. 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高龄硬核白内障.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3, 35(12):935-938.
[9] 马惠玲, 王海蓉.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硬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观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1, 33(9):711-712.
[10] 孙光涛.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9):93.
[收稿日期: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