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孕产妇监测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研究

2018-04-02 07:00刘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死亡率监测

刘杰

【摘要】 目的 分析危重孕产妇(孕产妇存在妊娠期合并症或并发症判定为危重孕产妇)监测对预防孕产妇死亡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孕产妇均实施危重孕产妇监测, 并分析孕产妇基本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0例孕产妇中, 有20例(25.0%)合并妊娠并发症、产褥

合并症、分娩合并症、流产并发症等, 有4例(5.0%)为极危重孕产妇, 没有出现死亡孕产妇。20例危重孕产妇多数孕产妇年龄为20~35岁, 也有部分孕产妇年龄偏低或者偏高;孕产妇年龄<20岁3例(15.0%), >35岁4例(20.0%), 平均年龄(29.0±2.6)岁;孕产妇多为经孕产妇, 只有4例(20.0%)孕产妇为初孕产妇, 平均孕次(1.2±0.3)次。所有孕产妇均做产前检查, 平均产前检查次数(5.7±2.2)次。危重症状表现包括休克、乳酸酸中毒、严重呼吸急促、严重呼吸过缓、少尿、肾功能衰竭、大量输血、自动感染、自动抽搐、心脏骤停等。1例(5.0%)孕产妇流产, 17例(85.0%)孕产妇足月产, 2例(10.0%)孕产妇过期产。分娩方式统计:42例(52.5%)阴道分娩, 38例(47.5%)剖宫产。在对孕产妇进行治疗后, 未发生1例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 在孕产妇中实施危重孕产妇监测, 能够及时发现孕产妇分娩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从而尽早实施干预, 有助于显著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危重孕产妇;死亡率;监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35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孕产妇围生期的死亡人数在过去的10年间, 比之新中国成立之初降低了2倍, 尤其是剖宫产技术的实施, 降低了孕产妇因难产而死亡的几率。我国农村地区, 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孕产妇, 受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分娩抢救时间和送医时间的制约, 往往与抢救最佳时机密切关联。为了了解妇女健康状况, 适应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决策, 进行危重孕产妇监测十分必要。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较低,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显得较高, 为了有效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 必须从产科质量着手, 把重点放在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 早发现、早治疗, 避免危重孕产妇的出现。危重孕产妇监测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科质量,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本研究旨在探讨危重孕产妇监测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妇产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孕产妇80例, 孕产妇临床资料保存完整, 积极接受治疗, 排除在其他科室住院或者单纯保胎孕产妇。

1. 2 方法 所有住院治疗的孕产妇的监测施行以医院为基础的危重孕产妇监测方法, 根据《中国危重孕产妇监测方案》, 将孕产妇的相关信息予以有效搜集, 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填写《孕产妇个案调查表》, 同时将表中的相关信息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对这些细心予以有效的质量监控, 确保其准确性。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分析 80例孕产妇中, 有20例(25.0%)合并妊娠并发症、产褥合并症、分娩合并症、流产并发症等, 有4例(5.0%)为极危重孕产妇, 未出现死亡孕产妇。20例危重孕产妇中13例孕产妇年龄为20~35岁, 占比最多, 为65.0%;孕产妇年龄<20岁3例(15.0%), >35岁4例(20.0%), 平均年龄(29.0±2.6)岁;孕产妇多为经孕产妇, 占80.0%;只有4例(20.0%)孕产妇为初孕产妇, 平均孕次(1.2±0.3)次。所有孕产妇均做产前检查, 平均产前检查次数(5.7±2.2)次。见表1。危重症状表现包括休克、乳酸酸中毒、严重呼吸急促、严重呼吸过缓、少尿、肾功能衰竭、大量输血、自动感染、自动抽搐、心脏骤停等。1例(5.0%)孕产妇流产, 17例(85.0%)孕产妇足月产, 2例(10.0%)孕产妇过期产。分娩方式统计:42例(52.5%)阴道分娩, 38例(47.5%)剖宫产。

2. 2 治疗分析 高血压孕产妇采用硫酸镁解痉剂, 也少部分孕产妇采用镇静剂或者抗惊厥剂。终止妊娠孕产妇中, 多数采用子宫收缩剂, 同时预防产后出血。流产孕产妇采用清宫术清除宫内残留物。剖宫产孕产妇多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例孕产妇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 抢救成功。1例孕产妇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抢救成功。

3 讨论

目前全世界每年都会有1亿以上的孕产妇存在严重并发症, 其中约1/3为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 多数能够预防。在相关文献报道中发现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成功率>97.4%, 在本组调查中孕产妇和围产儿未出现死亡情况。所有影响孕产妇的高危因素, 只有注重孕期检查以及保健是能够有效预防和避免的。例如, 因为生殖道感染、胎位不正、维生素缺乏、双胎等都会影响胎膜早破[1], 所以只要进行合理的孕期保健, 如果出现生殖道炎症及时进行治疗, 对于胎位不正的情况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就能使胎膜早破的情况大大降低。纳入病理资料中,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较为严重并发症之一, 也是引起孕产妇死亡主要因素, 因此需要做好预防工作, 加强产前监护, 识别产前高危因素, 同時加强产程观察,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2]。

为了增强医护工作者对危重孕产妇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医院要对筛选出的危重孕产妇病例予以定期评审讨论[3], 相关病例的治疗医生和护理人员、妇产科的工作人员都要参与讨论,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效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在实际工作种才能使孕产妇以及胎儿的死亡率有效降低, 才能使医院的产科质量得以提升, 才能极大地增强我院人口的素质。产科的能力建设, 离不开服务质量, 对医疗机构宣教业务人员的技能培训, 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加大对产科规范服务质量的投入, 实践科学分析判断, 及时救治危重孕产妇, 把握转诊时机, 争取孕产妇最佳救治时间的理论奠基[4]。

要想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增强产科的质量势在必行, 在这一过程中, 要注重对合并症、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5], 尤其对于危重孕产妇要予以特别重视, 注重对他们的监测, 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治疗, 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危重孕产妇的出现。围生期孕产妇保健工作, 要从基层做起, 尤其注意开展多渠道的下乡宣传工作, 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地区, 实施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建立对困难孕产妇的医疗补助政策。改变在家分娩的陋习, 自觉的进行产检, 提高住院分娩率, 确保母婴健康[6-8]。

危重孕产妇监测的涉及范围相对较广, 监测的任务相对较重, 所以日常监测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性。但是其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要有效规范医院的危重孕产妇监测工作, 对于监测中出现的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院在实际工作中定期对高危孕产妇的个案进行质量控制, 通过不断地分析总结, 使得危重孕产妇的检测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锦, 孟凡文, 李薇薇, 等. 2012-2013年河北省乐亭县危重孕产妇监测结果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14(14):1635-1636.

[2] 刘敏, 祖月娥, 杨丽艳, 等. 2013-2014年长沙市危重孕产妇监测资料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3):480-483.

[3] 宝卫红. 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危重孕产妇发生率的方法探讨.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5(18):16-17.

[4] 徐艳菊, 冯光荣. 2012-2014年郑州市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资料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 2016, 23(1):61-63.

[5] 玛丽娅·阿不都克里木, 古力帕丽·麦曼提依明, 李文静, 等. 新疆国家级危重孕产妇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34):5552-5554.

[6] 李雪梅, 杜琼英, 彭岚, 等. 619例危重症孕产妇监测及救治情况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 2014, 21(8):971-973.

[7] 張敏. 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因素及预测研究. 山东大学, 2014.

[8] 刘静. 2012年柳州市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资料分. 中外健康文摘, 2013(2):94-96.

[收稿日期:2017-05-19]

猜你喜欢
死亡率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药师干预作用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中的作用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恶性肿瘤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