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态课堂教学的多维优化
——有感于观摩两堂公开课的启示

2018-04-02 22:06张柳丹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性状基因情境

张柳丹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215600)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它以尊重、唤醒、激励生命为核心理念,追求有序、有情、有效、有趣.近期有幸观摩两位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汲取他们课堂设计的独到之处,浅析如何对生物生态课堂进行多维优化.

一、优化导入情境,教学主题水到渠成

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指的是为了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更快地吸收课堂教学内容,而营造的某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氛围.教师一般会根据教材内容及课堂教授目的来创建情境,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情境导入是指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充分考虑所教授知识的难易程度,结合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创设和以上内容相关的情境导入到课堂上.目前,主要采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将情境教学方法导入到高中教学中,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情境更加丰富多彩.

张老师开设的“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一课,以本土某菊花展上的五彩菊花引发转基因的猜测与本课题相联系而引入,向我们明朗的展示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主题,带着悬念,巧妙构思,上出了与以往的截然不同立意和深度的一课.又如苏州教研员马建新老师的精彩点评中所提的黄金大米(一种转基因大米,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胡萝卜素转化酶系统转入到大米胚乳中可获得外表为金黄色的转基因大米,其优于正常大米的主要功能为帮助人体增加维生素A吸收),以湖南某小学黄金大米试验为入手,既有一定的社会关注度,又为后面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做铺垫.

情境式导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介入教学活动,激发其智慧潜能,使教学主题的呈现水到渠成.

二、关注学科前沿,打开学科宽阔视野

掌握的知识太少,自己的知识库严重缺乏,并且不知道该如何充实自己的头脑,对知识的选择就不能做出正确地判断.如果缺乏对新知识的关注,不了解学科前沿,学科视野狭隘,知识的更新能力就差.

陈老师上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课,将最近热门的诺贝尔奖研究的生物钟的相关基因应用到了多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的实例讲解中,让课堂氛围更生动有趣,还丰富了学生的学科视野,激发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了解和顺应大自然赋予人们的生物钟,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谐和愉悦.

从事教学,教师需要广泛地阅读书籍查阅大量的资料,对所学专业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不断深化对这方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关注时事,视野开阔,既要有横向纵向的比较,又要有同类的关联与差异,还要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运用到研究的项目上,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的接轨,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对学生也会产生酵母的作用.

三、搜集资料分析,提升课堂思维容量

教学资料的搜集,是为了把珍贵的资料内容应用于教学中,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反复利用,使资料在应用时能迅速而准确地被提取出来.教学资料的搜集整理,需要从庞杂的知识领域中提取出对教学有用的部分,使其与所上课题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收集、整理、教学利用的有序衔接,使其应用更便捷.

例如,陈老师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课的部分资料搜集:(1)把黑色素的分子结构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解读出黑色素不是蛋白质分子,顺理成章的理解白化病形成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了代谢过程,进而影响了生物性状.实际上,又检验了学生对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的认知.(2)把囊性纤维病的实例舍弃,改用了转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实验鼠一段时间后发出绿色荧光,而不做处理的对照组不发光,不仅更直观的说明基因通过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而且加强了实验分析能力.(3)对白化病的皮肤、毛发、眼部症状来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4)环境影响性状的影响实例,让学生举例,给学生补充韭菜与韭黄的身边实例,真实而记忆深刻.

立足于高考的综合能力考察,不仅挖掘出了潜在的新旧知识联系,上出了新意,充分提升了课堂思维容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见多识广.教学资料搜集对于开阔教师的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健全的教学资料作为深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改革、探究教学形式和教材内容的有力依据,从而进一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四、切身体验活动,还给学生出错、容错及纠错的科学认知

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引进课堂,摒弃传统的“师讲生听 ”、“师教生学”等被动教法,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各种能力,以达到“自能研究,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就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合作、探究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无比的快乐.

张老师的“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一课,通过准备6种不同DNA片段的纸条,6把标有不同序号的剪刀代表不同的限制酶,让学生尝试寻找到相应的识别序列进行剪切,不同的学生领悟能力有差异,在热热闹闹的现场活动中,有的学生剪错了,教师巡视和点拨中豁然开朗,并发出“真为自己智商捉急”的感叹.一开始的出错让教师捕捉学生的理解误区,通过容错、纠错,并进一步提问拓宽思路:“不同限制酶剪开后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两个DNA片段相互连接能否被原来的酶进行剪切?”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现场演示并解释.在真实的模拟体验中,还原了多数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实际效果远不是我们抽象的语言魅力能代替的.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生物教学中的现场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生态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学生感兴趣的,想知道的,想做的,都可以在生态课堂里畅所欲言,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有效解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生物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为切身体验活动,还给学生出错、容错及纠错的科学认知,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为主,不否定学生.正如教研员马老师给出的高度评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团队的精心设计准备是非常辛苦和值得的.每一堂课的精彩呈现,每一位老师取得的成就,不是靠运气,而是源于他们的努力付出,对每一个问题都仔细斟酌.那种执着,那种敬业,那种潜心钻研,让笔者心生敬畏,促进了教师育人观的改变和拥有大局意识.通过课堂教学的转变,带领自己的学生走进知识的宽阔天地,让他们接触到科研的前沿领域,为他们打开未来世界的宽广视野,促使学生立下志存高远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张伟.论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走向实效性的有效途径[J].生物学通报,2016(12):37-38.

猜你喜欢
性状基因情境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不同情境中的水
Frog whisperer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创新基因让招行赢在未来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