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美育资源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
——以厦门鼓浪屿为例

2018-04-02 20:02林丽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鼓浪屿受教育者政治课

林丽芳

(厦门第二中学,福建 厦门 361002)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就是要根据实际教学的目标,选取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受教育者的认识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这一系列方面的能力,进而达到使得受教育者获得美的理想,情操以及素养。2015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学校的美育教育,要善于合理利用地方美育资源。笔者所在学校地处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通过对鼓浪屿本身中西合璧的美育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鼓浪屿美育资源既是本校美育教育发展的主体需求,更是弥补国家课程在美育教育方面的不足。

一、地方资源与中学政治课美育渗透

中学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偏向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些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隔阂较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运用大量的材料帮助学生架设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桥梁,帮助学生构建与知识的联系。中学政治课有大量的美育内容,笔者学校运用所开发的鼓浪屿美育资源,把教材内容和美育资源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美的渗透教育。我们所运用的美育资源是把形式美育资源和内容美育资源相结合。[1]鼓浪屿的自然资源,属于自然美的范畴;鼓浪屿的历史风貌建筑和音乐文化资源,属于社会美的范畴。自然美主要表现为形式美,它具有直观的、形象的的特点;社会美主要表现为内容美,它的美的显现不具有直观形象,人们对它的认知和鉴赏,需要主观再创造的过程。这样的过程需要教师智慧地驾驭。

二、鼓浪屿美育资源在中学政治课的具体应用

(一) 形式美育

“形式美育”就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比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中学政治教师在进行美育时要适时地将美学原则渗透于教学中,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形式美育”的直接功能就是“育美”。比如在上《欣赏与赞美》这节课,如何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挖掘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如何使学生乐意身体力行,在日后的生活中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社会,并真诚地赞美他人,融洽人际关系等,都是本节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决定依托学校地处鼓浪屿的优越条件,首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去找寻鼓浪屿的美好景点、景观、建筑,用画笔画出来或者用文字描述出来;其次收集自己认为能表现出美好的鼓浪屿风光明信片、收藏品、照片、介绍鼓浪屿的文章等;进而鼓励本班有艺术专长的同学合作准备“赞美式的说话方式在鼓浪屿问路”的情节表演。学生在课堂上一一展示他们感知到的美丽鼓浪屿的作品、收集到的资料、赞美式的问路技巧,这种发现身边的美,特别是引导学生发现找寻鼓浪屿的美育资源,这样的直观美的教育更容易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2.“形式美育”的间接功能还有育德、促智、健体。在讲授《文化的多样性》时,笔者针对鼓浪屿是中国最早输入基督教的区域,岛上很多学生从小就接受洗礼,宗教教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一切都是神赋予的现状。笔者广泛查阅鼓浪屿基督教发展的资料,了解基督教进驻鼓浪屿的历史背景。从人性美的角度去欣赏基督教与人为善,善待众生的美好,达到育德的目的;引导学生从体现中国人建筑智慧的建筑美的角度去欣赏教堂,从物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万事万物存在的客观性而非神创的,达成促智的效果;从劳动美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明白客观世界是人类劳动创造的而非神赋予,劳动使人健康,健体教育自然融入其中。

(二)内容美育

“内容美育”就是以追求美育的精神为核心内容: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侧重于美育对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所发挥出的重要影响。我们最终要达成的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二是提升受教育者鉴赏美的能力;三是提升受教育者表现美的能力;四是提升受教育者的志向追求以及思想境界。

1.“内容美育”使学生懂得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在讲授《敬畏生命》这节课,笔者让学生收集了鼓浪屿的女儿——林巧稚大夫的事迹。一份50年前的病案,记载着一个特殊的病例。一位连续4胎都可能是由新生儿溶血症而夭折的草原妇女怀上了第5胎,这个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接治这样的病人,直接关系着医生的责任和声誉,那时的林巧稚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妇产科专家,做这样没有把握的手术,要冒很大的风险。出于对生命的敬畏,林巧稚领导着医护人员,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终于从死神的边缘拉回了这个新生儿。用鼓浪屿女儿的故事来讲解对生命的敬畏,教育学生学习这样的美德,对学生形成“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人生价值观很有感召力。

2.“内容美育”使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趣味。在讲授《积极奉献社会》,笔者以著名收藏家、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的缔造者胡友义先生为例,这个一生追求音乐艺术之美的老人,把他倾家荡产所收藏的世界各地的100多架古钢琴、古风琴无偿献给鼓浪屿。他说要把美妙的乐音永远留在家乡,他把对艺术鉴赏的美好追求转化成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还有鼓浪屿培养出来的大量的音乐人才以及教育专家、现存的大量的名人故居以及文化遗址、一系列名人所题写的摩崖石刻……都是中学政治课教育学生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的素材。

三、地方资源引入政治课堂美育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在中学阶段的可塑性较高,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要具备有相应的美学基础,掌握美学基本理论,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鼓浪屿的人文、地理环境、风貌建筑等,处处蕴含着社会美育的教育内容。政治教师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参观鼓浪屿文化遗产53个核心要素的景点、走访鼓浪屿名人旧居、参观鼓浪屿名胜古迹等活动,以此来不断帮助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

猜你喜欢
鼓浪屿受教育者政治课
鼓浪屿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海上天堂”鼓浪屿
舒婷的鼓浪屿
鼓浪屿:迷途在这里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