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处理手法特征

2018-04-02 17:58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伦理空间传统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一、传统空间与秩序概念

秩序,不只是建筑问题、艺术问题,它其实也是一种哲学上的关系,就是事物内部本质的规律性。美也是哲学范畴,是对事物本质规律性的理解和认同,并产生“共鸣”的感觉,使人们在感观上、心理上得到满足。

建筑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它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成为文化的象征,记载着不同民族、不同的地域的文化,尤其是伦理文化的演变历程。没有哪个国家的建筑在功能认识和处理上能够具有像中国传统建筑那样强烈的伦理性。

(一)天人合一的伦理观念

在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观念出现的甚早。《易经》中曾经提到过:“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是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表述。“天人合一”的思想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强调的是天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自然和谐关系,倡导把人看做宇宙自然的一部分,在实践中达到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理性、权利与义务、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无论在晋中,还是在皖南,传统村落大多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形成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格局。“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就在于建筑物要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实现“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思想。“和谐”作为古代建筑设计的主旋律,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谦逊,对自然的崇拜和尊重。

古城市平面也经常融入中国五行的元素概念。青龙白虎主左右,朱雀玄武主前后。大部分的正门都是前后门的,一般没有左右开门。左右开门是自有针对性的时候采用的,不过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少。比如左青龙,青龙是贵人门,是吉门,古时候的贵人出入。而右白虎,白虎主肃杀,是凶门,所以为刑犯出入场所。还有一种情况是,除非要关拦的神兽或者形局上去用到青龙白虎,而其他情况大多采用的是朱雀玄武。

唐长安的布局平面也运用了中国五行的元素。其南方的正门为主要城门。北方为玄武门。

四合院大院北面为正房,院子中轴线贯其中,坐北朝南,是元中体积最大的房屋。家中老人前辈为尊者。大院东西方向为厢房,是家中男子的住处,长子住东厢房,次子局西厢房。家中女子责备安排到北面正房后边的后院中。其主要布局同样源于八卦方位图。大门不与正方相对也符合中国人喜欢隐秘的性格。这是阴阳五行系统对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的重要影响。

(二)以“礼”为核心的秩序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礼治思想曾在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它的核心是教人修身律己、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礼充当着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作用。

古代宗法制度下。封建礼教伦理的教化功能实质上超过了建筑的实用价值,传统庭院式住宅严格的格局布置实为社会礼仪、等级秩序等礼制文化的深刻体现。以华北地区传统住宅建筑的典型北京四合院为例,主要建筑物如厅、堂、长辈住房等,排列于中心主轴线上,附属房则位居次轴,轴线上的房屋布局一般以“前公后私”、“正高侧低”为原则,其方位设置并不是出于考虑朝向与通风,其用途安排也完全不必顾及动静、洁污、主辅分离的功能结构,甚至其名称也与实际的使用无关,一切秩序只恪守一个唯一的标准,那就是严格的伦理分区,其特点就是明确体现尊卑、长幼有序,男女、内外有别的人文伦理秩序。这些处理手法再后来的建筑布局中也有体现,建筑布局体现了强烈的尊卑有序的关系。

(三)美轮美奂的伦理意境

中国传统的伦理与美学思想强调“形神兼备”,以“意境”作为各种艺术作品(包括民宅建筑作品)追求的目标。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构思。尤其注重将建筑的客观功能与人的审美心理相融合,借助建筑的形式抒发情怀。我国传统民居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意味深长的情境给人以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独特印象。她的魅力,既表现在个体外部形象的构造形式、也表现在变幻万千的整体组合形式,以及生动绚丽的色彩、装饰和细部构件的巧妙精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韵味的美学风格。

二、中国传统空间的逻辑性

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和空间处理,有着相当严密的逻辑关系。首先是建筑体量与等级相联系。也是上文所讲的空间布局形式。例如皇宫建筑体量最大,亲王次之,官员按品递减,庶民最小。其次是形式与结构相联系,如曲线屋顶与抬梁式构架的关系,出檐远近与头拱出挑的关系,都存在逻辑必然。第三是大多数装饰往往是构造必需,如雕镂的柱础是为了木柱防潮,仙人走兽是护瓦钉,油漆彩绘是木材防腐要求。

(一)木结构的理性特点

中国建筑与世界其他所有建筑体系都以砖石结构为主不同,是独具风姿的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体系。结构不但具有工程技术的意义,其机智而巧妙的组合所显现的结构理性,本身也是建筑美的内容。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联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结构形式的整体性和合理性将建筑空间解放出来,因此建筑实体不需要太多的承重墙,更多依靠的是屋架和柱子体现,也就是现代建筑的柱网结构体系。

(二)结构形式下所形成的“中介空间”

中国传统建筑的单座建筑中有许多辅助性或从属性的空间,它们不同程度地向外开敞,充当着室内与室外的连续过渡作用,这类“中介空间”如建筑的廊、庭、厢、序。等,其中檐廊空间最为典型。在典型的院落式布局建筑群中,表露来的屋身立面只有面对着庭院的正面。其余部分如两侧或者非面对另一个院落的背面,它们都是仅具构造上意义的作为维护结构的简单的实墙。

檐廊使屋身立面由多个层面组成,由此而带来一种“流通的空间”的感觉,使室内室外之间产生了柔顺的过渡。实际上,无论哪一个层次的构造都不是为了屋身立面本身而设计的,但是也不能说它们不是屋身立面的一个构成部分,奥妙的地方就在于这个没有自己的立面的立面,同时又是完全满足屋身立面本身种种要的一个构图。

【参考文献】

[1]刘敦祯.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2]秦红岭.建筑的伦理意蕴[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伦理空间传统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